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南宋官窯的鑑定

一是窯口。是狹義的南宋官窯還是廣義的南宋官窯,或者是龍泉窯燒的。


二是器形。南宋官窯的器形,很多都是按照青銅禮器燒製的,另外是按照唐宋代的金銀器燒製的,主要是按這兩種器形來燒製的,另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器形。


三是釉色。南宋官窯是以粉青為主,也有一些灰青的,黃胎黃釉的,還有月白的……每一件官窯器如果放在一起仔細比較,它的顏色總有一點細微的差別,沒有全部一模一樣的,同一件器物上下內外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四是釉光。其光比較柔和,會產生酥光、亞光,當然它也有比較亮的,但是它的亮跟新出窯的亮不一樣。


五是開片。有的是大開片,有的是小開片,有的是魚鱗片。


淺談;南宋官窯的鑑定

六是胎色。南宋官窯在古代文獻當中記載的特徵是“紫口鐵足”。實際上從窯址與城市遺址上的瓷片中發現,有很多是黃色、灰白、紫紅色的胎,還有一種我們叫磚紅胎。

七是重量。現代仿品由於拉胚不熟練,一般來說比真品偏重。


八是支釘。支釘是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但大部分是沒有支釘的。


九是圈足。圈足是鑑定的特別重要的依據,一看圈足,八九已經明白。


十是口沿。口沿也非常重要,應細心觀察,找到老的特徵。“紫口鐵足”現象比較多見,但不是全部。


淺談;南宋官窯的鑑定


十一是工藝。南宋官窯一般都是手工拉坯,中間有接口。


十二是氣泡。老的瓷器往往有一些爛氣泡,用放大鏡可以觀察一下,有的氣泡已經爛了、破了,這個爛氣泡的口沿一圈是黑的,自然的黑。


十三是縮釉。南宋官窯有縮釉現象,因為是乳濁釉,流動性比較差一些,龍泉窯玻璃釉比較多,流動性強一些。南宋官窯底部圈足內往往有些縮釉點。


十四是浸蝕。就是土浸,南宋官窯如果是墓葬出來的,或者工地出來的,土浸的現象往往比較嚴重,這種自然的土浸是鑑別新舊的最可靠的方法。


十五是聲音。南宋官窯胎土特別疏鬆,所以發悶的聲音比較多一些,有些瓷化程度高的也比較清脆,但沒有像龍泉窯、景德鎮窯燒的聲音很脆很響。


淺談;南宋官窯的鑑定

十六是文字。南宋時期入窯前書印文字的不多,但偶然會看到,也有出窯後砤刻的。乾隆年間有鐫刻御題詩。當代仿品電腦刻字比較多見。


十七是紋飾。有龍紋,有蓮瓣紋,有弦紋,或者是鏤空套瓶等。


十八是質感。南宋官窯的質感特別舒服,跟龍泉窯的質感不一樣,龍泉窯質感比較透一些,南宋官窯感覺比較肥厚一些,所以質感很重要,有的人一看質感就可以把龍泉窯與南宋官窯區分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