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淺談

“汝窯”淺談

汝瓷,中國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首,因產於汝州(臨汝舊稱)而得名,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其造型古樸大方,

其釉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 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 觀其釉色,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

“汝窯”淺談

從傳世的汝窯瓷器看,造型雋永,雕刻凝爍,令人歎為觀止;胎體選料考究,工藝嚴格,在胎體上達到了勻淨、緻密、堅固為一體,“香灰胎”色盡顯細膩,細開片;芝麻痕支燒;從造型上看,“少數是仿古陳設,如尊、瓶之外;多數是盤、洗、碗、盞託、碟、奩等器物等日用生活品,汝窯瓷器工藝可謂是盡善盡美,幾無缺陷,如果不是汝窯瓷器穿越歷史的時空來到今天我們得以親見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會有如此精美絕倫之器。

“汝窯”淺談

瓷是古瓷中的一個重要派系,具有極其豐厚的文化藝術內蘊。她既有造型講究、工藝精湛、技術卓絕之特點;又有釉層勻淨、蘊潤如玉、青色淡雅、寶光內潤之秀麗。特別是她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藝術風格。對汝瓷瓷器佳品的收藏與鑑賞,不僅可以瞭解汝瓷、認識汝瓷,而更重要的是欣賞汝瓷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從中領略汝瓷文化的內涵,享受汝瓷文化之精髓。

“汝窯”淺談

製作:真品為手拉坯捏製,並經慢輪修整,工藝精細,線條流暢,稜角自如,形體得當。而仿品多為注漿模製,做工粗放,工藝欠佳,稜角突出,修痕顯著。

造型:真品莊重大方,古樸典雅,胎壁較薄,秀麗瀟灑。而仿品注漿成型,胎壁較厚,外型秀麗,比例失調。

裝飾:真品刻、劃、印花,技術嫻熟,構圖嚴謹,疏密有致。刀法流暢,形象逼真,風格隨意不拘謹,線條自如有神韻。而仿品為刻意效仿,以臨摹為主,刀法生硬,畫意呆板,花卉圖案,缺乏神韻,畫風粗糙,比例失調。

釉色:真品汁水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柔和蘊潤。而仿品則清澈透明,光亮如鏡,刺目耀眼,釉色單純。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瑪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澤,由於瑪瑙結晶體的分離,器表出現魚鱗狀的細小開片。若用40倍放大顯微鏡觀察,釉內瑪瑙結晶體則呈現珍珠狀,布在氣泡的周邊,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則利用胎、釉的收縮比的差異,出現一些開片,但大多為直道道,呈網狀佈滿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韻致。仿品的胎、釉配方,與宋代失傳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單調,不夠蘊潤,更缺乏玉潤之感。

汝瓷聞名遐邇,真品卻難得一見,文人只好東抄西抄,穿鑿附會,讓古物更顯玄秘。有言其釉近“天青雨過時”之色,又傳瑪瑙入釉。到明朝時候,缺乏汝窯範本,儘管景德鎮有仿官窯、哥窯之品,卻不見有仿汝窯的。到清雍正時期,開始仿汝瓷。雍正七年(1729),內務府活計清檔列各式汝窯筆洗31件,或有鐫文,珍存在可能來自日本的洋漆箱中。上有刻文的汝瓷,與現存臺北“故宮”的藏品吻合。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御旨燒造瓷品清單,記錄景德鎮有“銅骨無紋汝釉,仿宋器貓食盤人面洗色澤”以及“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兩類仿汝窯器。

汝窯因其稀少,所以每件都有清晰的來源出處,這在龐大的中國陶瓷大軍中,實屬特例,身份的顯貴可見一斑。

千百年來汝窯為魁,不僅是個定論,而且將它推至神話。國內外的拍賣市場風雲際會,汝窯的出現廖若晨星,迄今為止僅有5件汝窯瓷器經由拍賣售出,最近一次是今年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億港元成交,創下了中國陶瓷拍賣的世界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