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1955年2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此條例規定了我國將實行軍銜制度。同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授予朱德等10人為元帥軍銜的典禮儀式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同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也舉行了授予將軍軍銜的典禮儀式。

開國將帥的人數: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59位。到1965年共有將帥1613位。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懷仁堂授銜儀式主席臺上,彭真在宣讀授銜命令。

1955年授銜時元帥的年齡:最大的為朱德(69歲),最小的為林彪(48歲)。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1955年授銜時大將的年齡:最大的為張雲逸(63歲),最小的為許光達(47歲)。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1955年授銜時上將的年齡:最大的為陶峙嶽(63歲),最小的為蕭華(39歲,曾任總政治部主任等職)。

1955年授銜時中將的年齡:最大的為傅連暲(61歲,曾任總後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等職),最小的為劉西元(38歲,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張池明(38歲,曾任炮兵政委等職)和謝有法(38歲,曾任瀋陽軍區副政委等職)。

1955年授銜時少將的年齡:最大的為史可全(63歲,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最小的為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32歲,哈薩克族,後曾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62年出走國外。1992年病死)。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授銜授勳典禮現場。

開國將帥中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在1613位開國將帥中,有211位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其中:10位元帥和10位大將均當選過中央委員。57位上將中有42位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177位中將中有62位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1359位少將中有87位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

最先當選為中央委員的有2位:均為元帥,即朱德和彭德懷。均當選為第6屆中央委員。

當選為中央委員屆數最多的有3位:均為元帥,即葉劍英、徐向前和聶榮臻。各6屆,即第7屆至第12屆。

已當選為中顧委委員後又當選為中央委員的有2位:1、張震:第11屆候補中央委員,第12屆中央委員。1985年、1987年當選為中顧委委員。1992年當選為第14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2、劉華清,第12屆中央委員。1985年、1987年被選為中顧委委員。1992年當選為第14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為朱德等10位元帥授銜授勳。

10位元帥最先和最後病逝的:最先病逝的是羅榮桓(1963年。曾任總政治部主任等職),享年61歲;最後病逝的是聶榮臻(1992年),享年93歲。

10位大將最先和最後病逝的:最先病逝的是陳賡(1961年),享年58歲;最後病逝的是蕭勁光(1989年。曾任海軍司令員等職),享年86歲。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授銜授勳典禮現場的大將們,左起: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

57位上將最先和最後病逝的:最先病逝的是賀炳炎(1960年。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享年47歲;最後病逝的是呂正操(2009年。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享年104歲。

177位中將最先和最後病逝的:最先病逝的是朵噶·彭措饒傑(1957年。藏族。曾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等職),享年54歲;最後病逝的是張震(2015年),享年101歲。

1359位少將最先逝世的:李發(1913—1957):安徽六安人。建國後曾任第31軍副軍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7年3月25日在廈門被特務暗殺。44歲。後被追認為烈士。

參加過1911年“辛亥革命”的有4位:朱德元帥、劉伯承元帥、張雲逸大將、陶峙嶽上將。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賀龍為朵噶·彭措饒傑(左一)授銜授勳。

參加過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的有25位:元帥6位:朱德(時任起義軍第9軍副軍長)、劉伯承(時任起義軍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賀龍(時任起義軍總指揮)、陳毅(時任起義軍第11軍25師73團政治指導員)、聶榮臻(時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林彪(時任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排長)。大將3位:粟裕(起義時在葉挺獨立團,建國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陳賡(時任起義軍營長,建國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許光達(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見習排長,建國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上將4位:蕭克(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4師連長,建國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周士第(時任起義軍第25師師長,建國後曾任防空軍部隊司令員等職)、趙爾陸(時在國民革命軍第20軍教導團任職,建國後曾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等職)、楊至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連指導員,建國後曾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等職)。中將6位:唐天際(時任國民革命軍營黨代表,建國後曾任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譚家述(時在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教導隊當學兵,建國後曾任空軍副司令員等職)、譚甫仁(隨廣東農民自衛軍參加南昌起義,建國後曾任昆明軍區政委等職)、彭明治(時任葉挺獨立團排長,建國後曾任河北軍區司令員等職)、趙鎔(時任朱德創辦的南昌軍官教導團副官,建國後曾任華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聶鶴亭(時任葉挺獨立團排長,建國後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員等職)。少將6位:周文在(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學兵營連政治指導員,建國後曾任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張樹才(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教導團特務3連勤務兵,建國後曾任武漢軍區後勤部政委等職)、袁也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第72團3營營長,建國後曾任海軍副參謀長等職)、李逸民(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4師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建國後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等職)、王雲霖(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第73團看護,建國後曾任華北空軍後勤部第二副部長等職)、廖運周(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75團團部參謀,建國後曾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周恩來在授予將官軍銜和勳章的典禮上。

