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馬再揚鞭 騰飛看今朝

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

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
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
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勒马再扬鞭 腾飞看今朝

圖①:勒馬鄉黨委書記孟傑、鄉長李明傑督導秸稈禁燒。

圖②:勒馬鄉是省級生態文明鄉鎮,正在切實改善、美化村容村貌。

圖③:“勒馬花生”2018年已成功註冊地理標誌商標。

圖④:開展集鎮區環境整治。

圖⑤:千年古剎——棗冢廟。

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

改革開放40年來, 睢陽區勒馬鄉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上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呈現出經濟快速增長、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厚重勒馬 人傑地靈

勒馬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相傳西漢末年,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停馬駐足,飲酒賦詩曰:“勒馬回頭望張弓,喜謝酒仙餞吾行,如夢翔雲三十里,濃郁香味陣陣衝。”勒馬由此而得名。

馳名蘇、魯、豫、皖的千年古剎——棗冢廟,是遊客到訪勒馬不得不去的名勝。該廟始建於西漢,重建於明朝,別具風格,三節九院、十殿三閣、佈局嚴密、規模壯觀,是為紀念商末名將黃飛虎棄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紂有功而建。2006年6月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於研究商丘一帶的道教發展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勒馬,1949年2月設勒馬區,1958年9月改稱勒馬人民公社,1975年5月由勒馬、郭村各分出一部分新成立了臨河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稱勒馬鄉,直至1997年12月撤縣設區前一直隸屬商丘縣,現稱商丘市睢陽區勒馬鄉。

勒馬鄉地處睢陽區西南部,東與毛堌堆鎮相接,南與柘城縣馬集鄉、遠襄鎮相鄰,西與寧陵縣華堡鄉搭界,北與臨河店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6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3公里,全鄉總面積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全鄉轄23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208個村民組,1.2萬戶,5.86萬人。

沐浴改革春風 實現跨越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歷屆勒馬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幹群真抓實幹,負重前行,經過40年的艱苦奮鬥與不懈努力,該鄉總體發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

2017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3.5億元,與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相比,年均增長7.8%;工業總產值7.1億元,與1978年相比,年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830元,與1978年相比,年均增長6.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3.5萬元,與1978年比較,年增長7.1% 。

勒馬鄉是睢陽區的農業大鄉、林業大鄉、勞務輸出大鄉。多年來,歷屆鄉黨委、政府都注重交通狀況的改善。2007年在全區農村鄉鎮中率先實現“村村通”。地理區位優勢凸顯,物流南北,貨暢東西,自古至今均是商丘西南一區兩縣(睢陽區、寧陵縣、柘城縣)接合部重要的物資商品集散地。現在的勒馬鄉交通便利,省道327橫穿東西,縣道吳大路縱貫南北,縣道木勒路由勒馬集向東偏南直達京九鐵路虞城縣木蘭站,鄉政府所在地東距商周高速出入口僅2公里。“勒馬花生”2018年已成功註冊地理標誌商標。

經過多年的發展,勒馬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生了重大變化:三產結構比例由42∶26∶32調整到25∶35∶40,實現了“三二一”排序。在第一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二、三產業快步提升,二三產業的比重已達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三。

畜牧養殖業是一個週期短、見效快、回報率高的速效產業。該鄉始終把加快畜牧業發展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中心任務,依靠科技、面向市場、著力發展規模飼養和飼養小區建設,積極推進畜牧養殖產業化經營。目前,全鄉已建立養殖小區1個,養殖基地5個,規模以上養殖廠12個,發展養殖大戶120多戶,其中2018年新上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生豬養殖項目2個。另外,鄉畜牧防疫部門積極負責、加強畜禽防疫,搞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地預防了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

勒馬鄉沙質土壤面積大,易旱易澇。1978年以來,勒馬鄉從實際出發,大搞了以打井配套為中心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目前全鄉現有1420眼機井,使全鄉7.8萬畝耕地,基本達到50畝地一眼井的標準,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橋涵配套通的格局,增強了農業抗災能力,達到了穩產、高產的目的。

