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奕田
這個問題非常好,涉及到骨折以後的處理,以及對於骨折的手術時機。
首先,並不是所有骨折都需要手術,對於骨折後移位不明顯,或者通過手法復位能夠達到功能復位。位置相對比較穩定的,這種情況是可以採用保守治療的,綁個石膏或者支具即可。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手術的。
第二,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骨折,比如小腿脛腓骨的粉碎性骨折,前臂的粉碎性骨折,骨折後局部腫脹非常明顯,有些甚至局部有張力性水泡。對於這種情況,如果馬上進行手術。由於局部總場非常明顯,容易造成切口的感染,骨筋膜室綜合症等等。所以對於骨折後局部腫脹非常明顯的患者,不適合馬上進行手術。最佳的手術時機是等待患者臥床休息制動,補液消腫以後再進行手術。
第三,很多高齡的骨折病人由於身體有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心腦血管的疾病。手術前必須要完善各項檢查。要排除手術禁忌。比如說近期有急性腦梗的患者是不適合做手術的。有些高齡患者由於身體基礎太差,根本就耐受不了手術,所以對於這種高危患者,一般也是不建議做手術的。對於這種基礎疾病比較多的患者一般要完善各項檢查。在完全排除手術禁忌以後,進行手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手術。
第四,對於一些短縮比較嚴重的骨折,估計手術中復位非常難。比如大腿骨骨折,也就是股骨幹骨折。由於大腿肌肉非常豐富。一旦有骨折,有移位,大腿骨折段會明顯的短縮。而且這種情況貿然手術開進去,很難復位,有時候兩三醫生牽引都沒法很好的復位。那對於這種情況,一般可以先打一個骨牽引,牽引幾天。等骨折的位置牽引的差不多,再進行手術,創傷更小,手術更快,出血更少,復位更佳。
所以,並不是所有骨折都是越快手術越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骨科袁鋒
又到了出週五門診的日子,很多病房的工作需要安排,所以一如既往的提前一小時上班。走廊上偶然間聽到兩位病患家屬竊竊私語:“骨折都五天了,怎麼醫生還不給安排手術?是不是等著送紅包呢?”
講真,這不是我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到底醫生為什麼不給安排手術呢?當然肯定不是紅包的問題。骨科手術時機不同於其他的外科手術!輕重緩急,是很講究的。
延期手術
臨床上多數閉合骨折(就是沒有傷口的骨折),通常需要消腫後才能開刀。一般這樣的骨折屬於高能量損傷,除了骨折外,還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
如果選擇軟組織最為腫脹的時機手術,手術本身的損傷再次加重了軟組織的腫脹,甚至有些軟組織嚴重腫脹,而不能閉合傷口,很是尷尬。如果強行閉合傷口,則可能出現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如筋膜間室綜合徵等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骨就是跟骨骨折,往往損傷後腫脹非常嚴重,不等腫脹消退後強行手術,後果往往非常嚴重,會導致手術部位皮膚壞死、鋼板外露等情況,搞得患者和醫生都很鬱悶,這是血淋淋的教訓呀。另外小腿和前臂骨折在軟組織腫脹期選擇手術,會導致筋膜間室綜合徵,導致肢體壞死,甚至截肢。
急診手術
多見於伴有開放傷口的骨折,因骨折部位與外界相通,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必須立即手術,這是骨科為什麼急診手術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較常見的是手外傷——各種開放傷口、肌腱斷裂、斷指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手外科的同行們確實很辛苦,加班手術猶如家常便飯。
另外還有一些非開放傷的急診手術,如股骨頸骨折。有研究表明,股骨頸骨折在24小時內手術,骨折的癒合率顯著升高,併發症明顯降低。近年來,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股骨頸、粗隆間骨折),提倡早期手術,可以減少臥床的併發症,提高生存率。