參加過1927年9月“秋收起義”的有23位:元帥1位:羅榮桓(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特務連黨代表)。大將1位:譚政(時任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秘書)。上將7位:宋任窮(時任瀏陽縣工農義勇軍第4團第2中隊黨代表)、黃永勝(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3團班長)、張宗遜(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2營6連連長)、陳士榘(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教導隊區隊長)、陳伯鈞(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3團3營6連1排排長)、賴傳珠(時任中共贛州白石鄉支部書記)、鍾期光(隨湖南工農義勇軍平江第一大隊參加起義)。中將8位:張令彬(隨平瀏工農義勇隊參加起義)、楊梅生(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班長)、譚冠三(時為起義軍士兵)、譚希林(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特務連連長)、劉先勝(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排長)、賴毅(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班長)、郭鵬(時為赤衛隊隊員)、韓偉(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2連排長)。少將6位:李貞(女,隨瀏東遊擊隊參加起義)、龍開富(時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1營士兵)、楊世明(時任瀏陽縣赤衛軍中隊長)、餘光文(隨平江縣農民自衛軍參加起義)、王耀南(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爆破隊副隊長)、潘振武(時任常德縣文甲區暴動隊總指揮)。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毛澤東在懷仁堂授銜儀式主席臺上。

少數民族的有37位:大將1位為粟裕(侗族);上將2位為韋國清(壯族,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烏蘭夫(蒙古族,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等職);中將8位為賽福鼎·艾則孜(維吾爾族,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阿沛·阿旺晉美(藏族,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朵噶·彭措饒傑(藏族,曾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萬毅(滿族,曾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等職)、廖漢生(土家族,曾任瀋陽軍區第一政委等職)、韋傑(壯族,曾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冼恆漢(壯族,曾任蘭州軍區第一政委等職)、覃健(壯族,曾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少將26位為索拉波(蒙古族,曾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孔飛(蒙古族,曾任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廷懋(蒙古族,曾任內蒙古軍區副政委等職)、吳濤(蒙古族,曾任北京軍區副政委等職)、韋祖珍(壯族,曾任廣州軍區政委等職)、盧紹武(壯族,曾任廣西軍區司令員等職)、吳西(壯族,曾任海軍後勤部副政委等職)、黃惠良(壯族,曾任遼寧省軍區副政委等職)、覃士冕(壯族,曾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覃國翰(壯族,曾任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朱鶴雲(壯族,曾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等職)、歐致富(壯族,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塔吉克族,曾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等職)、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維吾爾族,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祖農·太也夫(維吾爾族,曾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等職)、曹達諾夫·扎依爾(維吾爾族,曾任烏魯木齊軍區副政委等職)、桑頗·才旺仁增(藏族,曾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等職)、黃正清(藏族,曾任甘肅省副省長等職)、凱墨·索安旺堆(藏族,曾任藏軍司令等職)、劉世昌(回族,曾任空軍副政委等職)、劉瑞方(回族,曾任解放軍政治學院訓練部副部長等職)、白志文(滿族,曾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趙承金(滿族,曾任遼寧省軍區第一副政委等職)、郭維城(滿族,曾任鐵道部部長等職)、彭飛(土家族,曾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曹玉清(侗族,曾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賀龍與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賽福鼎·艾則孜握手。

黃埔軍校畢業的有32位:元帥2位:徐向前(1期)、林彪(4期)。大將3位:陳賡(1期)、許光達(5期)、羅瑞卿(6期)。上將8位:周士第(1期)、陳明仁(1期。建國後曾任第55軍軍長等職)、陳奇涵(5期。建國後曾任軍事法院院長等職)、宋時輪(5期。建國後曾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職)、張宗遜(5期。建國後曾任總後勤部部長等職)、楊至誠(5期。建國後曾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等職)、陳伯鈞(5期。建國後曾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等職)、郭天民(6期。建國後曾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等職)。中將9位:彭明治(1期。建國後曾任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等職)、閻揆要(1期。建國後曾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常乾坤(3期。建國後曾任空軍軍事科研部部長等職)、曾澤生(3期。建國後曾任解放軍軍長等職)、倪志亮(4期。建國後曾任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等職)、郭化若(4期。建國後曾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唐天際(3期。建國後曾任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譚希林(6期。建國後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王諍(6期。建國後曾任副總參謀長等職)。少將10位:方之中(4期。建國後曾任天津警備區司令員等職)、洪水(3期。建國後曾任戰鬥訓練雜誌社社長等職)、徐介藩(3期。建國後曾任裝甲兵工程學院副院長等職)、曹廣化(4期。建國後曾任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等職)、李逸民(3期。建國後曾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等職)、張開荊(5期。建國後曾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廖運周(5期。建國後曾任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職)、周文在(4期。建國後曾任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朱家壁(1933年畢業。建國後曾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高存信(1936年畢業。建國後曾任炮兵副司令員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賀龍向陶峙嶽頒發命令狀。

