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讓球比「剃光頭」更羞辱人,奧林匹克精神不應存在讓球!

在本屆團體世錦賽上,朱雨玲和陳夢出於“不讓對手被剃光頭”,主動讓了對手幾分,結果被現場外國觀眾狂噓。

其實朱雨玲和陳夢並不是最誇張的,最誇張的是張怡寧和福原愛。在世乒賽中,張怡寧大比分領先,為了不剃瓷娃娃的光頭,張怡寧故意發了一個容易接到的球,誰想瓷娃娃連這個球都接不住。到最後張怡寧只能主動送上一個發球失誤,讓日本友人拿了一分。

故意讓球比“剃光頭”更羞辱人,奧林匹克精神不應存在讓球!

這個故事說明了很多問題。其一就是乒乓球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項目,別的項目可能還可能出現強弱分明的情況下,通過瘋狂的逼搶和更積極的跑動,來添補甚至抹平雙方的實力差距。而乒乓球很容易出現“水平高的 人發球、水平低的人撿球”的情況。

作為我國的“國球”,在經歷了建國後短暫的學習期後,我們的乒乓水平遙遙領先於世界。以前央視做過一個節目,女隊教練陸元盛給記者演示發球技巧:在遠端案角放一個球,陸指導發出的球可以在經過一次彈跳後擊中案角的球;把球發過網,球在接觸到球案後會往回蹦……

故意讓球比“剃光頭”更羞辱人,奧林匹克精神不應存在讓球!

所以,國乒的選手為了“給對手留點面子”,只能用比較業餘的手法,才能穩定讓分。而這種連觀眾都看得出來雕蟲小技自然會招致不滿。

這其實跟我國早先的政策有關係,當年一些亞非拉的友好國家來比賽,由於水平真的有限,如果認真打的話,他們真的連球都摸不到,更別提得分了。為了不讓這些“非洲兄弟”們下不來臺,某著名大人物指使“不要剃光頭,至少讓人家拿一分”。於是這個習慣就流傳了下來。

故意讓球比“剃光頭”更羞辱人,奧林匹克精神不應存在讓球!

只不過到了今天,運動的競技性正在日益提升,所謂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已經成了句空談。在絕大多數思想正常的人看來,對手故意讓自己得一分,要遠比被剃光頭羞恥。真的尊重對手,就是盡全力打敗對手,在比賽結束之後,真誠地和對手握手告別。

我們的有些“傳統”,是時候改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