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單田芳堪稱評書大家,他的藝術造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愉悅、快樂、知識與智慧。”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沉痛地說,“他用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將永遠成為曲藝藝術的瑰寶。”


驚堂木一拍,白紙扇一抖:“咱們言歸正傳!” 單田芳這一生,新作加傳統評書總共說過了110部,覆蓋面達到全國530多家電臺,收聽人數將近7億。人們熟悉他那略帶沙啞的嗓音:“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嚐遍甘苦,說盡情仇。斯人已逝,其作不衰。評書裡的俠義江湖,雖然已再無下回分解,但上回的書道一直被數字記錄,亦被愛他之人永久記憶。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學藝坎坷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

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耳濡目染,從小便隨父母奔波演出,十三四歲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考上了東北工學院。開學剛一個星期,卻生了場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變故,他不得不退學。1955年進鞍山曲藝團,開始說起了評書。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3年,單田芳應北京電視臺之邀錄了80回《七傑小五義》,播出以後反響很好。1994年,他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400集《薛家將》,在全國播出後產生很大影響。

1995年退休以後,他從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單田芳家裡經常賓客盈門,其中不少是來拜師學藝的。

2009年,單田芳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第二年,他舉行了兩次拜師會,一共收了27個弟子。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他的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等評書。

單田芳先生一生鍾情評書事業,2000年罹患胃癌接受手術後,仍毅然繼續創作並錄製了後續的20餘部電視和廣播評書作品。

大師,何以成“大師”

單田芳,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錄音的評書就已超過110部。共計12000餘集,節目時間約6000餘小時。

有武俠的、戰爭的、歷史的……演播內容包羅萬象,縱橫古今,總有人模仿,從未被超越。

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這其中,包括了30後到90後的幾代中國人。不少年輕人,是在家裡長輩的影響下,聽著單田芳的評書長大的。

大師,何以成“大師”?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多年來,單田芳始終保持著這樣的作息習慣:早上4點多起床,點上一支菸,沏一杯茶,就開始備課。今天要從哪兒講到哪兒,頭怎麼開,尾怎麼收。10點左右就錄完兩三段書。

下午,再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書。週而復始,一萬多集的評書就是這麼說出來的。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由他一個人完成的,別人根本幫不了他。單先生說:“我早就想出去旅遊了,就是沒時間。”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他講評書的方式是,先確定一個題材,然後收集資料,傳統評書比較好辦,因為本子是流傳下來的,只要稍加整理即可。而新評書則要花些時間,比如,他在錄製《亂世梟雄張作霖》時,就花費了很多精力。

“你看表面上,說書人好像很容易,談笑風生。其實我們準備的時候是煞費苦心,說書要求有強記的能力,必須得記住,不能照本宣科,拿著書念。這種記憶力都是多年習慣,忘不了。”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單田芳先生博採眾長,勇於創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評書題材,形成了獨特的“單式風格”。

在眾多評書表演藝術家裡,單田芳以大眾化語言的鮮明特色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他口中的故事婉轉驚險,又尋常可親,閱盡人間苦樂。

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在說評書的技巧上也有著自己長處,幽默風趣的同時引人入勝。

“從《三國》、《隋唐》、《大明英烈》,一直說到紅色經典,書裡有這麼多英雄,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麼樣?這一輩子下來,我崇拜的是見義勇為拔刀相助,扶困濟危雪中送炭,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你就是英雄。”

單老不能大碗喝酒,但他與他評書中的大俠無異。

他曾說,“評書不僅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生嚐遍甘苦,書中說盡情仇。他把書裡的故事講給千家萬戶,把英雄的模樣描繪給芸芸眾生,正義、勇敢、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精神抖擻、絕不怕輸的時代精神。

評書講的是倫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經驗。幾十年來,單田芳把他的經歷也都融入到每一段書裡去了。

這是一個說評書者的職業素養,更是一名藝術家對藝術的尊重,對文化的敬畏。

“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鹹,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閒。”話音落處,彷彿又聽到那一句熟悉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他人印象

哀悼|憶單田芳:一身青袍說南北,再無先生解下回

(左起:劉蘭芳、袁闊成、田連元、單田芳)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

她回憶起與單田芳交往點滴:“我與單田芳先生相識六十年,在鞍山曲藝團一起工作三十多年。幾十年來風風雨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單田芳先生藝術精湛、工作勤奮,他把畢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評書藝術上,創作播出了一百餘部評書作品,對評書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評書的傳承人,他的去世,是評書界的損失。單田芳先生千古!”

