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乾貨|活著,就是營銷!

1

活著就是營銷

成功之前,我們賣的是身體;

成功之後,我們賣的是姿體。

苦逼的時候,我們賣的是感情;

二逼了之後,我們賣的是表情。

活著,就是拿來賣的,定價在自己,議價在別人。

活著就是營銷。但你有權以為不是。

一切營銷,到人為止。

活著,就是營銷。你生活在營銷裡,你更是營銷在生活裡。你每一天都在營銷你自己。你只是高雅地裝著不知道而已。


02

營銷基礎

1,要了解中國現有的各種媒介;

2,要懂得並善於運用各種傳播工具;

3,對商業大環境有個粗略的瞭解;

4,找到該產品受眾中的“大多數”;

5,洞察這個“大多數”的各種習慣和喜好;

6,策劃出迎合這群“大多數”的各種賣點;

7,找對媒介,把這些賣點釋放給他們;

8,維護(互動)賣點信息。


03

營銷7法則

1,不要耽誤消費者的時間(忙);

2,不要消耗消費者的大腦(煩);

4,不要影響消費者的情緒(惱);

5,不要受制與消費者的審美(審美權歸第三方);

6,不要掏空消費者的口袋(宰);

7,不要否定消費者的一級需求(次級需求可以否定)。


04

營銷任何產品都只有兩個功能

1,解決

2,滿足。

有些產品能夠很明確地分出倒是在解決還是滿足,但有些產品看似堅固的(其實不然,可以再細分)。把產品的這兩個功能定位了,你的營銷手法和語言就可以定位了。

問:你家產品,是“賣解決”還是“賣滿足”?

營銷就是把某個商品通過必要媒介,運用刺激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感知的手段傳達到消費者大腦裡,以便形成喜歡和記憶,從而激活購買的一種商務活動。它需要掌握一定的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網絡營銷就是使用“聲、色、圖、文、影視”等體裁通過有效媒介(微博、百度、微信、阿里、BBS等)把相關產品信息(功能、價值、信用等)運送到消費者大腦裡(聽到、看到、想到、愛到、記到、唸到)的一門學科”。低級營銷吹牛逼就是,高級的則需熟悉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等學科 。


05

營銷五段位

1,一段的,一心落在產品;

2,二段的,一心落在推廣;

3,三段的,一心落在消費者上;

4,四段的,一心落在人性探究上;

5,五段的,從人性出發來研究消費者然後找對推廣模式力推滿足人性某個需求的產品。


06

三門學科的營銷奧妙

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

懂得心理學和傳播學但不懂得社會學你就不知道賣給誰最對;懂得心理學和社會學但不懂得傳播學你就不知道在哪裡賣會更好;懂得社會學和傳播學但不懂心理學你就不知道怎麼賣會更厲害。(所以,三門學科都有涉獵的人,會成為營銷界的極品人才)。


07

營銷十訣

1,洞察抽象需求,

2,歸納滿足區域,

3,尋找隱形關聯

4,強化關聯邏輯

5,猜測提問模型

6,提供答案吻點

7,塑造需求具象

8,拉直答案路徑

9,做好期望值管理

10,完成信息直供。

感知大於事實。所有消費者買的都是“我以為”。

營銷就是幫助消費者進行心理說服的過程。

做營銷時,要深入對自己洞察,我從來不需要客戶提供標準,我是客戶的消費者,標準在我這裡。

做營銷的,從來都不是坦坦蕩蕩的,總是會去除所有髒的、見不得光的,對優點進行提高、誇大、補全,是自組織、有利益的加工。

營銷,不去刻意地做給人們看,而是在人們刻意看的地方做。

“推銷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轉告的時代”已經到來。做人也好,營銷也好,都要找到你的“信任代理人”和“轉告代理群”,現如今,有三個詞我們必須重視起來。1,信任代理人;2,傳播(轉告)代理人;3,影響力代理人。(目前的廣告都只玩第三款,這個成本最大)。

一等一的營銷高手有四大使命:

1,解決企業的市場糾結;

2,激活消費群的產品興趣(審美);

3,解決購買者的使用抱怨;

4,創建消費者的記憶特區。

你解決了別人的多少怕,你就能收穫別人的多少愛。你幹掉了別人的多少個問號,你就會收穫別人回饋的多少感嘆號。

微博上,那麼多的“關鍵詞”在等你,你們是否都用過?那麼多的“求助”、“請教”、“請問”、“打聽”都在等你們去回答,去互動,尤其那些“關聯產品關鍵詞”。你用過麼?

