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開中考作文中的幾處「硬傷」

 中考語文考場上,莘莘學子為了一個共同奮鬥目標進行著激烈的角逐。競爭是冷峻與殘酷的,往往因一分或幾分的差距將會被對手擠下人生的獨木橋。作文在中考語文科目中所佔分數比重較大,是重頭戲。唱好這出“戲”直接關乎語文成績的得失成敗,以及中考的成功與否。為此,特地向考生提個醒,只有避開中考作文當中的幾處硬傷,才能穩操勝券、馬到成功。

一、文體要規範,防魚龍混雜

中考話題作文雖說是文體開放,讓考生任意選擇形式進行表情達意,但目的是藉此考察其綜合文學功底,絕非忽略文體的規範,而是放寬對考生的文體限制,讓考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中考評卷中卻發現很多考生的作文文體是“大雜燴”,隨意性太強,時而記敘,時而議論,時而抒情,時而描寫,時而說明;有時一半記敘一半抒情,一半說明一半議論,弄得散文不像散文,童話不像童話,寓言不像寓言的“四不像”文章,這種混雜離譜的文體是中考作文中最應避開的“硬傷”,也是讓閱卷老師大跌眼鏡的下乘之作。

二、繪製提綱,防“擠牙膏”式的湊篇

中考作文是在特定的場合下硬性的時間內完成的,因此它需要編訂好嚴謹的提綱,依據提綱進行有條不紊的寫作,並充分展開考生想象的翅膀,佈局謀篇,胸有成竹,最終一氣呵成。而不少考生是一看到題目便運筆揮毫,想一段寫一段,想一行寫一行,採取“擠牙膏”式的寫法擠出來的,結果文章不是文意不暢,便是文勢受阻,文章結構“溝縫”痕跡分明,如此文章如何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獲得高分呢?

三、審題細緻,防誤入歧途

由於話題作文要求所寫內容與話題有關即可,致使一些考生審題馬虎行事、粗枝大葉,略加思索便即可動筆,雖文章是一揮而就,細察卻不盡人意。即使想改正已晚矣。話題作文是有開放性的,但並非寬泛無邊隨心所欲的。既給出開放性的話題,又限制一定的範圍是話題作文的兩翼,為此,要弄清什麼內容受限,什麼內容不受限,弄清其後提出的要求和注意事項,既把握材料的本質,又要弄清出卷人的意圖,這樣就不會因審題失誤而追悔莫及了。

四、入題快捷,防頭重腳輕

中考作文因時間和字數限制,考生在認真審題之後,編訂好提綱,便要依據思路進行寫作,但要注意將文章的主體儘快表達出來,或在開頭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或文中巧寓於意,或篇末點題。唯有中心明確,層次分明,用語流暢的文章才能吸引閱卷老師目光,才能取得高分。部分考生文筆差、入題慢,有的照搬原材料,有的擴寫原材料,有的不扣題眼、離題較遠,有的開篇鬆散,一遇關鍵內容卻蜻蜓點水、草草收兵,出現嚴重的輕重倒置、比例失調,這自然又是失分的“硬傷”。

五、結尾自然,防敷衍塞責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文章結尾應水到渠成,自然精巧,或意蘊豐富,富有哲理,或方興未艾,玩味不盡。有的考生卻竟如脫韁的野馬,放開了卻收不住,最終敷衍塞責、草草了事。文章為此失卻了完整性,即使前文是妙筆生花、意趣橫生,最終得到的仍是閱卷老師的惋惜和硃筆低判的厄運。

當然,卷面不整潔和字數失控也是中考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但只要刻意注重,一般這些方面可以避免,此處就不再贅述。“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要想在中考中技壓群雄,一舉奪魁,必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避開那些致命的“硬傷”,才能讓你青春的臉露出愜意的笑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