  • 著名文學評論家孫鬱

他曾評論單田芳的評書是“通俗而不庸俗,廣博而不淺薄,有時蒼涼、悲苦,但善意綿綿,如日光流瀉,有大愛的噴吐”。並表示,“單田芳不僅有縷縷古風,亦帶謠俗之味,以及歷代的經驗之趣。這些都非舊的說書人所有,他在一個走向現代社會的今天,把握了一種藝術的氣脈,那個已經消失的文化之光,於此又閃動起來。”

  • 中國曲協主席姜昆

“單先生堪稱評書大家,他的藝術造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愉悅、快樂、知識與智慧。他用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將永遠成為曲藝藝術的瑰寶。單先生千古。”

  • 文化學者于丹

“誰能像他一樣,風靡全國幾十年?單先生的聲音辨識度太高了,滄桑,渾厚。他一張嘴,那就是沙場,就是江湖,所有的歷史演義風雲變幻,都在他一個人的聲音裡。單先生留下的那些作品,將永遠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文化回憶。”


  • 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

“曾有幸在十年前與單田芳先生同臺合作‘墨殼原態’《烏盆記》,先生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單田芳先生千古。”



願先生一路走好!

追思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單田芳堪稱評書大家,他的藝術造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愉悅、快樂、知識與智慧。”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沉痛地說,“他用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將永遠成為曲藝藝術的瑰寶。”

單田芳1934年出生於遼寧營口的一個曲藝世家,1953年畢業於瀋陽二十七中學,本應繼續攻讀東北工學院,但因家庭變故未能完成學業。而後,單田芳先生拜評書演員李慶海為師,走上了說書之路。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是當年少有的“秀才級”評書演員。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藝團,並在此嶄露頭角。“曲藝巨匠漸漸離去,曲藝後人只有刻苦學藝,才能讓曲藝大旗高高屹立。”快板表演藝術家姚富山痛心地說。

單田芳是一位高產且精益求精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從藝60餘年來,單田芳共錄製了廣播和電視評書110部,共計12000餘集,節目時間6000餘小時,演播內容包羅萬象,縱橫古今,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等評書。他在說評書的技巧上也有著自己過人長處,乾淨利落的快節奏、融匯古今的知識、跌宕起伏的情節、通俗簡練的語言都十分引人入勝。其中那一副沙啞的煙嗓可謂是單田芳的重要標籤,在20世紀90年代電視綜藝興起之時,總是能看見有人模仿他的嗓音,足以見得大家對他的喜愛。“談古論今話風雲,亦莊亦諧又傳神,經典評書百餘部,一代宗師激後人。單先生是我們評書界的功臣,這100多部作品,部部經典,不得不讓人敬佩。”中青年評書名家張金山對記者說,“單先生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也成就了他那扣人心絃的評書藝術,單先生的去世是我們評書界一大損失。”

改革開放後,單田芳的評書藝術再上新臺階。1995年,單田芳先生成立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開創了評書藝術走向市場的先河,在兩年之內拍成了《隋唐演義》《百年風雲》等一千多集的電視評書,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闢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000年,單田芳先生罹患胃癌,接受手術治療後,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先生仍然不放棄自己熱愛的評書事業,毅然繼續創作並錄製了後續的20餘部電視和廣播評書作品。”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理肖建陸說,其中大多數為經過重新創作和修改的新式評書,如《賀龍傳奇》《血色特工》等紅色經典系列評書。

在這之後,單田芳依舊投身於曲藝事業中。2004年,單田芳被北京曲藝家協會特聘為名譽主席;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在演繹了《老店風雲》之後,宣佈收山;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單田芳的那一句“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吊足了幾代人的胃口,並將評書這門藝術傳播到各家各戶,在民間甚至有著“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的說法,“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青年相聲演員,哈爾濱市曲藝家協會理事焦新宇在第一時間創作了一段快板小段追思單田芳先生:

“《三俠五義》《童林傳》,

《隋唐演義》《三俠劍》。

一生說書百餘篇,

堪稱經典。

嗓音沙啞語言不凡,

刻畫人物活靈活現。

一部評書伴童年,

百聽不厭。

您的名字無人不知,

德藝雙馨眾人稱讚。

一顆隕星永不會落,

千古佳話萬世流傳。”

隨著單田芳駕鶴西去,我們再也聽不到一聲醒木後,那副沙啞的煙嗓說出的:“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據悉,單田芳先生告別儀式將於9月15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

(文丨人民網;光明日報:朱蒂尼;圖丨人民網);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