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孔子在教學過程中,首創啟發式教學方法,他非常重視並堅持啟發式教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只有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機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孔子在施教過程中,很注意調動弟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他提倡學思有機結合,引導弟子在多學基礎上深思,誘導弟子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在此基礎上給予指點、啟發,而不是採取不顧學生思維情狀的強行灌注式的填鴨法。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孔子曾明確宣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為開其意。發,為達其辭。”孔子的意思是說,不是在弟子要把問題想通卻又想不通的時候不開導,不是想說出來而又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不啟發。也就是說,只有當弟子進人積極思維狀態,經過獨立思考,卻又想不通表達不清楚時,才給予啟發,即“開其意”、“達其辭”。這種在弟子具有強烈求知慾、積極主動思維狀態下進行教育的方法,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僅使弟子可以弄清、說明問題,而且訓練了思維能力。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孔子還教弟子們學會類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他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解釋說:“物之有四隅,舉隅可知其三。反者,還以相證之義。復,告也。孔於息思定說:曾如有四9隅的東四,教給他其中一隅,如果他不能類推出其他三隅來, 就不再勉強教下去。即不再一隅隅地講,而是 留給學生自己去類推。 也就是說,不去代替學生思考,而是讓弟子們學會舉一反三、聞知多,鍛鍊由此及彼的推理判斷能力。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由於孔子重視啟發式教育,弟子在學習過程中都注意積極主動的思考,鍛鍊由此及彼的推理判斷思維能力。有的弟子還能給予孔子啟發。孔子對弟子中出現的此類現象都給子鼓勵、表揚。有一一次,子夏問《詩》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要表達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繪事後素”(先有白色底子然後才能作畫)。子夏類比到仁與禮的先後關係上,就問:“禮後乎?”(禮是否產生於仁之後呢?)孔子聽了,非常高興,誇獎子夏說:“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卜商呵,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從此可以同你一起討論《詩》了。)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一次子貢問孔子:“ 貧而無諂(巴結奉 承),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 貢說:“《詩》雲: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誇獎子貢說:“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賜,子貢的名。意思是說:端木賜呵,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了,告訴你一一件,你能舉一反三,有所發揮了。且提做,強盡為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運用得相當成功,為弟子所贊服,尤其顏回體會最深。他曾讚歎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意思是說:夫子之道,越仰望越覺得高;越用力鑽研越覺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後面去了。雖然這樣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師善於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禮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我既用盡才力,似乎能夠獨立地工作了。可是要想再向前邁進一步,又不知怎樣著手了。

孔子是偉大教育家,他其中一項首創教學方法,至今教學普遍採用!

來自網絡圖片

孔子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歷代教育家。如朱熹說:“教師只是做得個引路底人,做得個證明底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現代教育學上使用的“啟發”一詞就從孔子那裡繼承下來。發端於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法,今人仍在提倡,並在今天教學中普遍採用。因此在那個遠古的年代,孔子就有如此的先進思維和教學方法,想想,真的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