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馬振西老師在銀川的國畫藝術館開館兩年了,這次到銀川出差,參訪馬老師的藝術館自然成了這次行程的重要活動。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設立在銀川市上海路維也納酒店六層,面積五百多平方米,由展廳、創作室和會客廳組成。展廳展出30多幅馬振西老師的國畫作品,也有幾幅方增先、陳忠志、張杲、肖煥等老一輩國畫藝術家的作品。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走進藝術館,馬老師正在創作的一幅巨型國畫作品——胡楊林,懸掛在創作牆上,有2丈大,整整佔了一面牆。主體已經基本完成。金黃的樹葉,黑褐色的軀幹,西北大漠的歷史滄桑感撲面而來。畫面上的胡楊林猶如一座天然藝術宮殿,盤根錯節,千姿百態,絕妙美倫,胡楊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胡楊就是一個世界,它或生而不死,或死而不倒,或倒而不朽,生生死死,用三千年的時間來演繹生命的不朽,留下的是蒼涼和悲壯, 畫面給我們的是荒寒、孤獨和凝重。作品中表現出來這些最基本最古遠的審美元素,留給我們一個廣闊、靜謐的思考空間,這種思考無疑是究竟的。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正義和仁慈是馬老師國畫藝術的主要價值取向。他創作的關公和鍾馗很受大眾喜愛,象《鍾馗鎮宅圖》《鍾馗捉鬼圖》及《鍾馗伏魔》等,鍾馗的形態各異,神情萬千。鍾馗在民間文化中,一般都是怒目威嚴,讓人望而生畏。馬老師創作的鐘馗神像除怒而威嚴外,也表現出了威神不怒自威的另一面,《鍾馗引福圖》和《鍾馗小妹》就是表現了鍾馗溫情慈愛的另一面美學價值。 《樂神》《秦腔》《朝聖路上》以及《觀音送子》等歷史和現實體裁的作品,無不表現了畫家祈盼美好的創作動機。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筆精藝妙”寫人生——走進馬振西銀川國畫藝術館


馬振西老師是一位唯美主義的藝術家。他在大學期間,先學西畫,後改學國畫,他的繪畫把寫實和寫意巧妙地結合起來,講究形的準確和意的空靈。他的作品中沒有熱鬧和繁雜,靜謐和孤獨是馬振西畫作的基本格調,這種空靈之美給人以思考和智慧,而這種思考和智慧又是純粹的深遠的。無論是他的《太白吟詩圖》還是《太白醉酒圖》,創意和構圖的高古、孤獨、談遠,展示給人的是一個銀河系,一個宇宙,是對天人合一的究竟,是大智慧的涅槃和重生。這種對美的理解和表現,在他創作的胡楊林作品中也有同樣的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