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让球比“剃光头”更羞辱人,奥林匹克精神不应存在让球!

在本届团体世锦赛上,朱雨玲和陈梦出于“不让对手被剃光头”,主动让了对手几分,结果被现场外国观众狂嘘。

其实朱雨玲和陈梦并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张怡宁和福原爱。在世乒赛中,张怡宁大比分领先,为了不剃瓷娃娃的光头,张怡宁故意发了一个容易接到的球,谁想瓷娃娃连这个球都接不住。到最后张怡宁只能主动送上一个发球失误,让日本友人拿了一分。

故意让球比“剃光头”更羞辱人,奥林匹克精神不应存在让球!

这个故事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一就是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项目,别的项目可能还可能出现强弱分明的情况下,通过疯狂的逼抢和更积极的跑动,来添补甚至抹平双方的实力差距。而乒乓球很容易出现“水平高的 人发球、水平低的人捡球”的情况。

作为我国的“国球”,在经历了建国后短暂的学习期后,我们的乒乓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以前央视做过一个节目,女队教练陆元盛给记者演示发球技巧:在远端案角放一个球,陆指导发出的球可以在经过一次弹跳后击中案角的球;把球发过网,球在接触到球案后会往回蹦……

故意让球比“剃光头”更羞辱人,奥林匹克精神不应存在让球!

所以,国乒的选手为了“给对手留点面子”,只能用比较业余的手法,才能稳定让分。而这种连观众都看得出来雕虫小技自然会招致不满。

这其实跟我国早先的政策有关系,当年一些亚非拉的友好国家来比赛,由于水平真的有限,如果认真打的话,他们真的连球都摸不到,更别提得分了。为了不让这些“非洲兄弟”们下不来台,某著名大人物指使“不要剃光头,至少让人家拿一分”。于是这个习惯就流传了下来。

故意让球比“剃光头”更羞辱人,奥林匹克精神不应存在让球!

只不过到了今天,运动的竞技性正在日益提升,所谓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已经成了句空谈。在绝大多数思想正常的人看来,对手故意让自己得一分,要远比被剃光头羞耻。真的尊重对手,就是尽全力打败对手,在比赛结束之后,真诚地和对手握手告别。

我们的有些“传统”,是时候改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