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鼓勵藍碳科學研究 建立藍碳標準體系

文長 | 730字 · 時長 | 2分

我國將鼓勵藍碳科學研究 建立藍碳標準體系

8 月 28 日,2018“藍碳倡議”國際會議在山東省威海市召開,旨在增進國際社會對亞太地區藍碳發展的瞭解,推動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藍碳相關科學研究,為全球藍碳增匯技術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方案提供創新思路和智慧。

會上,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威海市人民政府、保護國際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共同發佈了“威海倡議”。倡議明確,濱海溼地在支撐海岸帶社會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呼籲進一步加強保護和修復海岸帶生態系統,深化健康養殖和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環和碳匯功能方面的研究,並就未來支持藍碳生態系統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國際合作領域等方面達成共識。

藍碳是指海洋生物吸收並固定的碳,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當前,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等濱海溼地是最受關注的藍碳生態系統,而海洋養殖和微生物也被指出具有較強的碳匯作用。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藍碳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和潛力。中國通過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建設海洋保護區網絡,嚴格控制圍填海,實施“藍色海灣”整治、“南紅北柳”溼地修復、“生態島礁”等工程,積極恢復濱海溼地和近海生態系統功能。下一步,中國將鼓勵藍碳科學研究,建立藍碳標準體系,促進藍碳國際合作,提升中國藍碳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藍碳倡議”工作組會議於 8 月 28 日-9 月 1 日舉辦,與會中外專家將深入交流藍碳科學技術、藍碳政策、工作現狀及藍碳儲量估算等熱點問題,探討漁業生態系統和海洋微生物碳泵在海洋碳匯中的重要性,分享相關國家在藍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實踐經驗,共同推動全球和區域性藍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