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讓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9月10日下午,廣安區大安鎮黨委書記鄧術芳和該鎮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王華亮一起,來到流經南橋村的南橋河開展日常巡河。鄧術芳是南橋河的鎮級河長,王華亮是南橋河的村級河長。南橋河大安鎮境內段並不長,只有800多米。而這800多米的距離,鄧術芳和王華亮沿河兩岸一個來回,走了近兩個小時。花的時間長,是因為看得仔細:河面有無白色垃圾、水葫蘆、鴨子;河岸有無釣魚人;是否有髒水流入河內……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鄧術芳和王華亮一起巡河已成常態,每月至少4次。而在廣安區,14名區級河長、85名鄉鎮級河長、516名村級河長,如此仔細地巡河也是常態。廣安區轄區內共有大小河流163條,這615名河長,是這些河流的“守護神”,他們用雙腳丈量每一條河流,努力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保證“一河清水向東流”。

巡河只是治水的第一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才是關鍵之所在。8月14日,廣安區河長制辦公室督查組工作人員對花橋鎮沙溪河進行暗訪發現,沙溪河3號橋頭有一處汙水直排現象,且河長制公示牌上的信息未及時更新。督查組在拍照取證後,來到花橋鎮政府,當即出具了《廣安河長制工作問題交辦單》,要求花橋鎮於9月10日前將督查組反饋的問題整改到位。

收到督查組出具的問題交辦單後,當天晚上,花橋鎮黨委書記龍瑞雲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整改方案。“我作為花橋鎮的總河長,轄區出現了汙水直排河流現象,我作出深刻檢討。”專題會上,龍瑞雲自己首先“紅了臉”。當晚,研究制定的整改方案是:8月30日前,汙水直排口接入汙水管網;8月20日前,更新河長制公示牌信息。

8月27日,廣安區河長制辦公室收到花橋鎮人民政府關於督查問題整改的報告,報告中附有整改前後現場對比的照片。“儘管花橋鎮對反饋問題進行了整改,但我們依舊會不定期進行回訪。”廣安區河長制辦公室督查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以來,廣安區河長制辦公室已經下發問題交辦單10餘份,件件有迴音,整改效果明顯。

層層壓實責任,才能取得實效。廣安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榮勝介紹,廣安區在日常巡河的基礎上,採取明察暗訪的方式,保證全區河長制工作不走過場、不浮於表面、不限於應付檢查。該區根據《廣安區區級河長巡察制度》《廣安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督查制度》《廣安區河長制責任追究制度》等8項制度,對落實河長制工作不力的鎮村級幹部實行嚴肅追責,並與績效考核掛鉤。

創新方式,久久為功,讓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廣安區在關閉120餘處畜禽養殖場的基礎上,創新實施“糞便還田”模式,投資1000餘萬元,在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園區,建設有機肥加工基地,打造出有機肥示範區1.3萬餘畝,僅在今年上半年,便讓5000餘噸畜禽糞便變廢為寶,投資的1000餘萬元即將回本。

吳榮勝表示,下一步,廣安區將繼續做好“用雙腳丈量每一條河流”工作,儘快完善區內“一江六河”的“一河一圖”管理保護方案,將“一河一策”細化為“一點一策”,針對一個汙染源,制定一套具體的方案,並強化日常巡河和項目治汙,通過督查暗訪、追責問責等制度,努力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張國盛 見習記者 羅芮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