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看「黃書」、「黃碟」怎麼辦?

发现孩子看“黄书”、“黄碟”怎么办?

北京家長陶女士說,兒子16歲了。是個陽光帥氣的男孩,愛踢足球,成績也很好。還是學生會的幹部。有一次,家長無意中發現兒子的秘密:兒子的電腦收藏夾裡藏有很多內容很“黃”的視頻節目。聯想到孩子經常愛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半天敲不開門的奇怪舉措。我們明白孩子是躲在房裡看不健康的東西。這事讓我們很氣憤,也很擔心,擔心孩子因此變壞。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出這個危機呢?

中國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類似這樣的偷看“黃色”書刊、視頻節目時,反映大都與北京的陶女士一樣:震驚、憤怒、抓狂……一些家長因此對孩子的行為上綱上線,認為孩子的道德品質出了問題,變壞了,好端端的孩子現在變“流氓”了;還有一些家長為了挽救“誤入歧途”的孩子,甚至大動干戈,訓斥、吼叫、打罵,目的是要讓孩子“長記性”,從此與“黃色”的東西一刀兩斷……

這讓我們很容易想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教育環境。當時的學校教育不僅是性教育缺失,而是無所不在地向進入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傳播“性恥辱”、“性罪惡”理念,記得那個時候,學校老師經常會突然對學生的課桌、書包進行大搜查。後來我們才明白,這是在搜查一部名為《少女之心》的手抄本。雖然我們確實誰也沒見過這樣的手抄本,但通過老師的描述我們都得到了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本毒汁四濺的壞書,青少年只要看一眼這本書,意志再堅強的人也會一夜間墮落,並且無可逃避地要走向犯罪深淵……

若干年後,當我們已經是成年人時,我們終於明白,這部“書”之所以被老師描繪成洪水猛獸,就是因為其中有一些直露的“性描寫”。

由此聯想到今天中學生家長的主體,大約正好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70年代接受中學教育。這批人對於那個年代的教育可謂記憶猶新,所以,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居然會看“黃色”的東西后立即產生過激反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現在讓我們回到北京陶女士最關心的話題上來。18歲的兒子偷看“黃碟”,這事到底應該怎樣看?簡單地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性好奇”沒有通過正當渠道得到滿足。像前面我們談到過的,進入中學階段的孩子都普遍進入了青春期,伴隨著身體發育和性的成熟,少男少女對於“性”產生好奇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由於我國自古以來的性“恥感文化”的影響,青少年的性教育問題一直沒有真正走進“陽光地帶”,家長、教師都不敢正面對孩子進行與“性”相關的知識的教育,孩子們獲取性知識主要依賴“涉黃”的方式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唯一的變化是和那個時候相比,現在的青少年獲取“性”信息的渠道要比一本手抄本風行全國的年代要豐富得多,快捷得多,容易的多。如果家長和學校還要採取堵塞的方式去制止,就會發現完全是堵不勝堵,防不勝防。

发现孩子看“黄书”、“黄碟”怎么办?

如何防止孩子對黃色淫穢出版物、音像製品產生過分的好奇心,專家認為,科學正確的方法是要讓健康的性教育比孩子的成長速度快半步。也就是說,在孩子將要跨進青春期門檻之前,家長要提前給孩子普及與“性”相關的知識。在實施這種提前半步的“性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必須做到三點:

01

提前告訴孩子他們的身體內部即將發生什麼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其可能產生的心理衝擊。讓孩子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不要事到臨頭,驚慌失措,甚至由此產生“負罪感”、“毀滅感”。

我認識的一位長期研究青春期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專家楊女士說,她曾經對1000多名進入高中的男女學生進行過“面對‘第一次經期’和‘第一次遺精’你的反應如何”的問卷調查,排在前三位的反應是驚恐、茫然、難堪。一位女生說,她當時的感受是嚇得半死,認為自己肯定是活不長了;一位男生說,那段日子他一直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一會兒認為自己變成了流氓,一會兒又覺得自己肯定是得了大病,總之,是要完蛋了……

楊女士認為,青春期被比喻為人生的“花季”,家長作為護花的園丁,一定要精心呵護孩子平安度過這段敏感期,讓孩子知“情”、知“性”,是完成“呵護”必須做好的第一步。

02

努力對孩子做好“性趣無罪化”引導。要做到這一點,家長首先要完成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因為中國家長大都是在“性恥感文化”氛圍的薰陶下成長來的,長期受到的是“性神秘”、“性骯髒”、“性羞恥”的教育。

當代家長應該明白,性好奇早在孩子的童年就出現了,進入青春期之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逐漸體會到來自身體內部的本能衝動。而且,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和優生優育政策的實施,現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期較之上一代人大為提前。對於處在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自然發生的“性趣”,家長要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包括看“黃書”、“黃碟”,甚至手淫、自慰等現象。

发现孩子看“黄书”、“黄碟”怎么办?

03

发现孩子看“黄书”、“黄碟”怎么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