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譯文】

  • 蕭蕭:悽清冷落的樣子。原為象聲詞,如風聲、雨聲、草木搖落聲、馬蹄聲。《詩經·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楚辭·九懷·蓄英》有“秋風兮蕭蕭”,《史記·刺客列傳》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瑣窗:鏤刻連鎖紋飾之窗戶。多本作鎖窗,當以瑣窗為勝。
  • 酒闌:酒盡,酒酣。闌: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酒闌”,裴駰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團茶:團片狀之茶餅,飲用時則碾碎之。宋代有龍團、鳳團、小龍團等多種品種,比較名貴。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
  • 瑞腦:即龍涎香,一名龍腦香。
  • 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樓賦》抒寫去國懷鄉之思,馳名文壇。
  • 隨分:隨便,隨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 東籬菊蕊黃:化用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採菊東籬下”句。

【譯文】

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嚐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餘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賞析】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此詞起筆寫深秋淒涼的景色,移情於物,含悲秋傷時之意;接著寫酒後喜茶,夢醒聞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無聊的心境;而後引王粲懷遠典故,借古寄懷,發思鄉之幽情;結尾寫借酒消愁,自我勸慰,悽婉情深。全詞塑造了一個由多重性格所組成的抒情形象,抒發了作者故國淪喪、流離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