解放戰爭時期起義的國民黨將領有10位:上將3位:陳明仁(起義時任華中“剿總”中將副司令員兼湖南省政府主席,建國後曾任第55軍軍長等職)、陶峙嶽(起義時任新疆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員,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董其武(起義時任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中將2位:孔從洲(起義時任國民黨陸軍第38軍中將副軍長,建國後曾任炮兵副司令員等職)、曾澤生(起義時任國民黨第60軍軍長,建國後曾任解放軍軍長等職)。少將5位:鄧兆祥(起義時任國民黨重慶號軍艦艦長,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劉善本(起義時任國民黨空軍飛行參謀,建國後曾任空軍學院副教育長等職)、張世珍(起義時任國民黨哈察爾張垣第7師師長,建國後曾任解放軍副軍長等職)、林遵(起義時任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員,建國後曾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等職)、魏鎮(起義時任國民黨邵陽警備司令員,建國後曾任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等職)。

解放前受我黨派遣到國民黨軍隊中從事秘密工作後率部或參與領導起義的共產黨員有4位:1、王啟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第32軍參謀長,建國後曾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2、牛化東(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北軍新編第11旅副團長,建國後曾任寧夏軍區副司令員等職);3、廖運周(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110師師長,建國後曾任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4、張西鼎(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第38軍教導大隊區隊長,建國後曾任陝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以上4人均為少將。

歸國華僑有8位:上將1位為葉飛(菲律賓歸僑,曾任海軍司令員等職);中將2位為莊田(新加坡歸僑,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和盧勝(新加坡歸僑,曾任福州軍區副政委等職);少將5位為唐鐸(旅俄歸僑,曾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等職)、陳青山(馬來西亞歸僑,曾任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葉松盛(印度尼西亞歸僑,曾任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曾生(澳大利亞歸僑,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等職)、吳克之(新加坡歸僑,曾任總參謀部防化部副部長等職)。

外籍將軍有1位:洪水(越南河內人。建國後曾任戰鬥訓練雜誌社社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女性將軍有1位:李貞(建國後曾任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毛澤東向全軍唯一女將軍李貞少將授勳。

翁婿關係的有2對:1、姜齊賢少將(1905—1976,曾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和賀炳炎上將(1913—1960,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1942年,姜齊賢少將之女姜萍和賀炳炎上將結婚。2、周士第上將(1900—1979,曾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等職)和彭富九少將(1918—2011,曾任總參謀部三部政委等職)。周士第上將的女兒周博雅是彭富九少將的夫人。

兄弟關係的有2對:1、範朝利(曾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中將和範朝福(曾任海軍副參謀長等職)少將是堂兄弟。範朝利的父親和範朝福的父親是親兄弟,同在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範灣村大劉灣南隊居住。2、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大將和王宏坤(曾任海軍第二政委等職)上將是堂兄弟。

獨臂將軍有9位:上將2位:賀炳炎、彭紹輝(曾任副總參謀長等職)。中將2位:餘秋裡(曾任總政治部主任等職)、晏福生(曾任廣州軍區副政委等職)。少將5位:左齊(曾任濟南軍區副政委等職)、彭清雲(曾任總參謀部紀檢委副書記等職)、童炎生(曾任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蘇魯(曾任軍械部第495倉庫庫長等職)、陳波(曾任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政委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賀龍向賀炳炎授銜。

獨腿將軍1位:鍾赤兵(中將,建國後曾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等職)。

獨腳將軍1位:謝良(少將,建國後曾任炮兵副政委等職)。

擁有將帥人數列全國前10位的省份:江西省325人,湖北省235人,湖南省199人,安徽省127人,河南省106人,四川省95人,山東省87人,福建省83人,河北省79人,陝西省63人。

擁有將帥人數列全國前10位的縣份:湖北省紅安縣62人,江西省興國縣54人,安徽省金寨縣54人,湖南省平江縣52人,江西省吉安縣46人,江西省永新縣41人,湖北省大悟縣36人,河南省新縣35人,安徽省六安縣34人,湖南省瀏陽縣30人。

曾擔任過駐外大使的有11位:中將3位為倪志亮、彭明治和譚希林;少將8位為柴成文(曾任國防部外事局局長等職)、謝甫生(曾任海軍檢察院檢察長等職)、王若傑(曾任浙江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仲曦東(曾任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劉春(曾任炮兵政治部主任等職)、劉振華(曾任瀋陽軍區政委等職)、劉新權(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等職)和李耀文(曾任海軍政委等職)。

共和國開國將帥概覽

◆被授予軍銜的將領在接受授銜證書。

兩度被授予將官軍銜的有13位:1、洪學智,1955年、1988年兩度被授予上將軍銜。2、秦基偉,曾任國防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3、張震,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4、尤大忠,曾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5、王誠漢,曾任軍事科學院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6、郭林祥,曾任中央軍委紀檢委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7、劉華清,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8、李德生,曾任國防大學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9、向守志,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0、李耀文,曾任海軍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海軍上將軍銜。11、劉振華,曾任北京軍區政委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2、徐信,曾任副總參謀長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3、張伯祥,曾任中央軍委紀檢委副書記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