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现今影视圈,清宫戏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从2000年左右的《还珠格格》到前几年爆红的《甄嬛传》,直到最近备受关注的《如懿传》、《延禧攻略》不但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也带来了很多的话题和热度。在电视剧保持热度的情况下也有观众提出,我们国家并不是只有一个清朝,为什么偏偏清宫戏这么多呢?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因素,第一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间相对接近,认知程度更高,所以很多故事也容易被人接受。第二,也是最直接的,所有的影视公司都是逐利的,观众喜欢的才是有市场的,所以越来越多的清宫戏说白了也是为了迎合观众追求收视率。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只关注清宫戏,而一些其他朝代的电视剧反而没有市场,尤其是一些历史正剧由于受众有限,即使制作播出了也由于收视率较低导致利润低,所以也就很少有别的朝代的影视作品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今天我们就说一部电视剧,小编私以为非常不错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前本人看的是小说,洋洋洒洒数百万字,这也是孙皓晖教授倾注十年的心血。当时看完小说后回味无穷,深深被那个诸侯林立,百家争鸣的年代所吸引。我也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给我一次穿越的机会,我想穿越到哪?我肯定的说是战国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是小说系列的第一部,也是全程由作者孙皓晖参与编剧的作品,所以与小说系列的第一部基本上是做到了完美契合,剧中人的台词都是改编于小说的原话,但是这种延续与改变显然是成功的,严谨易懂的言辞再加上陕西的些许方言土语作为点缀,竟不显得突兀与别扭。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裂变》中最让我感动的细节就是对于服装选择,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辣眼睛的妆容,有的只是对那个时代淳朴的尊重,秦朝以水为德,所以秦朝人尚黑,服装的色彩就是单调的黑色,无论君上大臣,还是军队列阵都是一致的黑色,那种肃穆、那种庄严,让人不寒而栗。我想,服装组在刻画商鞅这个人的时候,耍了一个小聪明,就是商君一人的服装为白色,其余皆为深色,给人一种众星捧月的既视感,也突出了商鞅在这部剧中地位,这样的小聪明,值得现在的影视参与者好好学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文中演员的表演也是宛如教科书般的严谨,侯勇饰演的孝公,王志飞饰演的商君,都是原声,此二人乃是国内有名的实力派演员,完美的刻画了两位最重要的角色,侯勇饰演的孝公,从其初出军旅时的顾全大局,到秦国遭受灭国威胁时的隐忍奋起,再到对商君变法的全心支持,直到最后对他二人创造的“新秦国”的留恋与不舍,演技从未有一刻下线,那种给予观众的带入感,完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王志飞饰演的商君,从魏国丞相老公叔手下门人“白衣中庶子”卫鞅,到在秦国开府变法的大良造,演技不断增进,前期的卫鞅由于职务的低微,以及为了提防他人的迫害,王志飞演戏时可能特地加重了台词的读音与间隔,感觉一顿一顿的,看剧的一开始,不是很适应,觉得生硬,但是这是演员在研究了卫鞅实际处境后给予角色的一个特殊刻画,示敌以弱,明哲保身,可以确认他是下了功夫研究的。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整部电视剧看下来与小说出入不大,也有观众提出了电视剧当中存在的一些历史性错误。但是瑕不掩瑜,《大秦帝国》作为历史剧来说仍然是一部好剧,而剧中的原声音乐也与该剧相得益彰,衬托出了电视剧的那种厚重感。这么好的一部电视剧为什么没有火起来,小编认为也有这两个原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其一是浮躁之风盛行,那些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靠的是什么,千篇一律的俊男美女和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感官享受,而大秦帝国基本是贫穷落后的国家和简朴的粗衣,尽管内容极为丰富,内涵更是深刻,可是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这都需要时间和定性,二是喜欢大秦帝国的人一般都很低调,只是自己慢慢品味,很少在他人面前提及,久而久之,这部电视剧就只在欣赏它的人之间流传,无声无息而经久不衰。当然了,并不能因为一部电视剧就分出谁是阳春白雪,谁是下里巴人。好的作品会令人深思,作为观众来说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选择。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