綜上所述,骨折後到底是要早些手術還是需要延期手術,要根據不同的骨折部位以及個體的差異來決定。
骨科醫生老牛
劉醫生談骨論筋🌵骨折後是否急診手術🌵
我在骨科工作的這十幾年中,碰到了各種各樣骨折的病人。有的骨折需要急診手術,有的需要等一段時間再做。對於等一段時間再做的病人,很多家屬不理解,抱怨說我都骨折了為什麼不馬上做手術?早做了不就不疼了並且早康復嗎?其實裡面是有原因和道理的,下面給大家說一說。
骨折手術的目的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再行手術使骨骼癒合。
骨折不急診做的原因
一、骨折處腫脹。這是不著急做手術的主要原因。1.骨折後骨頭和軟組織內的血管破裂出血。2.軟組織受創傷引起腫脹。3.腫脹壓迫靜脈血管,進一步加重腫脹。腫脹消腫一般需要一週左右。要是在腫脹期切開,一是手術也是一種創傷,再加上在裡面放內固定物。手術刀口很可能縫不上,導致鋼板外漏或皮膚壞死、傷口感染。就像爆米花機一樣,本來裡面的壓力就高,你還想打開放東西,一定會炸。
二、合併症。當合並有其他臟器損傷時,都要優先於骨折的處理。單純的骨折不會危及生命,但臟器損傷可以。如顱腦損傷、肺破裂、腹部臟器破解等。一定要檢查清楚,並需要一定時間觀察。
三、大的骨折要延期做。如骨盆骨折,本來出血就多,要是再切開手術,很有可能失血過多死亡。哪個醫生也不會如冒險。
四、等一段時間是讓受損軟組織恢復。有利於骨折癒合,防止皮膚及軟組織壞死。
五、基礎病和個別藥物。合併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並且口服影響手術的藥物(利血平、華法林)時,要先穩定基礎病和停藥後再手術。
但是這個等待是有期限的,一般不能超過兩週,因為兩週後骨折部位骨痂生成,並且軟組織生長包繞。骨折復位就成問題了。
骨折急診做的原因
一、開放性骨折。骨頭漏出來了或者肌肉破損嚴重的都要急診手術。要不容易感染。
二、有神經和血管損傷的骨折。脊柱骨折引起神經症狀、大血管破裂、肢體神經損傷卡壓都要急診手術。
三、骨筋膜室綜合症。容易引起截肢,一定急診手術。
所以說當醫生告訴你等一段時間再手術是有道理的。因為我們手術的目的是為了康復,不能因為急著做手術而危及生命。手術挺漂亮,人卻沒了怎麼行!你說是不是?
我回答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大家對骨折手術時機的選擇有所瞭解。增強醫患共信,減少醫患矛盾,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相關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自己或者家人有過骨折經歷的患者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骨折後住院都三天了,怎麼醫生還是不給安排手術。家人心急如焚,可是醫生看起來好像一點都不著急,查房只是說“再消消腫”。 時間長了,看著隔壁床的病人都手術完了甚至都快出院了,自己家人還沒安排手術,心裡總是犯嘀咕,“是不是因為沒給醫生表示表示,所以拖著我?” “是不是需要托熟人找關係打招呼才給提前安排?” 有的乾脆找醫生理論甚至發生爭執。
有的醫生可能會解釋的比較清楚明白一點,而有的醫生並不善於表達,可能只是簡單的一句“消腫了才能開刀”便不再多說,再加上骨科比較忙,常常是住院幾天了沒見到醫生幾面,讓病人和家屬不理解也不放心。
這篇文章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統一解釋下。
當我們四肢任何部位發生骨折後,骨折折斷的地方會出現以下變化:出血、疼痛、畸形、有些還會出現水泡。
這很好理解,骨折的地方肯定是會出很多血,再加上骨折後創傷刺激,骨折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會水腫、充血、滲出。這就造成了骨折部位很快腫脹起來。
這種腫脹往往在受傷骨折後幾個小時就開始出現,到3~4天到達高峰,7~10天開始消退。為什麼會消退?一些血腫被身體吸收,創傷導致的炎症反應隨著時間推移開始緩解,細胞的水腫和滲出慢慢減少。這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是大家經常聽醫生說的“消消腫”
那麼,不消腫不能開刀嗎?
