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環境能否對貨幣政策實行適當鬆動?

據媒體披露,近日央行與銀保監會齊發力推出“寬貨幣+寬信用”的雙寬政策組合:央行將按一定比例給予MLF資金支持銀行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和進行信用債投資,推動金融市場貨幣量的進一步增加;銀保監會召開大型銀行會議要求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將提供更低價位的信貸資金幫扶有發展前景的困難企業解決融資貴和融資難問題。

當前經濟環境能否對貨幣政策實行適當鬆動?

央行與銀保監會如此聚焦企業融資問題,且在行動上保持高度默契和步調一步,這在金融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在這裡對兩部門為解實體經濟融資之困所作的努力應予大力讚揚。

從當前看,央行與銀保監會一起發力推行“雙寬”組合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無疑為中小微實體經濟“雪中送炭”:2018年下半年“寬信用”政策將有助於緩解當前社融收縮的不利局面;央行額外MLF資金支持信用債投資,將起到結構性的信用支持效果,對於緩解當前信用風險有積極意義。

當前經濟環境能否對貨幣政策實行適當鬆動?

然而,由於不同類型金控公司監管主體不同,風險防範的方式和寬嚴程度都不一樣,由此衍生出了各類監管風險:如金融機構主導的金控公司雖然在分業金融監管模式下,存在“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導致對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程度、監管主體等問題上的分歧,也導致其監管規則難以統籌協調,監被管主體難以得到完整的金融監管;而非金融機構主導的金控公司則大都遊離於無序監管之中,儘管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股權多元化,增強了資本實力,但由於跨領域、跨業態、跨區域甚至跨境經營,相應的金融監管又嚴重缺失,已暴露出較大的風險隱患。

當前經濟環境能否對貨幣政策實行適當鬆動?

目前這些風險表現為五方面:一是存在虛假出資或者循環注資,資本約束弱化,資產規模短期內急劇擴張,槓桿異常增加。二是通過名下金融機構進行關聯交易,套取大量資金擴充資本,或衝擊資本市場秩序,或將資金轉移海外,“掏空”金融機構。三是通過複雜的股權安排和金融運作,濫用大股東權利,隱匿架構和實際控制人,規避金融監管,政策套利。四是佔用主業資源盲目擴張金融業務,導致脫實向虛,加大了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的風險交叉和傳遞。五是部分金控公司盲目發展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目前金控公司業務領域多元、資產規模龐大、組織架構複雜,導致了風險相互交叉感染,最終有可能釀成重大系統性風險。

當前經濟環境能否對貨幣政策實行適當鬆動?

比如《新京報》近日刊發的《左手地產 右手金融 新湖系參控股的多家銀行為其地產等項目 “輸血”》一文揭開了民營金控公司混亂的神秘“面紗”,符合金控公司亂象的基本特徵。如新湖系通過違規進行關聯交易、違規股權質押、業務相互交叉等方式,使金控業務變得“複雜多變”,難以將真實的經營現狀展現給公眾和監管當局,使整個金控集團成了金融市場的一塊“迷霧”,監管套利明顯,無法實現穿透式監管。最為危險的是,新湖系金控公司通過控股與反控投股、股權質押等途徑使金融機構淪為大股東的“提款機”,也使金控集團資本真實性和充足性存在很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