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最近網友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如果和女朋友說:“其實我覺得爾晴很可愛”,她會是什麼反應?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白眼狼”、“死人”、“希特勒”,這是他們得到的回答。

當大家從越南版知道爾晴死在五十四集的時候,國內“驚”呆了,簡直比過春節還熱鬧,普天同慶啊!!!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可見爾晴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上一個這麼引起全民公憤的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素錦。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爾晴的罪惡用一個成語形容——罄!竹!難!書!!!

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倫理道德,她可是一樣不佔。

謂不忠

對其上司皇后,先是趁皇后懷孕之時勾引皇上,後是趁皇上醉酒設計與之有染。

對其丈夫傅恆,因為得不到他的真心,便想出惡毒的方式來報復,睡了弟弟傅謙,並懷了孩子。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謂不孝

對其婆婆老夫人,爾晴懷孕了,孩子卻不是傅恆的,不知情的婆婆還當個寶護著她。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謂不仁

對待侍女青蓮,因為看見她在傅恆的房間裡打掃,便認為他們之間關係不純潔,以此為由便拔了青蓮的十個手指甲,還把人買到了妓院......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謂不義

對其好友明玉,挑撥離間,利用明玉去對付瓔珞,還拆散不得體CP並讓傅恆小天使娶了自己。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除了厭惡和憤怒,劇毒醬對她沒其他情緒了......

對其他反派,你會抱有可憐的心情,而在爾晴身上,看不到任何反派的光輝。

“反派還有光輝?”

反派也是人,人就要有人性。

人性本來就不是簡單的是非黑白,更多的是難以言表的灰色地帶。

不是白即是黑,這是比較極端的樸素心理。

事實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

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境況下各有好與壞的表現,更多的人是兩面作派。

忠孝仁義全佔,可謂之神,而全不佔,可謂之魔。

劉備長厚而似偽,諸葛多智而近妖,換到這裡,爾晴多惡而近瘋。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當然,編劇對這個人物的塑造不能說不成功,而出色的是這個人設,卻不是這個人物。

爾晴這個反派,不夠立體。

喜塔臘爾晴,這個角色她就是單純的惡,徹底的毒,僅“嫉妒”一詞很難承受這個反派的重量。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說到反派,該是一種複雜的情感,《三國》裡曹操,奸雄並現,栩栩如生。

《延禧攻略》這部劇中就有這樣的人物。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劇中的愉妃,剛開始懦弱無能,眼看著最好的朋友死在自己的面前卻無能為力。

五阿哥的性命,都是在皇后娘娘和魏瓔珞的庇護之下才得以保全。

可如今,卻和陷害皇后的兇手淪為一黨,甚至將魏瓔珞置之死地。

她是個壞人嗎?是。

可我們卻能從她的言語中找到些許的無奈。

為了自己的兒子,在這詭計多端的深宮裡她必須找一座靠山,否則憑藉她薄弱的能力,斷然看不到希望。

這就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生活之中卑微的我們的處事之道。

設身處地的想,如果你是愉妃,你會如何抉擇?

如果能引起心中惡魔和天使的些許博弈,那就是這個角色的魅力所在。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甄嬛傳》裡的華妃,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複雜角色。

她是嫉妒跋扈,也確實想懲罰甄嬛,可當莞貴人因罰跪而小產時,她的反應並不是得意,而是驚恐。

“本宮記得,當時也就是這麼一攤血,小阿哥就沒了......”

多麼可笑啊,在仇恨的人身上重新憶起自己的悲傷過往。

因為她曾經,也是一位母親。

所以觀眾對於華妃最多的評價是,她是個可憐人。

她壞嗎?她壞,可就是讓人恨不起來。

正是這種複雜的情感,能夠激盪起觀眾心中共鳴的漣漪。

高貴妃便是這個角色的高仿版,只是過於粗製濫造,所以並沒有引起華妃娘娘當年的轟動。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壞人就應當十惡不赦?好人就應當上善若佛?

這樣的人物未免太過臉譜化,一個人物所有的屬性都集中於某一方面,當TA被設定成壞人,TA的行為特徵就只有不斷地作惡、兇狠、陷害主角。

現實生活中,像爾晴這樣的人,恐怕只能稱之為瘋子吧。

最開始我們接觸的戲劇、影視裡的壞人不就是這樣嗎,《一江春水向東流》裡的張忠良,拋棄妻子,現代版的陳世美。

《還珠格格》裡的容嬤嬤,《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雪姨,置別人於死地、報復陷害,卻找不出任何理由。

這樣的角色太過單薄,以至於多年後回憶起來甚至還有點想笑。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劇毒醬記得外國一部經典的電影《教父》,在這部電影裡,我們難以去用自己的善惡觀,去評價影片裡黑手黨的對錯。

反而是站在黑手黨的角度,並且會用黑手黨的內部視角去評價善惡與對錯。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當然,與這樣一部神壇級的電影相比較,似乎對於《延禧攻略》太過苛刻了一些。

任何一個角色想要塑造好都是不容易的,需要編劇和演員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反派角色,更是需要演技的磨練。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自己內心的魔鬼,甚至是我們自己都不敢承認的另一面。

劇毒醬始終相信,觀眾是越來越理智的,有血有肉、有弱點和燃點的人物,才會成為觀眾心中難忘的記憶。

胡謅了這麼多,看劇而已,認真你就輸了。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為什麼爾晴的死,讓大家普天同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