當網絡上的知識處在靜態時,那它僅僅是知識;當網絡知識成為動態時,那它就是營銷。網絡營銷,發端於人性,發威於激活。這也是社交營銷的魅力所在。

傳統的營銷基於媒介關係(傳播優先),而現代營銷是基於社交關係(轉告優先)。轉告,本來是“口碑”的概念,但目前流行的“口碑營銷”多為“人造口碑”(因此本人不願提及)。最好的營銷是“產品過硬”,但在同樣“過硬”的競爭區域,“轉告審美”和“品牌提煉”就顯得尤為重要的。轉告是三度的。

研究消費者“買什麼”只是在研究了“表”;研究消費者在“圖什麼”才是研究了“本”。也就是說,從研究的角度,買什麼不重要,圖什麼才重要。

“表現”即營銷。表達,是基本的營銷;表演,是常態的營銷;表情,是帶裝飾的營銷;表決心,是不靠譜的營銷;表演過度,才是失敗的營銷。最高境界的營銷,是在表達中看不到任何表演的痕跡,甚至連表情都沒有。

只要你曾經想把自己“賣”個好身價,你就已經在營銷了。這個社會,有幾個人不是出來“賣”的?賣知識、賣經驗、賣經歷、賣閱歷。只不過換了個詞,美其名曰“賣本事”。兄弟,你賣過沒?

誰的生活不曾營銷?從你三歲開始,到你死去的那一天,你何曾逃離過營銷。你討厭營銷,但最後你終將發現,你才是這個詞的最失敗的踐行者。掩耳盜鈴,如此而已。

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有“得便宜”的小願望,但有些人只滿足於“佔便宜”,而另一種人是要滿足於“賺便宜”的。

真懂政治的不談政治,真懂經濟的不談經濟,真懂文化的不談文化,真懂軍事的不談軍事,真懂哲學的不談哲學,真懂古玩的不談古玩,真懂佛教的不談佛教,真懂革命的不談革命,真懂營銷的談他媽的營銷。


營銷乾貨|活著,就是營銷!


個人認為,做營銷,30歲到50歲,是黃金時間,從人生閱歷上講,30歲以後做營銷,更順手。營銷,不是賣東西,而是賣滿足。

營銷,不是用力在“一級需求”上,而是“二級”到“四級”。消費者需求,是分層次的。企業家實現了“一級需求的滿足”後,營銷人就得根據這個產品把其下的“二級需求”、“三級需求”、“四級需求”找到並隨時告知消費者。如買衣:1,衣服;2,秋衣;3,紅色秋衣;4,紅色法拉利秋衣……


08

購買,才是經營營銷的真正開始

所有的營銷人員,都應該重視“購買之後的二次購買和重複購買”。這個環節,是營銷者必須經營的重要環節。也就是說,多次購買是可以被經營的。其技巧包括:對轉告的經營、對收藏的經營、對依賴的經營、對購買者小組織激活的經營,每一個購買者後面,都還有一群購買者!

“審美營銷”是每一個產品都不可忽視的營銷。它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喜歡與否”。而消費者在購買行為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就是“我喜歡”。【美,是一種宗教】美學,是在每個人的靈魂裡面的。每個老太太上菜市場買土豆西紅柿,都只挑選那些“長得好看的”。女人們去商場真是買衣服麼?不是,是去“買好看”。不重視百姓審美的營銷,都是膚淺的——讓營銷直擊你的靈魂。便宜不重要,讓你感覺佔便宜了才重要。美也不重要,讓你感覺到臭美才重要。

“何謂營銷的最高境界?”菜場境界。如賣西瓜,瓜農無甚理論,不懂哲學,只知賣。我問:“兩個西瓜,一個有藤蔓且帶葉,一個無藤蔓,你買哪個?”答:“有藤的。”“你買的是西瓜?”“不是。”“是何?”“瓜藤。”“那你究竟買什麼?”“西瓜。”“他賣的是?”……

營銷的最大誤區,就是我們一直在研究消費者喜歡買什麼,而忽略研究消費者“不買什麼”。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