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花織布、縫補洗涮、飛針走線,遠去的針線活你還記得多少?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俗語,彷彿一面蒙塵的鏡子,映照出了一個時代的依稀身影,也映照出一代人的精神風貌。

那時候,鄉村經濟落後,多數人家都穿補丁衣服,因此家裡都有針線簸箕。簸箕裡,有粗細不一的針線,有圓環狀的頂針,有粗大的鐵剪子,也有各種顏色的碎花布。在我的記憶裡,衣服有破口、紐扣脫落、鞋子破損,母親就會端出針線簸箕,略微打量下破損處,便利索地穿針引線,低頭縫補起來。也就那麼一會兒工夫,我們的衣服又完好如初,於是開心地穿上,蹦蹦跳跳地玩耍去了。

紡花織布、縫補洗涮、飛針走線,遠去的針線活你還記得多少?

那時候,我家有四個弟兄,奶奶年老眼花,母親又經常下地幹活,許多弄破的衣服無法及時縫補。記得上小學四年級的一天下午,我與小夥伴們爬樹時撕裂了褲襠,回家換急,衣服又都被母親洗了晾著。情急之下,我便找出針線學著縫補。母親回來後一看,立刻哈哈大笑。原來,褲襠縫得東一針,西一針,成了“擰麻花”。於是,她又重新拆開,教我如何固定,如何下針引線,如何控制方向,我也學得興趣盎然。

一來二去,我漸漸學會了補破口、補鞋子、縫被子等針線活,手藝一點也不比女孩子差。每當針線活多時,母親忙不過來,便會信賴地呼叫我幫忙,我也樂呵呵地奔過去,縫補得讓她心滿意足。

紡花織布、縫補洗涮、飛針走線,遠去的針線活你還記得多少?

後來,我離開家鄉去讀師範,隨身也帶去了針線盒,起先擔心舍友笑話,一直沒敢亮出來。一次體育課上,我不慎扯壞了心愛的運動衣,只好拿出針線縫補,沒想到舍友們一臉平靜。後來才發現,原來大家都藏著這“傢什”,都會一兩手,有的還挺不錯呢!

記得那時,寒暑假前夕,每每傍晚時分,偌大的操場一下成了縫被子展示會,清洗乾淨的被子這裡一攤,那裡一塊,大家有的折角,有的穿線,有的下針抽線,忙忙碌碌中放飛歡笑。那些手腳利索的女生,也會大方地給男生幫忙,可對方一面笑著拒絕,一面飛快地穿針走線,炫耀起靈巧來!

紡花織布、縫補洗涮、飛針走線,遠去的針線活你還記得多少?

我參加了工作後,隨著社會經濟大發展,家家戶戶變得富裕起來:衣櫃鞋櫃總是滿滿的,衣服鞋子漂亮又耐穿,弄破的、不稱心的,常會隨手一拋。於是,那伴隨我們走過無數日子的針線活,漸漸變得陌生起來……

現在,每當家裡偶爾需要縫補衣服,妻子便會徑直去找裁縫店。每每此時,我的心不由一陣悵然,想起一個時代縫補出的清歡,還有一代人的自強自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