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以小博大,他用間諜戰成最後贏家!

戰國時,燕國靠北,西面有趙國擋住秦國入侵的腳步,北面有齊國擋住魏國的虎視眈眈。

但燕國並不奮發圖強趁機壯大勢力,而是昏招迭出。

燕王姬噲一心做聖人,聽信齊國間諜蘇代的話將國家禪讓給宰相子之,自己做了臣子。

但他願意做臣子,不代表他的兒子願意。燕太子姬平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忙起兵攻擊子之,引發燕國數月混亂。

齊國趁機派兵攻入燕國,殺死燕王姬噲,將子之剁成肉醬,趁亂謀殺太子姬平,徹底奪取燕國政權。

燕國就要亡了?

在齊國人眼裡,是這樣的。他們把燕國看作自己的殖民地。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燕國人大失所望,本想著齊軍是來幫助他們的,結果齊軍是來奴役他們的。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一天晚上,一群燕國貴族偷偷騎著馬,直奔燕趙邊境而去。而另一些人,開始組織燕國人反抗齊軍。

忍辱負重以小博大,他用間諜戰成最後贏家!

一年多之後,燕國人終於把齊軍趕出了他們自己的國家。

同時迎來了燕國的新王——公子職。

原來,那群燕國貴族跑到趙國找到趙王,向趙武靈王哭訴齊軍攻入燕國,殺了燕王噲和太子平,馬上就要把燕國給吞了。請求趙武靈王幫助他們把在韓國做人質的燕公子職接出來,扶立為新王。

趙武靈王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略一思索便答應了。他動用外交手腕從韓國接出公子職,並派重兵護送公子職回燕國繼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接替王位時,燕國剛剛經歷戰火洗禮,破敗不堪。燕昭王看著破損的河山,想起父兄被殺死的恥辱,想起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齊國,發誓一定要滅掉齊國,報仇雪恨!

他開始勵精圖治,招賢納良。

經過十五年的勤奮不息,燕國漸漸恢復了元氣。

這時,蘇秦回到了燕國,為燕昭王獻上了一個計策。

蘇秦年輕時遊歷各國,得到燕昭王的爺爺燕文公賞識,資助其遊說六國,建立合縱,蘇秦佩六國相印,煊赫多年。

現在,蘇秦要來報答燕文公當年的知遇之恩。

當時,齊國宣王已死,即位的是齊湣王。

齊國國力強大,遠勝燕國,燕國要報仇,跟齊國正面拼殺是絕對拼不過齊國的。

而要把當年齊國對燕國的傷害重新在齊國自己身上上演一遍,就只能藉助諸侯們的力量,大家對齊國群起而攻之;要讓所有諸侯國厭惡齊國,視齊國為眼中釘,就要讓齊國眾叛親離;讓齊國眾叛親離的途徑,就要通過另一個國家——宋國來達成。

宋國是齊國的鄰居,宋國人善於經商,故此商業發達,國家也因此非常富裕。宋國的都城陶邑是當時中原各國中建設得最好的城市,非常繁華美麗。

齊湣王去過一次陶邑後便念念不忘,總想著把陶邑收歸到自己手中。但陶邑是宋國都城,想得到它唯一的辦法就是滅掉宋國。

所以齊湣王心心念念想著的,就是如何把宋國滅掉,把宋國的國土和都城陶邑據為己有。

忍辱負重以小博大,他用間諜戰成最後贏家!

齊王心裡很清楚,對齊國來說,滅掉宋國最大的阻礙,是秦國。

秦昭王同樣也喜愛陶邑的繁華,但是與齊宋的比鄰而居不同,秦國與宋國之間隔著魏國。

秦國對著陶邑,就只能遠遠望著。秦王沒辦法得到陶邑之前,絕對不允許別的國家得到陶邑,更不允許別的國家攻擊、滅掉宋國,為的就是讓陶邑漂漂亮亮的始終都在那兒。

而蘇秦為燕昭王策劃的報復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助齊攻宋。

公元前295年,蘇秦作為燕昭王的使者,進入齊國。

他入齊後先約了齊相韓珉見面。向韓珉表示,燕國願意出兩萬人馬,自帶口糧,幫助齊國攻打宋國。而且為表誠意,燕國將送質子入齊。

韓珉一聽非常高興,立即向齊湣王進言,要求隆重接見蘇秦入朝。

齊湣王親自為蘇秦駕車,進入齊國首都臨淄。

不久,齊將蜀子奔赴伐宋前線。

由於宋國與趙國也是鄰居,而趙國實力也非常強大,所以齊王派人拉攏趙國,同意齊國伐宋。

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去世,趙國內部分成兩派,一派是由趙將韓徐為率領的親魏派,另一派是由趙國宰相李兌率領的親齊派。

