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环境能否对货币政策实行适当松动?

据媒体披露,近日央行与银保监会齐发力推出“宽货币+宽信用”的双宽政策组合:央行将按一定比例给予MLF资金支持银行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和进行信用债投资,推动金融市场货币量的进一步增加;银保监会召开大型银行会议要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将提供更低价位的信贷资金帮扶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解决融资贵和融资难问题。

当前经济环境能否对货币政策实行适当松动?

央行与银保监会如此聚焦企业融资问题,且在行动上保持高度默契和步调一步,这在金融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在这里对两部门为解实体经济融资之困所作的努力应予大力赞扬。

从当前看,央行与银保监会一起发力推行“双宽”组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疑为中小微实体经济“雪中送炭”:2018年下半年“宽信用”政策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社融收缩的不利局面;央行额外MLF资金支持信用债投资,将起到结构性的信用支持效果,对于缓解当前信用风险有积极意义。

当前经济环境能否对货币政策实行适当松动?

然而,由于不同类型金控公司监管主体不同,风险防范的方式和宽严程度都不一样,由此衍生出了各类监管风险:如金融机构主导的金控公司虽然在分业金融监管模式下,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程度、监管主体等问题上的分歧,也导致其监管规则难以统筹协调,监被管主体难以得到完整的金融监管;而非金融机构主导的金控公司则大都游离于无序监管之中,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股权多元化,增强了资本实力,但由于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甚至跨境经营,相应的金融监管又严重缺失,已暴露出较大的风险隐患。

当前经济环境能否对货币政策实行适当松动?

目前这些风险表现为五方面:一是存在虚假出资或者循环注资,资本约束弱化,资产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张,杠杆异常增加。二是通过名下金融机构进行关联交易,套取大量资金扩充资本,或冲击资本市场秩序,或将资金转移海外,“掏空”金融机构。三是通过复杂的股权安排和金融运作,滥用大股东权利,隐匿架构和实际控制人,规避金融监管,政策套利。四是占用主业资源盲目扩张金融业务,导致脱实向虚,加大了金融业和实业之间的风险交叉和传递。五是部分金控公司盲目发展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目前金控公司业务领域多元、资产规模庞大、组织架构复杂,导致了风险相互交叉感染,最终有可能酿成重大系统性风险。

当前经济环境能否对货币政策实行适当松动?

比如《新京报》近日刊发的《左手地产 右手金融 新湖系参控股的多家银行为其地产等项目 “输血”》一文揭开了民营金控公司混乱的神秘“面纱”,符合金控公司乱象的基本特征。如新湖系通过违规进行关联交易、违规股权质押、业务相互交叉等方式,使金控业务变得“复杂多变”,难以将真实的经营现状展现给公众和监管当局,使整个金控集团成了金融市场的一块“迷雾”,监管套利明显,无法实现穿透式监管。最为危险的是,新湖系金控公司通过控股与反控投股、股权质押等途径使金融机构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也使金控集团资本真实性和充足性存在很大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