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对互联网领域而言,周鸿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挑战者或者说一个搅局者。而周鸿祎给自己的定义则是,一个颠覆者。

这个曾经以”离经叛道“见长的天才少年,在如此复杂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中,居然把“熊孩子”脾气和思维保留至今,而且还运用自如。可以说的确有两把刷子。

老周也毫不吝啬,在新书《颠覆者》中,详细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个“超级熊孩子”的成长史。从穿开裆裤,一直写到坐上“互联网英雄宝座”,不仅披露了大量当年的心路历程,还把自己这些年来栽过的每一个坑,都进行了360度地剖析和总结。硬是把一部普通的自传,升华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通俗史。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没办法,谁让人家生的时候好呢,不仅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的起步和飞速发展期,而且还一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地挤进了互联网圈的核心地带。

你可能就想了,一部由研究代码的理科男撰写的书,正常人能看懂么?你可千万别小瞧老周,人家文笔好着呢。他去年刚出了一本阐述自己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思考成果的《智能主义》,今年紧接着就推出了这本深度剖析自己的《颠覆者》。按照书中所言,他不日后还将推出本书的续篇。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未翻开本书前,我也跟很多人一样,先入为主地把它当作了一本老周的“洗白文”,以为他就是仗着自己的好文笔来赚读者眼泪和掌声的。然而,看完第一章就发现,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这本书其实很有内涵!很有干货!非常值得看!

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老周在书中最精华的三个干货,也就是他总结出来的三个最有效的成功秘籍。第一个秘籍,不要小看边角料。第二个秘籍:不要贪多求大,找准方向后要专注深挖。第三个秘籍:学会拥抱失败,总结经验。

不要小看边角料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老一辈人都有一种非常朴素的传统观念,那就是:做工作不要挑肥拣瘦,就算是扫地也得扫得比别人干净。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这种老掉牙的说法很是嗤之以鼻。没错,毕竟这句话当道的年代,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没得挑也没得选,所以只能扯出这么一句话来安慰自己那颗躁动的心灵。但现在早就不兴这一套了,作为立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有的是机会、有的是选择。如果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跳槽就好,一封辞呈就足以把自己的老板炒鱿鱼。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被时代潮流裹挟着的我们最有发言权。事实上,虽然新时代的确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权,但我们依然有很多地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我们依然要做很多不喜欢或者不在计划范围内的“边角料工作”。

作为过来人,老周也在《颠覆者》一书中一再地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边角料”,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它才是把我们与竞争者拉开距离的重磅武器。

老周这么说可不是为了讨好熊孩子们的爸妈,他可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周鸿祎非常推崇地一本书,名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书中有一个让老周受用一生的思想,那就是: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想出众,都是要通过至少一万小时的练习才可以。并且,这些练习并不是在你的舒适区进行,而是要在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精深练习。

这是老周对待边角料地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主动寻找边角料,坚持不懈死磕边角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周给在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当年他因为创业,经常去深圳的赛格市场进行采购。虽然那时他主要做的是硬件,但却嗅到市场的气息,开始对软件这块“边角料”有所关注。于是他利用采购的便利,收集了上万张软件以及几千种游戏。连当时非常难找的一些软件,都被他以各种方式收入囊中。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到手后,他就开始扎根电脑前,把这些软件和游戏一个一个地装到自己的电脑上,逐个进行尝试操作。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国外的软件,以及很多跟他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软件。不仅如此,他还认认真真地将这些软件的优点一个个地找出来,记在本子上,然后开始思索,如果他自己来做这款软件,将如何操作。

当时地老周从没想过从这块“边角料”中有所收获,只是埋头苦干。但这个过程却实实在在地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些积累,也为他日后在高手林立地互联网圈中脱颖而出,打下了基础。

空口无凭,我们不妨来举个例子。

在北大方正期间,老周被“发配”新疆,主要负责给银行编系统。1995年的银行电脑系统,其智能化程度、界面效果放到现在可谓不忍直视。

于是,周鸿祎之前在软件领域沉淀下来的技能,终于派上了用场。凭借这些技能,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给银行做出了一个自动化的查询系统,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一举成名的老周因此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件小事情里,都藏着大天机。听起来是不是跟咱开头提到过的老旧思想非常相似?

是的,这就是老周在《颠覆者》一书中给我们提供的第一个秘籍,不要小看边角料。如果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时,都能沉下心来、深入到简单事情的底层,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复杂、更精彩的世界。

这个秘籍非常中肯。但有一点我们要格外注意,那就是:认真对待边角料并不意味着照单全收,更不能贪大求多,什么都去尝试。而是要认准自己的主要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坚持不懈地进行精耕细做。

不要贪多求大,找准方向后要专注深挖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说到这里我又要给你讲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了。从前有个人,准备在院子里挖口井。他先在一个地方挖了几米,没挖到水,于是换了另外一个地方。挖了几米后,又没挖到水,于是一再更换,最终也没有打出一口井。

我知道这个故事老套地已经让你的耳朵都听出茧了。你甚至会忍不住反驳,都什么年代了,现在强调的是综合能力,我们点到为止就好,何必那么认真,非要跟自己较劲儿?

这个说法不无道理,曾经的天才少年老周也曾这么想,而且也确确实实这么做了。当然,他的教训是惨痛的。

1994年,老周创办了“郑州信心软件公司”,这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他创办这家公司的初衷是汉化平面广告创意系统。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国外好用的软件做成中文版,然后卖给有这方面需求的广告公司。

现在看起来这门生意很不起眼,但在当时可是非常吃香的。为啥呢?