當然能開,但是風險大。包括哪些風險呢?
①最直觀的,肌肉等軟組織充血水腫後,細胞體積變大,把皮膚撐得脹鼓鼓的,有的皮膚都被撐到腫的發亮,更有甚至,皮膚出現大量水泡。這個時候開刀會出現什麼問題?一刀劃下去,裡面鼓鼓囊囊的肌肉什麼的都擠了出來,好,骨折復位好了,鋼板也釘上去了,完了,皮膚關不上了。這就像你準備出去旅遊,旅行箱裡拼命塞滿了東西,好不容易把拉鍊拉上,這時候你輕易不會把拉鍊拉開,因為你知道的,一旦拉開,裡面的東西就會“爆出來”,再想拉上又要費一番周折。現在也是這個道理,想要縫合皮膚刀口,發現縫不上了,或者即使好不容易縫上的,切口縫合處的皮膚張力太大,容易造成切口兩邊皮膚缺血壞死、切口崩裂、疤痕過大。
②對於有水泡的,就像上面這張圖這樣,如果要做手術的標準切口恰好在水泡位置,你說說讓醫生怎麼下刀??
③再者,受到創傷刺激的影響,骨折周圍的軟組織水腫、炎症反應,造成細胞應激能力降低,感染風險增高。這句話太專業,翻譯一下,就是本來骨頭旁邊的肌肉啊,脂肪啊,細胞啊,每個細胞裡面都儲存了滿滿的能量、物資、能源,鬥志昂揚,隨時待命。現在這根骨頭突然骨折了,身體調動骨折部位周圍所有的細胞拼命的加班加點工作,生產和釋放自己儲備的各種物質,幫助骨折部位吸收血腫、緩解疼痛、促進修復、減輕炎症反應,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盡了,很累了,這個時候你偏偏要給他們再來一刀,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創傷啊,從外向內,兩面夾擊,你說你到底是幫自己還是坑自己?軟組織兄弟們經過幾天幾夜的鏖戰,為了修復組織損傷,已經是消耗了所有的人力物力,現在還要腹背受敵,哪還有多餘的能力來對抗術後的感染?這時候細菌正好趁虛而入,國際骨科學界的共識是,水腫明顯時手術,術後感染的風險增加十幾倍!!多等幾天,就能明顯降低感染風險,何樂而不為?
那麼,雖然腫脹時候開刀有這種種的風險,那如果推遲,會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骨折的修復和癒合是有一定的過程和規律的。一般成年人大概骨折後3周左右,骨折才開始進入癒合階段,換句話說,骨折後3周內手術沒什麼太大影響。是不是放心多了?耐心的等著吧。
又有人要問,那我以前骨折了醫生怎麼當晚就給我開刀了?那不是讓我冒了很大的風險?
如果是當天急診手術,你應該好好感謝下加班加點給你開刀的醫生、麻醉師和護士們。
因為此時骨折部位腫脹還不明顯,炎症反應還不重,一般在骨折後幾小時內,這時候開了也就開了。趁著組織水腫還不重,趕緊手術完把傷口縫好,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及時的固定,減少了骨折斷端之間的錯動所帶來的一系列創傷刺激反應。
但是往往病人來醫院時候已經腫了起來,或者說剛剛吃過飯,沒法打麻醉。這就失去了第一手術時機,那就只能耐心等待第二手術時機了。也就是要麼剛骨折就開,要麼就等消腫了再開。
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地方的骨折都存在上面說的這個問題?
