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一線房租大漲對CPI影響微弱?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文:申萬宏源宏觀 王健 蔡璐婧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7月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上漲邊際拉動CPI約0.012個百分點,採用市場租金來計算所有住房成本(類似美國),邊際拉動CPI約0.03個百分點。儘管一線城市房租大漲明顯推升居民實際生活成本,但是對CPI影響微弱。

原因及邏輯:

房價回落,房租上漲。一般來說房租和房價同向變動,但是從2017年開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增速持續回落,而房租同比明顯回升,7月北京廣州深圳平均住宅租金同比增速超過20%。在房價下跌的背景下,房租上漲以維持房屋實際投資回報率不變,而租賃中介的囤積居奇更助推了房租上漲。

7月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上漲邊際上拉CPI約0.012個百分點。一方面,居住CPI對房租上漲反映有限,7月北上廣深平均租金同比分別為22%,16%,22%,30%,而7月四城的居住CPI同比僅為3.3%,0.2%,1.5%,4%。一線城市7月居住CPI同比均值2.3%,較6月擴大0.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佔CPI比重較低約為3%。一線城市的居民消費支出佔全國比重約15%,而居住佔CPI權重約20%。

居住CPI對房租反應有限的原因包括統計範圍和價格計算方法兩個層次。首先,居住CPI不僅包括住房成本。居住CPI一共包括四項,租房(公房和私房),自有住房,建房及裝修材料,水電及燃料。其次,價格計算方式或對居民真實住房成本有所低估。自有住房CPI主要受房屋貸款利率、物業費影響,居住租房CPI的波動明顯小於住宅平均租金。

與美國居住CPI統計相比,中國居住CPI類別相近,主要差別有二,一是美國自有住房的居住成本採用該房屋在競爭性市場中出租獲得的房租來衡量(Owners’ equivalent rent),二是美國居住在CPI中權重較高約40%(2011-2012),而中國僅約20%(2016)。

採用市場租金來衡量所有住房成本(類似美國),7月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上漲邊際上拉CPI約0.03個百分點。為真實反映居民居住成本,假設中國住房成本採用美國的衡量方法,即租房(公房和私房)和自有住房均採用市場房租來計算居住成本。一線城市7月住宅平均租金上漲22%,較6月漲幅擴大1.7個點,邊際上拉CPI約0.03個百分點。因此,儘管一線城市房租大漲明顯推升居民實際生活成本,但是對CPI影響有限。

從時間點來看,關注明年一季度房租變化,一季度(特別是3月)是全年租房旺季。從長期來看,關注房租上漲可能引發的勞動力成本上漲。從歷史上看,服務CPI和租賃房房租CPI具有較高相關性。

正文:

房價回落,房租上漲。一般來說房租和房價同向變動,但是2017年開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增速持續回落,而房租同比明顯回升,7月北京廣州深圳平均住宅租金同比增速超過20%。在房價下跌的背景下,房租上漲以維持房屋實際投資回報率不變,而租賃中介的囤積居奇更助推了房租上漲。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7月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上漲邊際上拉CPI約0.012個百分點。一方面,居住CPI對房租上漲反映有限,7月北上廣深平均租金同比分別為22%,16%,22%,30%,而7月四城的居住CPI同比僅為3.3%,0.2%,1.5%,4%。一線城市7月居住CPI同比均值2.3%,較6月擴大0.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佔CPI比重較低約為3%。一線城市的居民消費支出佔全國比重約15%,而居住佔CPI權重約20%。

居住CPI對房租反應有限的原因包括有統計範圍和價格計算方法兩個層次。首先,居住CPI不僅包括住房成本。居住CPI一共包括四項,租房(公房和私房),自有住房,建房及裝修材料,水電及燃料。其次,價格計算方式或對居民真實住房成本有所低估。自有住房CPI主要受房屋貸款利率、物業費影響,居住租房CPI的波動明顯小於住宅平均租金。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與美國居住CPI統計相比,中國CPI分類標準相近,主要差別有二,一是美國自有住房的居住成本採用該房屋在競爭性市場中出租獲得的房租來衡量(Owners’ equivalent rent),二是美國居住在CPI中權重較高約40%(2011-2012),而中國僅約20%(2016)。

採用市場租金來衡量所有住房成本(類似美國),7月一線城市居住成本上漲邊際上拉CPI約0.03個百分點。為真實反映居民居住成本,假設中國住房成本採用美國的衡量方法,即租房(公房和私房)和自有住房均採用市場房租來計算居住成本。一線城市7月住宅平均租金上漲22%,較6月漲幅擴大1.7個點,邊際上拉CPI約0.03個百分點。因此,儘管一線城市房租大漲明顯推升居民實際生活成本,但是對CPI影響有限。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相關研究:

經濟觀察系列:

貿易摩擦系列:

政策觀察系列:

金融觀察系列:

配置流向系列:

【配置流向】美國非農就業不及預期,資金流出美國股市

【配置流向】全球貿易爭端合縱連橫,中美仍是核心

【配置流向】中美互加關稅,資金流入美債基金

【配置流向】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市場避險配置不明顯

【配置流向】特金會在即,半島無核化前景審慎樂觀

【配置流向】意大利二次組閣成功,黃金債市顯示資金避險需求降溫

【配置流向】特金會一波三折,避險情緒推升金價

【配置流向】繼續關注美債長端利率破3衝4

【配置流向】美國退出伊朗問題協議,小幅抬升油價

【配置流向】朝鮮改革開放,是東北亞地區重大利好

【配置流向】美國長端利率升穿3%,境內外資金博弈激烈

【配置流向】美俄角力,覆盤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危機

【配置流向】貿易戰矛頭轉向俄羅斯,資金避險情緒緩慢恢復

【配置流向】貿易戰無心插柳,資金流入中國

【配置流向】貿易大棒落下,資金流出美國

【配置流向】美元錢荒與港元貶值,資金流出香港地產股基金

【配置流向】貿易摩擦升溫,資金流出美國

【配置流向】資金流出美國,美股反彈仍有變數

【配置流向】警惕特朗普走危機公關的競選老路

【配置流向】赤字膨脹、債券供給、通脹預期,利率上行只是開始

【配置流向】外資跑路了嗎?

【配置流向】基建計劃提振出口 資金繼續流入中國股市

【配置流向】弱勢美元可增厚美國企業利潤

【配置流向】近期美債利率上漲偏快,資金流向已出現分化

【配置流向】從TIPS通脹預期看美債長端利率上行

为何一线房租大涨对CPI影响微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