下崗職工奔波多地,只爲學習獨門手藝,終創成家喻戶曉的煌上煌

1968年,剛滿17歲的林芬芬在“全國一片紅”的號召下來到奉新縣一個偏僻山村。在農村的5年時間裡,艱苦的生活磨練了林芬芬的意志,堅定了她挑戰人生的勇氣。1973年,林芬芬作為返城知青回到南昌。

1976年,因父親單位補員,林芬芬有了第一份固定工作,她被分配到南昌市某菜市場當營業員。1979年,林芬芬調入南昌市食品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的一名正式職工。

下岗职工奔波多地,只为学习独门手艺,终创成家喻户晓的煌上煌

1993年,由於食品公司經營不景氣,林芬芬下崗了。但是她沒有放棄,林芬芬開始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拿出僅有的幾千元,從小生意做起。創業必須吃苦,但多動腦筋才能將生意做大,林芬芬開始思考有什麼商機可以將生意擴大。林芬芬在食品公司呆了多年,對食品市場非常熟悉,於是她從南昌市的菜市場入手做了一番調查。

林芬芬發現不少菜市場內都有滷菜店,買滷菜的人也較多,但偌大的南昌市竟沒有一家本地人開的滷菜店。當時南昌的滷菜生意主要由溫州人和潮州人壟斷。溫州人加工製作的滷菜品種比較豐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較清淡,而潮州人的滷菜大多是一些海產品和滷鵝,品種顯得單一。林芬芬想,如果集這兩家之長,去兩家之短,製做適合南昌人口味的滷菜食品肯定受歡迎。

下岗职工奔波多地,只为学习独门手艺,终创成家喻户晓的煌上煌

1993年2月,林芬芬在繩金塔附近創辦了南昌煌上煌烤禽社。林芬芬做的滷菜口味符合南昌人嗜辣的習慣,因此在開張的近半年時間裡烤禽社生意一直不錯。那時南昌的滷菜店已有很多家,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在煌上煌烤禽社附近就開了好幾家滷菜店。林芬芬意識到,自己的店應該推出獨家的拳頭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才能在競爭中取勝。林芬芬就遠赴浙江、廣東等地,登門求教技術精湛的滷菜師傅和技術名家,請他們傳授配料秘方和烹調技法。回到南昌後,把醬鴨作為煌上煌烤禽社的主打產品。

免費品嚐這招以前還沒有哪家滷菜店做過,林芬芬的做法不但完善了醬鴨的口味,還讓路人吃過後留下深刻印象,很快提高了醬鴨的知名度,南昌人逐漸知道了煌上煌醬鴨,不少人被醬鴨的味道迷住而成為“煌上煌”的回頭客。

下岗职工奔波多地,只为学习独门手艺,终创成家喻户晓的煌上煌

從1994年開始,煌上煌醬鴨的“魅力”日漸大起來,慕名而來購買煌上煌醬鴨的人越來越多,在一些節假日的前夕,買醬鴨的顧客甚至排隊排到了馬路中間。醬鴨的熱銷也帶動了店內其它滷菜的銷售,煌上煌烤禽社開始加速發展。

從1995年起,為擴大規模,林芬芬陸續在南昌市開設了幾家煌上煌烤禽分社。隨後,煌上煌的烤滷熟食進入全省全國許多城市, 如今幾乎家喻戶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