一方面,市场上对平面创意系统的需求很高,甚至有客户直接找到老周,希望他设计一套类似的软件;

另一方面,那时候中国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薄弱,当时以平面创意系统走红的领军企业所做的软件,其实就是对两款国外平面创意软件的汉化。

老周之所以摩拳擦掌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且老周这次还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前面提到过,前一段时间,他可是以卧薪尝胆般的精神死磕软件无数,正愁满腹才华无处施展。而且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从汉化模仿开始,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不断与中国市场进行匹配调整,成功绝对指日可待。

然而,这次老周的尝试依然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就是不够专注,没能把创业的初衷坚持下去。

这是个让人沮丧的结果,但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老周在这次创业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的。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老周搜集并尝试了无数软件,因此,他对国内外的各种软件可谓如数家珍。但毛病就出在这儿,他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当他面临平面创意软件销售不佳的情况时,第一反应不是坚持深挖软件的潜力、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而是调转车头,开始进行其他软件的汉化,希望通过其他业务来带动公司的销售。这跟故事中那个没在第一口井中打出水来便着急转战第二口井的人如出一辙。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老周还同时犯了另外一个类似的错误。他不仅在产品上不够专注,而且在地域上也没做到专注。我们知道,老周的公司当时选择扎根郑州,就是为了避开该领域内的老大哥,希望在这片老大哥鞭长莫及但自己却格外熟悉的地方,安全度过脆弱的成长期。然而,因为软件在当地的销售量并不理想,老周盲目听从了投资人的建议,开始全国撒网。一时间,公司销售忙得上蹿下跳、脚不沾地。然而,这种人人疲于奔命的状态,非但没有换来销量的大幅上升,反而换来了老大哥的关注。老大哥直接将手伸到郑州,迅速蚕食掉了老周的本地市场。

此教训之于创业人老周,可谓深入骨髓。

然而在接下来的第三次创业中,老周虽然记住了教训,却并未完全改正。他的3721公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又旧疾复发,开始做各种各样新鲜的尝试。不过好在老周刹车踩得及时,新公司才没有重蹈覆辙。

老周在《颠覆者》中对当时自己的心态进行了一个深度剖析。他提出,在开发3721时,自己的状态如同在挖井,先在地上挖了2米,没发现水,于是便着急着换个地方继续挖,因此很多方向都是半途而废。

听到老周的这一总结,有没有再次想起我们之前那个老掉牙的故事?

但事实上,经过了几次创业的老周自己也承认,对于创业者来说,专注和坚持其实是非常难的两件事情,尤其在创业初期。因为在这一时期,创业者羽翼未丰,还在向无头苍蝇般寻找方向。所以很容易不自觉地走上贪多求大的发展方向。

如此看来,犯错和失败在成长过程中可谓是在所难免。不过我们也没必要泄气。老周在书中还给了我们第三个成功地秘籍,那就是:学会拥抱失败,总结经验。

学会拥抱失败,总结经验

周鸿祎:“超级熊孩子”的非标成长秘籍

这话听起来有点耳熟,没错,它依然脱胎于一句古语。

我知道你跟我一样不爱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不过,前面两个秘籍已经证明,老周给我们的秘籍,其实就是那些旧道理的升级版。所以,在这里,我们又要老调重弹了。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个思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思想可以指导实践,却永远替代不了实践。成长路上,我们虽然手握这一思想盾牌,却一如既往地害怕失败。而且,如果一旦遭遇挫折,我们会习惯性地跟自己耍赖皮,就地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好,美其名曰笑看生活。

这的确是一种知足且常乐的生活态度,它可以让你的每一天都过的悠哉游哉。然而,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成功、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就要向老周同志认真学习了。他不仅能咬牙从自己的血泊中站起来,而且还能把命运砸给他的石头统统收拢好,码齐了垫在脚底下,让自己的每一次失败都成了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绝好机会。

空口无凭,咱不如以老周的成长史来说话。

老周第一次正儿八经创业时还在读大学,做的是反病毒卡。

这在老周创业初期非常流行。然而,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变革,反病毒卡的研发进入了瓶颈,很多同类公司纷纷顺应环境,推出了适合自己的新战略,而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周鸿祎,却犯了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大忌,那就是固执己见。

不仅如此,初出茅庐的老周,以为创业就是做产品,只要产品好就万事大吉。然而现实毫不留情地狠狠地教育了他。因为对产品后期发展方向的分歧,以及利益分配的不满,团队内部开始自乱阵脚。内忧外患之下,老周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流产。

但是,倒在血泊中的周鸿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从中学得到了两个宝贵的教训。第一个教训是,固执是技术员的大忌。第二个教训是,在创业过程中,做营销和管理是比技术更为重要或者说是与技术同样重要的工作。

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老周,立刻回学校把管理学院图书馆中管理类的书全都看了一遍,并发誓改掉固执的毛病。这两个教训在他后期的创业中也果真成了它的加分项。

后来他又接连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创业,还曾经投身北大方正,也做过雅虎中国的总经理。但不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作为单位的职员或领导,他都习惯性地将自己每一次工作中的得失都进行总结。这也就是周鸿祎在《颠覆者》一书中为我们提供的第三个秘籍:人的一生很长,各种各样的错误在所难免,但我们不应该试图忽视或忘记他们,因为正是他们,为我们指出了道路所在。所以我们要拥抱错误、拥抱失败,及时总结失败经验,把他们转化为成功的助推力,为我们的下一次起跑做好准备。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老周在《颠覆者》一书中所写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都是他一路走来积累与沉淀下来的干货。在书中,老周回望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把已经愈合的旧伤口残忍地再次撕开,重新血淋林地示人。然而,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示弱,也不是为了赚取同情。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在谈到本书时表示,除了还原真实历史,此书最重要的写作目的就是,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分享给大家,好让大家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