勒馬鄉的土壤適於桐樹和果樹生長。歷屆鄉黨委、政府堅持林木栽植與林木管護並重的方針,使一個昔日“風吹沙土揚,風后白茫茫”的少林鄉變成了一個林木蔥綠、花果飄香的綠化大鄉。國家綠委,省、市、區先後多次在此召開林木管護現場會,1996年3月,國家綠委第15次擴大會議全體代表赴河南省參觀,專程到該鄉進行了觀摩;1998該鄉被國家綠委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稱號。2002年勒馬鄉被國家綠委評為“全國平原綠化百佳鄉”。現在的勒馬鄉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路相通、溝相連、林成網、田成方,公路沿線林果飄香。截至2018春,全鄉共有樹木63萬株,活立木蓄積量18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21%,擁有經濟林2700畝,是睢陽區農桐間作大鄉,位居全區第一位。

全面實施對外開放,發展民營經濟是一個地方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歷屆鄉黨委、政府都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和主旋律抓好,以項目推進為中心,以建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招商格局為目標,大打“環境牌”、“招商牌”、“特色牌”。特別是近年來,該鄉通過加強軟硬環境治理、大力營造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逐步完善優惠政策,2017年全鄉新落地項目10個,桐木製品遠銷韓國、日本。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勒馬鄉的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歷屆鄉黨委、政府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徹底改善辦學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上好學”, 勒馬鄉現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9所,共有學生4664人,教師270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勒馬鄉衛生院2016年新建了病房綜合樓,從勒馬集遷至勒馬鄉政府所在地南200米,交通更加便利,方便群眾就醫。內設28個科室,有60名醫護人員,這幾年由於重視人才培養,發展特色專科,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購置了DR成像系統、彩超、生化分析儀等一批先進設備,添置了計算機、空調,配套設施齊全。同時,充分發揚尊老傳統,2014年在原鄉敬老院原址新建一所敬老院,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基礎實施完善,佔地面積達24畝。目前,已入住院民106人,所有住室全部安裝了空調,院內環境進一步美化、綠化、亮化,成為睢陽區最好的敬老院之一。

緊跟時代潮流 推進重點工作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同時又是改革開放40週年。今年以來,勒馬鄉黨委、政府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領全鄉幹群鼓足幹勁,銳意進取,團結拼搏,務實苦幹,呈現出工作速度快、成效顯著、亮點增多的良好局面。

持續抓實抓好基層黨建。

勒馬鄉黨委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統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從“四個方面”下功夫。在班子建設上下功夫。2018年上半年,按照村“兩委”換屆工作的總體部署,23個行政村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一批年富力強、想幹事、能幹事的人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近三年全鄉新發展黨員30名,程序規範,記錄完整;黨費能夠按時足額交納。建立了村級幹部後備隊伍;駐村第一書記能夠在崗在位,有效發揮幫扶作用,幫扶效果明顯。在陣地建設上下功夫。對全鄉規劃的9箇中心村,從2017年開始進行新建,2017年完成3個村室的新建,2018年新建7個村室目前正在施工之中。同時對其他村室進行全面改造提升。按照“五統一”的標準,23個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高標準規範。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各村黨支部不斷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三會一課、基層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逐村觀摩、整鄉推進等活動。靈活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方法,解決村內事務和各項政策落實及時到位,便民服務工作開展效果良好。

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勒馬鄉現有貧困戶477戶1295人,已脫貧315戶944人,未脫貧162戶351人,其中尤莊、宋破樓兩個貧困村均計劃在2018年年底出列。工作中,該鄉緊緊圍繞貧困村出列“129”、貧困戶脫貧“123”的標準和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勒馬鄉是省級生態文明鄉鎮,全鄉各村特別是貧困村主次幹道、村內小衚衕全面覆蓋,新建了群眾文化廣場,繪製了文化牆,栽植了綠化樹木,切實改善、美化了貧困村的村容村貌。聚焦“九大工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莊、宋破樓兩個貧困村今年新爭取的498萬元的貧困村二期村內道路完善工程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實現戶戶門前通水泥道路;電網改造全部完成;建設了2個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實現“村村通”寬帶工程。實施了到戶增收項目,2017年依託睢陽區安泰養殖場分兩批對283戶貧困戶實施了到戶增收項目;2018年依託商丘萬林木業有限公司,新實施到戶增收項目32戶。在省系統數據審核中,按照質量規則,經過逐項篩選,每項的數據質量達到100%。加大投入,下足力氣,已實現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健康扶貧等十二項清零。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充分發揮光伏發電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該鄉在宋破樓、尤莊兩個貧困村分別建設了一個佔地3畝的光伏發電站,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將併網發電。同時積極做好金融扶貧工作,今年為全鄉98戶貧困戶申請第二批扶貧貸款294萬元。“大走訪”工作注重實效,鄉黨政主要領導起早貪黑,冒著酷暑,對全鄉所有貧困戶走訪一遍,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幫扶責任人也對所駐村、所在村、所幫扶的貧困戶分別進行了認真走訪,通過查看戶容戶貌,深入排查、及時整改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強力推進土地利用工作。