不是的。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四肢骨折,胳膊腿啊,手和腳啊這些地方。像鎖骨,脊柱這種地方的骨折,因為周圍不是密閉的空間,出的血可以四處流走,所以不會腫的很厲害。一般不存在這個消腫的顧慮。
而骨盆和股骨幹骨折,因為骨折周圍有大血管經過,可能有大出血,所以有時候腫起來也要緊急開刀,救命要緊。
還有開放性骨折(骨頭都露出來了),為了降低感染率,也要儘早閉合傷口。
說了這麼多原因,再說說怎麼儘快消腫。
①首先,限制骨折處上下關節的活動,也就是專業術語“制動”。一般採用 石膏託、支具、牽引等,或者讓病人自己控制不要活動患肢。因為你動的多了,骨折斷的地方就會搓來搓去,這些都是二次損傷,加重疼痛、也加重腫脹,造成遲遲不能消腫。
②其次,可以用一些消腫的藥物,比如甘露醇,七葉皂甙,邁之靈等,效果有點。但是如果你本身還有一些嚴重的內科病,比如腎功能不全等,就算了。
③腫脹局部可以採用一些外用消腫的方法,比如硫酸鎂溼紗布外敷,比如把生土豆切成薄薄的土豆片貼在腫脹的皮膚上(土法,我自己經常給我的病人用,經濟實惠,下次再來。)
④冷敷很重要。千萬千萬不要熱敷,如果你想盡快消腫的話。低溫能收縮骨折周圍的血管,減少出血、滲出和水腫,也能降低炎症反應的程度,減少疼痛感。屢試不爽。
冰袋可以自制,注意別讓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引起凍傷就行。
⑤ 抬高患肢,有助於靜脈迴流而消腫。
骨科醫生王楊雨凡
關於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名骨科醫生,經常碰到,也天天回答。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人骨折之後,我們受傷的地方都會出現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一個部位的骨折不單單只是骨折,它往往合併了周邊軟組織神經甚至血管的損傷,那麼這些血管的損傷會導致局部軟組織腫脹出血,青紫瘀斑。從而造成局部的靜脈迴流障礙導致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就會增強出現腫脹。嚴重的可以出現張力性水泡,甚至壞死或者骨筋膜室綜合徵。
這個時候在腫脹還沒有完全消的時候,或者局部軟組織情況條件沒有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強行手術是極不安全的。你想一個軟組織本來就已經很腫了,你這個時候再強行做手術,切開,然後放鋼板,那豈不是更加腫?那這個時候你的皮膚能縫合嗎?就算你縫合了,你就不怕壞死嗎?其次,你局部出現張力性水泡的時候,你這個時候去做手術,很容易出現傷口的感染,所以在腫脹沒有完全消除的時候去做手術是極不安全的,純粹的雪上加霜! 那有人可能要問了,那大夫我們什麼時候做手術最好呢,其實在我們的骨科教科書上明確寫著一個骨折手術最好等這個皮膚能夠打皺摺,做手術方能比較安全!那又有人可能要問呢,怎麼樣才能早期消腫消的快呢?我認為三個方面,第一,患肢抬高,高過心臟水平,促進靜脈血液迴流。第二,加強患肢遠端的功能鍛鍊,促進血液迴流。第三,可以用一些適當的藥物,比如說甘露醇,七葉皂苷鈉等等。這些藥可以幫助你早期消腫。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們。
骨科老譚酸菜
我們在臨床治療中遇到骨折的病人並不著急立即給他做手術,而且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很多的患者耐不住性子老是抱怨我們都受傷這麼長時間,就每天在這裡輸水而且不能動彈,到底是什麼原因不能手術。
對一些閉合性骨折,腫脹不厲害的部位,比如鎖骨骨折一般不會推遲手術的時間,因為周圍組織腫脹不厲害,炎性滲出不多就算早期手術基本不會引起感染的情況,所以醫生會盡快安排手術。
而對於開放性有汙染的骨折,比如下肢脛腓骨開放骨折,還有腫脹比較厲害的股骨幹、跟骨等部位的骨折,是需要首先抗感染和消腫處理,尤其是腳踝部、跟骨等部位的骨折,需要十幾天的時間來徹底消腫以後才敢手術,目的就是為了手術後避免發生感染的情況,如果一旦感染手術內固定就不能繼續起到作用,而且還容易形成骨髓炎的情況,比較危險,所以不能著急。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對於骨折以後的病人,為什麼醫生不立即安排手術呢?
