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陝西」農村垃圾圍村之困如何破解

「绿色陕西」农村垃圾围村之困如何破解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

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這是人們對美好鄉村生活的描繪,也寄託著人們濃濃的鄉愁。但農村生產生活垃圾數量與日俱增,使美麗鄉村遭到垃圾、汙水的破壞。

受地域和經濟條件限制,農村地區缺乏有效的垃圾處理設施。村前屋後、溝渠河塘、道路兩旁無序堆放的生活垃圾,造成蚊蠅滋生、異味陣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由此造成的汙染也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一大頑疾。

設備欠缺 垃圾處理仍然是短板

過去,農村垃圾的數量和種類少、易分解,通過堆肥、簡易填埋或自然腐爛等方式就可以處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農村生活垃圾不僅數量猛增,垃圾的組成成分也日趨複雜,導致以前較單一的垃圾處理方法不再適用。

在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大多沒有統一的垃圾車進行生活垃圾的裝運,也沒有集中統一的垃圾站。在這些地區,農民們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便是隨意丟棄,能夠燒掉的垃圾燒掉,不能燒掉的便就地掩埋。但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垃圾裡的有害物質汙染農村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等。

同時,農村的垃圾、汙水處理方法遠滯後於城市,缺乏垃圾處理技術以及專業處理人員,在一些地區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近年來,隨著環保知識、理念的深入普及,在廣大農村,人們已經意識到隨意丟棄垃圾對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但是由於受地域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廣大農村地區垃圾的收集、運輸設施缺乏,垃圾收集、運輸系統還不完善,很多地方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大部分農村處理垃圾的方式就是進行簡易填埋或焚燒。

即使在一些已經建設有垃圾處理設備的農村,由於這些專業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成本較高,加上沒有適宜的運營及管理機制,致使垃圾處理成本較高,很多垃圾處理設備最後成了擺設。在農村建設專業的垃圾處理設施陷入建不起、運營不起、維護不了的窘境。

無害化處理 可複製可推廣

7月11日,三原縣城關街道辦五四村村民楊繼文從家裡提出一袋垃圾,放入自家門口的垃圾桶裡。不一會兒,村裡的保潔員就挨家挨戶將這些垃圾清運走。

楊繼文說:“我們農村以前哪有什麼垃圾處理設施,也不講究這些,特別是到了夏天,瓜果腐爛蚊蠅滋生,直接影響著居住環境。現在村上給我們每戶村民家門口都配備了垃圾桶。我們也能像城裡人那樣把垃圾倒在垃圾桶裡,既乾淨又整潔!”

各家各戶的垃圾被保潔員裝到村裡統一設置的垃圾箱裡,再由垃圾收集車輛統一清運到村外不遠處的一座垃圾無害化處理站。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五四村外由陝西環保集團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站。處理站的工作人員正將垃圾進行分類。

處理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首先要對村上清運過來的垃圾進行分類,將其分為可回收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可燃垃圾採用低溫熱解技術,使其變成濾渣和爐灰排出。產生的濾渣和爐灰與不可燃垃圾一起被定期運送到三原縣的垃圾填埋場。有毒有害垃圾則被送往危廢物處理機構。這樣一來,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可達95%。

據瞭解,該垃圾無害化處理站佔地面積僅750平方米,日處理垃圾3噸,投資僅150萬元,從建設到投入使用僅用了20天。這個處理站可服務周邊3個行政村共3000人,每月僅需8000元運營費用。該處理站具有投資小、佔地面積小、易建設、運營簡單及運營費用低等特點,特別是實現了垃圾的就地處理,適宜在農村推廣應用。

近年來,陝西環保集團大力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目前,我們公司已與鎮安、高陵、三原、富縣、黃龍、潼關等6個縣區簽訂了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合作協議,負責縣域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著力解決農村環保設施建管脫節問題。”陝西環保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垃圾資源化利用 需要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不同農村地區種植農作物的種類不同,農民生活、飲食習慣也不同,由此產生的垃圾種類和成分也不同,適用的垃圾處理方法自然也不同。

“高陵區產生的垃圾中可腐爛垃圾佔比較高,適用有機堆肥設備,將可腐爛垃圾進行快速發酵制肥;像三原縣這種不可腐爛垃圾佔比較多的地區,適宜採用低溫熱解技術進行處理。根據不同垃圾種類採取不同處理方法,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陝西環保集團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運營部副部長解寀妍說。

由此可見,選取何種農村垃圾處理方式,必須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受垃圾轉運成本的限制,對廣大農村地區來說,就近就地處理垃圾的辦法更為適宜,這樣每天產生的垃圾不用再次轉運,省時省力,垃圾處理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業內人士王勇表示,農村垃圾的治理一定要做好頂層設計,要因地制宜,杜絕“一刀切”。在建設項目時相關部門應綜合考慮鄉(鎮)村人口規模、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統籌安排、合理佈局,注重選用工藝先進成熟、運行成本經濟、符合農村特點的垃圾處理技術,力爭實現區域共享,達到連片治理效果。

同時,項目建設方應積極探索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包括垃圾分類、收集、清運、處理在內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垃圾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垃圾資源化利用獎補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行業。

建設乾淨整潔的美麗鄉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相關部門和廣大農民應一起發力,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發展方式,讓農村“顏值”越來越高,讓我們的美麗鄉愁“看得見、留得住、記得起”。

「绿色陕西」农村垃圾围村之困如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