為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佈局,在土地增減掛鉤和殘次林整治工作中,今年3月10日起,全鄉黨政班子成員全動員,幹部群眾全上陣,規範操作,穩步實施,成效顯著。鄉黨政班子成員全部一線指揮,鄉、村幹部包乾到村、到地塊,責任到人,明確任務,獎勤罰懶,全力推進整體工作有序開展。在林業、國土相關業務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逐項逐地去查看,嚴格把關,用足用活政策,確保在最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任務。

高標準加快產業園區建設。

勒馬鄉結合本鄉實際,按照1平方公里園區建設要求,積極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立足實際,高標準規劃。一期規劃300畝,二期規劃1平方公里,採取產業協會、公司+農戶等形式,真正讓無汙染、有實力、有規模、科技含量高的企業落戶產業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道路、停車場、排汙系統、公廁、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產業園周圍設計建設學校、超市等配套設施,以良好的環境和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助推產業園區發展。圍繞該鄉主導產業、現代農業及三產服務業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著力扶持對全鄉經濟起支撐作用的骨幹企業,為重點項目和企業做好“一站式”服務,力爭使更多企業入駐勒馬鄉產業園。明軍木業、點土成金肥料廠等6家企業已投產運營,投資1億元的江蘇常州金壇宏裕服飾的服裝加工項目已落地,即將投入生產。同時,大力拓寬招商渠道,今年已落地大型企業2家:投資6000萬元的益歌泰手套廠和投資2.97億元的牧源農牧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洽談棗冢廟“仿古一條街”建設項目。

高標準助力“兩城”聯創工作。

連日來,勒馬鄉把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當前重要民生工程,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明確責任,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前期集中20天時間,全鄉幹部採取早7時、晚7時工作法,動員、帶領全鄉廣大群眾將村內村外、主次幹道路兩側、河道、溝塘內的生活、白色垃圾全部清理乾淨,對集鎮區、勒馬老集所有不規範的門頭牌匾、亂搭亂建設施全部拆除,對所有馬路市場、出店經營行為進行集中整頓,實行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責任到人;制定村規民約,強化環境衛生監管,保障環境衛生保護的常態化和長效性。目前,全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正在全力提升,集鎮區高標準統一設計的門頭牌匾正在安裝;集鎮區下水道已經修好;規範的農貿市場已運營;沿線的舊牆改造工程已結束,正在繪製高質量文化長廊;全鄉145名環衛工人已全部上崗,並細化了衛生保潔工作崗位職責和考核制度,1個垃圾中轉站正在建設;弱線入地工程已基本結束;汙水處理廠正在修復完善,即將投入使用。

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今年以來,勒馬鄉積極探索實踐鄉風文明建設新舉措,不斷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培育農村良好的社會風尚。在前期嚴格評選的基礎上,對全鄉評選出的“好婆婆”113人、“好妯娌”184人、“好媳婦”112人進行了隆重表彰,對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樹社會文明新風具有重要的意義。各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倡導婚事新辦、白事簡辦,鄉村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不斷加強鄉綜合文化站基礎設施和各村文化陣地建設,在重大節日期間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倡導文明新風。

春潮拍岸千帆進。

40年改革開放,40年風雨兼程。勒馬鄉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年接著一年忙,始終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帶領全鄉幹群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努力發展鄉域經濟,加快改善民生,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譜寫了一篇篇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美麗篇章!

本篇文章來源於商丘網 原文鏈接:http://192.168.6.250/sqrb/html/2018-09/14/content_404875.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