主要還是因為手術,畢竟還是有風險的。如果術前不積極的進行檢查,結合病人的症狀,還是很可能會大大的增加手術的風險的,所以手術之前積極的進行術前準備術前檢查,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如果心臟有問題,有心梗的情況,沒有檢查就出就進行手術治療了,有可能會引起心臟猝死,會危及病人生命,這種情況會比較麻煩。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必須要進行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以後才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儘量減少手術的風險,把風險降到最低。
手術之前積極進行術前準備,是減少手術風險最好的手段。一般術前檢查沒有手術禁忌了,就可以安排手術治療了。
廣東骨科專家團
先從我一個朋友的經歷說起吧。年前那段時間我一個朋友出車禍小腿骨折了,下肢腫的跟個肉包子似的,伴隨著劇烈的疼痛。馬上就要過年了,趕上個這事,工作家庭一時間變得一塌糊塗,他自己心情也極其低落,就這種情況下,醫生拖了幾天了還不安排手術,他很是不理解,甚至跟人家醫生吵起來。
這種事情在骨科幾乎天天上演,很多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懂醫學的事情,而醫生呢每天忙的要死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給患者解釋,醫患關係緊張很多就是醫生和患者溝通不夠導致的。我認為既然你來到醫院就安心的接收醫生的安排。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手術後為什麼不立即手術的原因,作為科普文章大家應該多瞭解一些。
腫脹的影響
骨折後不能立即手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肢體的腫脹。骨折後由於軟組織遭受巨大創傷,導致局部大量出血,腫脹,疼痛。如果此時做手術很容易引起大面積的感染,增加手術風險,而且即使做了手術腫脹因為手術會繼續增大,很可能撐破你的傷口縫合處,而且巨大的張力使傷口很難癒合。
認識腫脹
腫,一般分為三度。輕度腫脹: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尚存在;中度腫脹:皮紋消失但無水泡;重度腫脹:皮紋消失,出現張力性水泡。在四肢骨折或受損時有一種嚴重的腫脹,骨筋膜室綜合徵,肌肉筋膜室裡腫脹,壓迫血管,最可怕,處理不及時會致使肢體攣縮、壞死、危及生命,這個時候需要手術,但不是骨折手術,而是減壓治療腫脹。輕度的腫脹,損傷一般也輕微,無需手術,自愈一般無問題。如果骨折需要處理,在傷後兩三天裡,腫脹處於高峰期,達到中重度,這個時候去手術,治療骨折,對血管、筋膜、肌肉等組織無異於“雪上加霜”。手術本來也是一種創傷,骨折手術需要從皮膚切開,到達骨頭表面,雖然要求是儘量避免軟組織損傷,為了暴露術野,不得不切開某些筋膜、肌肉,切斷結紮某些血管,這些組織血液循環受影響,會進一步腫脹,如果這個時候手術,損害更大。
骨折手術時間
可以先等局部腫脹的地方消腫後,再考慮手術。雖然隨著時間推移,術中復位難度會增加。但權衡利弊,保護軟組織比難復位更重要。一般在受傷後兩週內手術對手術和骨折癒合都沒有太大影響。
需要立刻手術的情況
當然,也不是所有骨折都要先養著。也有一些骨折,需要儘快手術,最典型的就是開放性骨折。也就是說骨頭刺破皮膚露到外面。這時候,需要趕緊清創,關閉傷口,傷口內比較清潔的,充分清創的同時可以做好骨折固定。
特殊情況不需要立即手術的
臨床上也會有些特殊情況,比如老年人,有慢性病或者本身身體條件不適合立即手術,需要觀察。這時候,即便是開放性骨折,可能也不會立即做骨折固定手術。而是先清創,然後做個臨時固定,如石膏、牽引或者外固定架固定。等到檢查和術前準備充分、全身或者局部情況改善,適合手術時再手術。
運動康復王帥
骨科工作這些年,經常有患者問我,我這骨折都很多天了,為什麼還不給我安排手術,會不會骨折已經長在一起了,做手術時是不是要重新打斷再接呢?還有問骨折後為什麼不給我當時就手術呢?這不會耽誤我病情嗎?
