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地雷股,機構想平不能平,大股東各顯神通自救(附股)!

股權質押面臨強平無疑是A股近期大跌的催化劑。6月20日,有消息稱股權質押不讓強平了,被市場解讀為重大利好,當天股指反彈。但6月21日,指數繼續單邊下行,創業板創三年新低,滬指失守2900點,兩市跌停數量近100家。

股權質押地雷股,機構想平不能平,大股東各顯神通自救(附股)!

“對於不準強平這個消息,我們週三晚上集中討論了,大家分歧很大。”北京一私募負責人透露,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管理層釋放的利好信號,政策底就在眼前;也有少數悲觀派認為,如果不讓強平,質押方的權益無法保證,虧了算誰的?這將導致質押方提前終止合作,更容易產生踩踏效應。

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同創新低,千股跌停再次出現。市場劇震之下,回購股票、增持,上市公司開始各施手段自救。

6月19日,上證指數大跌3.78%,失守3000點關口,盤中跌幅創下兩年新低;創業板大跌94.51點,刷新三年來的最低點位。大跌之下,上市公司紛紛祭出回購計劃,公開信息顯示,6月來,已有接近80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公告,其中6月18日、19日,就有9家公司披露回購預案或進展,最闊綽的更是計劃拿出10億元回購股份。

計劃回購、正在回購股份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股東股權質押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回購股票是針對股權質押的自救行動。公開信息顯示,最近兩天披露回購預案的公司中,個別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已經超過85%,還有擬回購股份多家持股5%以上的股東,所持股份已全部質押。

從短期來看,回購的效果立竿見影,6月19日披露方案後,部分公司股價次日即衝擊漲停。但問題在於,計劃大手筆回購的公司,不少都存在資金問題,部分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的貨幣資金、短期借款之間還存在缺口。高懸於A股頭頂的股權質押風險,仍需尋找化解的長久之計。

股權質押地雷股,機構想平不能平,大股東各顯神通自救(附股)!

存量風險暴露

6月19日以來,民盛金科(18.680, 0.09, 0.48%)、豫金剛石(5.170, -0.05, -0.96%)、迪威迅(4.500, -0.33, -6.83%)和邦訊技術(5.360, -0.03, -0.56%)等公司公告了相關股東質押股票遭遇平倉風險。其中,豫金剛石控股股東和兩家機構股東質押股票均遭平倉風險,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股權發生變更。豫金剛石表示,控股股東河南華晶及實際控制人郭留希正與質權人進行磋商,通過採取追加保證金、質押物,或提前回購部分股票收益權等措施化解質押風險,確保公司股權結構和控制權的穩定。

某大型券商營業部人士周偉(化名)表示,在去槓桿、防範風險的監管大環境下,今年以來監管層就股票質押業務頒佈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券商也加強了風控。“目前對股票質押的審核比較嚴,一年期融資利率基本都在8%以上。上一年虧損的、全市場質押率過高、市盈率過高的股票質押基本不做。有些券商不做創業板公司股票質押。從目前情況看,能符合質押新規的股票不多,我們的新增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主要做存量業務。即使是存量業務,按照監管要求需明確資金投向和流水,不能投地產和股市,必須投實業。”

增量業務受到嚴格控制,但存量業務累計了相當規模,一旦市場大幅調整,股權質押風險容易集中暴露。

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3447家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這意味著約98%的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情況。

其中,控股股東成為股權質押主力軍。Choice數據顯示,目前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公司超過300家。

股權質押受追捧,除了其融資方式靈活可控外,也與去槓桿背景下資金緊張相關。一位併購基金人士透露,傳統融資渠道如銀行等都在收緊。對於一些急需資金的上市公司股東而言,通過股票質押獲得融資可解燃眉之急。目前,券商股權質押業務明顯收緊,有的股東轉而尋求場外質押找錢,但融資成本更高,通常超過12%。因此,這類股權質押的風險更高。

股權質押地雷股,機構想平不能平,大股東各顯神通自救(附股)!

多種手段謀自救

一般而言,質押股票總市值與融資總額的比率(維持擔保比例)應大於140%;一旦小於該數值,需要預警並補倉至140%以上;當該比例低於130%,可能面臨強制平倉。

安信證券指出,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增量股權質押規模有限,但存量股權質押壓力加大。預計當前平倉線以下市值規模約為9351億元,較年初的4593億元增加103.6%。50億-1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高質押率情況較為集中。從行業方面看,綜合、傳媒、農林牧漁、紡織服裝和電氣設備等平倉線以下質押股票市值佔比較高。

為應對風險,上市公司以及相關方各顯神通謀求自救。

尚有餘力的股東一般會選擇補充質押。梳理相關公告發現,僅6月19日以來,近10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股東補充質押的公告。其中,超過50家公司控股股東進行了補充質押。補充質押的原因都是質押股份面臨平倉壓力。

有的公司選擇停牌處理相關事宜。6月份以來,已有中南文化(8.440, 0.00, 0.00%)、東方海洋(6.680, 0.00, 0.00%)、睿康股份(4.410, -0.49, -10.00%)等公司由於控股股東的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而申請停牌。

部分公司發佈回購股份預案,相關股東則發佈增持計劃,向市場傳達積極信息,期望對股價產生積極影響。統計顯示,6月19日以來,超過30家上市公司發佈增持計劃以及增持進展公告,1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回購計劃或回購進展情況。其中,華業資本(6.750, -0.48, -6.64%)推出了“回購+增持”的組合拳。市場人士表示,過去幾年市場經歷了數輪調整,此時大股東組合拳頻出,顯示出其維護股價的信心。

有的公司主動披露了控股股東質押情況。以天邦股份(4.520, -0.10, -2.16%)為例子,公司表示,注意到近期投資者比較關注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張邦輝股權質押情況,其所持股票的質押率有望在7月底前降至60%以內,風險可控。公司現金流週轉正常,各業務板塊生產經營正常開展。此外,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6月19日增持公司股票28萬股。

股權質押地雷股,機構想平不能平,大股東各顯神通自救(附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