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千呼万唤终于等到“延播传”--《如懿传》开播了。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顶着《甄嬛传》续集的帽子,又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让人不期待都难。

然而观众反响却与巨大的噱头相差甚远。

原因归结有三。

首先,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庞大的制作团队,精美的预告花絮,正片出来之前,观众的期许之高,难以想象。

过高的期许也必然承载着过高的审视。

饱含期望与一无所知地进入影院,观后感是不一样的。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其次,《延禧攻略》先入为主的优势打压。

无论是其服化道的改观质感,还是剧情人物的设定,都已先在观众脑海中刻下印记。

再者,如此短的间隔档期实在是让观众难以接受,基本处于精分状态,不由自主的将两剧中的人物进行比较。

最后,就是周迅的烟嗓,服化道的设计。

迅哥儿年过四十再次挑战古装剧,这也是本剧宣发的一大噱头,演技受到公认的她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惊喜呢?

至少少年青樱的清涩感是有些不尽人意的。

联合古装剧的刻板印象,如此有辨识度的嗓音确有违宫廷画风。

与之相较,节奏明快,符合现代审美又反套路的《延禧攻略》更能触摸观众的G点。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比起认真宫斗、深处探讨婚姻问题的《如懿传》,看女主打怪升级、皇帝如何卖萌、各类CP花样撒糖,貌似更容易一些。

甚至一度被称为职场进阶指南,在观赏和传播方面占尽了优势。

如今《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剧情和人设都在正面刚。

双方battle,你选谁?

对不起,我选《甄嬛传》!!!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豆瓣评分9.0,播出七年的剧,沉淀出了应有的价值和光彩。

无论是配乐、台词还是剧情本身,有太多可以值得回味的地方。

层层伏笔,扣人心悬

如果硬是要给宫斗剧评个等级的话,《甄嬛传》可算作高级。

与《延禧攻略》的粗浅套路不同, 它逻辑思维严密,剧情经得起推敲,每看一次,仿佛都有新收获。

就如安陵容的舒痕胶一事,初看时只觉得她是个胆小怕事,心思极重的人。

直到后来甄嬛返回紫禁城,查出其中藏有麝香,当年的滑胎之事,才算是真正的水落石出。

再返回去看陵容的动作神情,其实早有暗示,这样长线的伏笔,可见编剧的功力。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说到《甄嬛传》,名场面“滴血认亲”向来不容规避。

祺贵人告发甄嬛有奸夫,观众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没想到指向竟是温实初,子虚乌有的事情,化解困难自然是多了几分底气。

从皇帝怪罪到觉察水有问题,以及后来的甘露寺师傅,受人胁迫的家仆,高潮迭起,扣人心悬。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触碰人心,情节细腻

初看时只觉得各种宫斗剧情持续高能,现在看对每个角色都充满感情,哭的时候也跟着哭的撕心裂肺,甚至一些桥段都不忍去复看。

目睹了好姐妹沈眉庄的离世,步履蹒跚走出屋门后,甄嬛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当年拍戏时,剧本上只有四个字--“泪如雨下”,没想到孙俪能如此动情的发挥。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画面在回忆和现实中来回切换,背景音中尽显悲恸与凄凉。

可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那个傲然如菊的女子,那个真情实意待她的眉庄,那个雪中送炭的好姐妹,自此,不在了,这深宫中,真的就独留她一人了。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然而,甄嬛没有想到接下来离她而去的是果郡王。作为一个皇帝,他怎么可能容忍有人觊觎自己的女人?

所以果郡王,非死不可。

一杯毒酒,两难的选择,谁都甘愿赴死,留下的那个要承受的更多。

步履蹒跚的她推开房门,面前的太监正在宣读圣旨,原来一切都在皇上的算计之中。

心爱的人死了换来的荣权富贵,真是一场笑话。

伤心惊惧,从桐花台跌下,摔断了双腿。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终是,花落了,甄嬛的心也彻底死了。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娘说,惊鸿舞是要跳给心爱的男子看的,我的确是不必再舞了。”

意境优美,古韵缭绕

《甄嬛传》的制作精良一向为人们所称道。服装造型、台词设计、动作举止都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清宫剧的古典风韵。

剧毒酱这里便来悉数一二。

皇上除夕之夜酒后散步于倚梅园,听到梅花从中传来的声声祝愿。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经典的一幕——-萌主嬛嬛倚梅园祈福)

说的是梅花,其实是自己,在这备受拘束的深宫之中,自由恐怕是最稀罕之物吧。

此时畏惧生怯的嬛嬛便以“臣妾的鞋袜湿了”为由,避开了皇上,引得皇上满宫寻找,最终被当值的宫女给顶替了去。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黄桑,余莺儿听不懂滴)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华丽的天宫哪里比得上拥醉梅花的洛阳城呢?只可惜皇上这里是对牛弹琴了。

可似乎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的东西,该来的躲不掉。

杏花树下,菀常在在秋千上吹笛,惹得皇上驻足良久,两人终于相遇了。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充满诗情画意。

深宫中尽是多情的女子,与别人不同,她更是多了一份爱憎分明的傲气。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

眉庄口中所说的,不正是她自己?

流潋紫在后记中也提到,比起甄嬛,她深爱的永远是敢爱敢恨的沈眉庄,人生那样苦短,总要与倾心之人共度,才不算错过。

普通的电视剧就算火热也只是为人称道,而《甄嬛传》中别具一格的甄嬛体,诸如“ 那便是真真极好的”、“贱人就是矫情”也引得人们纷纷模仿。

由此,剧毒酱想到一位作家--夏目漱石。普通作家只能说是字词的重新组合,而他却创造了简体,也因此在日本人心中声望极高。在这里,甄嬛传可谓是异曲同工。

古风歌曲,尽显韵味

今痴男女一曲《红颜劫》道尽多少往事如风、韶华如梦。

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一个“情”字道出全剧核心。

片尾《凤凰于飞》和剧情相应相成,看尽万千命运嘲弄,造化游戏。

《延禧》、《如懿》正面刚,还是重温“嬛嬛”去吧!

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

嬛嬛和允礼,最终只落得个天人永隔的结局。

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话在帝王身上从来都是失望。

红颜劫余音犹在,惊鸿舞点缀人间。

当年看的时候只觉得震撼,如今重温,更是丝丝侵入心弦。

经典不会被时间遗忘,只会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