矛盾
由於患者的不理解,經常會發生一些誤解和糾紛。 所以,今天我有必要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讓大家明白是怎麼回事,我想多一個人明白,就會讓我們之間減少一些麻煩,減少一些矛盾,有利於我們的日常工作。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手術分類
骨折手術分急診手術和擇期手術,急診手術就是馬上就做的手術,如開放性骨合併有血管神經斷裂的,我們就要急診把血管和神經接好,然後根據患者當時的情況決定是否把骨折一起接上,當然這種傷,它的皮膚軟組織一般都不好,我們一般骨折復位後,用外固定架固定。
再一種情況就是骨折後軟組織損傷較輕,而且是傷後6小時內的,而且全身條件好的,是可以手術的。其實在我的工作中,骨折擇期手術實際是很多的,因為你想都骨折了,那麼軟組織能好嗎?一般都會腫脹、挫傷、嚴重的甚至起水泡,而且腫脹不是骨折後就開始消退,它是逐漸腫,腫到一定時候,才開始慢慢消腫,一般得5到7天才能消腫,如果在腫脹期做手術,軟組織受傷後對細菌抵抗能力也很弱,切口也不容易縫合,是很危險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骨折後全身情況不好,也不能馬上手術,要等到患者狀態好時再手術。手術是一種對人體的打擊,病人都有生命危險了,你還給接骨折呢,那就是對病人的不負責任。
擇期骨折手術時間
骨折傷後多長時間手術最好呢?一般情況,身體條件好,骨折部位消腫,骨折傷後5到14天之內都是可以的,是不會影響骨折癒合的。
骨科姚大夫
骨折手術時機的選擇,是骨與軟組織的相互妥協,也是全身與局部的相互妥協。此外還要考慮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和臨床上很多情況一樣,對具體的病例可以給出分析,但要給出一個滴水不漏的全面描述並不容易。
骨組織方面:
單考慮骨的方面,手術越早越好做。14天是“新鮮骨折”與“陳舊骨折”的分界。14天后,硬骨痂開始形成,骨痂不好去除,會影響解剖復位,並且周圍組織的粘連機化會使手術難度增加。實踐中對大多數骨折來說,14天內做,效果差不多。
軟組織方面:
軟組織腫脹不利於軟組織癒合,且增加感染風險;骨折端的移位和移動也可能會加重軟組織損傷。腫到一定程度,需要先消腫。實踐中這個程度的界定主要依據術者經驗,也一些相對公認的標準,比如出現水皰。消腫的時間書上說10-14天,但實踐中以主觀經驗為主,一個相對客觀可靠的體徵是局部出現皺紋(說明腫脹已跨過峰值,開始減輕了)。
全身方面:
創傷帶來的血流動力學問題和全身炎症反應,全身狀況差的患者經不起手術打擊;但不做手術,病人臥床制動會帶來例如呼吸和泌尿系統的全身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創傷控制骨科”的概念,遇到全身狀況不行的,先在24小時內做暫時的固定,再爭取10天到15天做徹底的固定,這個時間既躲開炎症反應,也趕在臨時固定物帶來的感染髮生之前。一些特別容易發生全身併發症的部位的骨折,時間也和其他不一樣,例如股骨幹建議24小時內做確定性手術。
其他方面:
比如感染:為降低感染風險,開放性骨折最好在6小時內清創。這時間是根據細菌繁殖的時間推斷的,目前尚無循證醫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