齊王為了爭取李兌的支持,派遣大臣公玉丹入趙,要將之前齊趙聯合攻打宋國侵佔的蒙地給李兌做封邑。

燕昭王知道這一消息後,派遣蘇秦入趙,成功阻撓了這一要求。李兌沒有得到封地,心裡很不高興。與齊國的關係也就淡了。

蘇秦成功地離間了齊國和趙國的關係。

而在當時錯綜複雜的環境之下,齊王伐宋,也很快宣告失敗。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在宜陽自立為“西帝”。當時秦國、齊國、趙國三足鼎立,並立為戰國中最強國家。

秦昭王心裡忌憚趙國,於是就想打破平衡,便刻意拉攏齊國,聯合其他五國共同滅趙。

秦昭王派遣秦相魏冉前往齊國,向齊湣王致送“東帝”的稱號,意思是齊國才配與秦國並肩成為兄弟。

秦國討好完齊國,回過頭邀約其他五國共同伐趙,約定三分趙地。

趙國處於生死存亡邊緣,而有一個人,和趙國一樣著急,這個人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敏銳地意識到,如果趙國因此被滅,齊國將會更加強大。所以趙國一定要保住,作為牽制齊國和秦國的力量。

於是燕昭王派蘇秦從燕國趕赴齊國,面見齊湣王。

齊王正在猶豫,就徵求蘇秦的意見。

蘇秦反問齊湣王,伐趙跟伐宋哪個更有利於齊國。

齊湣王回答,伐宋。

蘇秦說,秦國本就蠻夷,遭諸侯排斥。齊國如果此時與秦國並稱東西帝,只會讓天下人將憎恨的目光轉移到齊國身上。

如果齊國能廢除帝號,留下秦國自己稱帝,天下人則會愛重齊國,對秦國側目而視。

蘇秦建議齊湣王“背約擯秦”,“以其間舉宋”。

齊王聽得很滿意。

於是邀約趙王在東阿會見,由蘇秦參與其事。約定“攻秦去帝”,發動中原五國聯合攻秦。

齊、趙、魏、燕、韓,五國軍隊攻秦。

但五個國家各懷鬼胎,齊國想借機攻宋,魏國加以阻撓,趙國也想要宋國的土地。

就在這時,齊王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說魏相孟嘗君正在與趙將韓徐為準備趁著齊國現在勞師遠征內部空虛攻打齊國。

齊王決定,退兵。

齊湣王回去後,重新啟用秦王的好朋友韓珉為齊國宰相,為的就是與秦國交好,免得自己攻打宋國的時候秦國出來攪局。

齊、秦兩個國家領導人舉行了友好會晤,決定用條件交換來滿足雙方的需求:

齊國允許秦國攻取魏國的舊都安邑;

而秦國允許齊國滅掉宋國。

交易達成。

秦國兵分兩路,一路攻打魏國河內,另一路攻打安邑。

魏國將安邑獻出,向秦國求得和平。

忍辱負重以小博大,他用間諜戰成最後贏家!

秦國如願以償得到了安邑。

但秦王還是不滿意。

因為此時齊王已經命令齊相韓珉進攻宋國了。

秦王派人數落韓珉,說韓珉作為秦王的好朋友,現在卻要來攻滅他所愛的宋,實在太不應該了!

韓珉進退維艱,處境尷尬。

這時,蘇秦站了出來,去秦國說服秦王。

蘇秦對秦王說,魏之所以願意割安邑給秦,是因為韓珉曾暗中向魏國施壓。韓珉的心,還是向著秦國的。如果齊國真能滅掉宋國,韓珉必將率領齊國西面事秦。

這番言辭鑿鑿打動了秦王,秦王閉了嘴,齊國開始全力進攻宋國。

宋國被齊國所滅,齊湣王願望達成。

與此同時,周邊國家紛紛開始拉警報、敲警鐘:

趙國剛打個盹,睜開眼就看到鄰居從宋國變成了齊國,兩家還離得那麼近,對方還那麼大,頓時十分不悅;

魏國看到自己整日虎視眈眈看著的宋國,沒等撲上去就變成了別人的,又氣又惱;

秦國最不高興,他忽然發現自己被坑了,齊國攻滅宋國,對自己進軍中原十分不利!

秦王越想越氣,遂開始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出兵討伐齊國。

秦、趙、魏、韓、燕五國聯軍出發,推舉樂毅為共相,兩個月時間攻佔齊國七十座城池。齊湣王逃走,樂毅攻入齊國都城臨淄,將齊國曆年所藏珍寶統統運往燕國,燕昭王臥薪嚐膽十五年,終於報了這一箭之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