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爲什麼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古代帝王家,皇位的傳承一般情況下是子承父位,也就是父親傳給兒子,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卻傳給了他的三弟趙光義。

這件事引起的爭議比較大,因為趙匡胤死的時候,除了兩個早亡的兒子,他的二兒子趙德昭已經26歲,四兒子趙德芳已經17歲,按說都已經到了可以做皇帝的年齡了,但他卻把皇位傳給了38歲的弟弟趙光義。

所以關於此事,正史野史中都有不同的記載。

1.正史《金匱之盟》

《宋史》記載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並勸說太祖趙匡胤死後傳位於其弟,順序是這樣的,趙匡胤傳位於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位於弟弟趙廷美,而趙廷美再傳位於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昭。

為什麼會這麼個順序呢?趙匡胤為何會同意呢?

這就引出了趙匡胤得到皇帝位置的方法。

趙匡胤看當時後周的皇帝年紀小,孤兒寡母的,沒什麼實力,於是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

而此時趙匡胤兒子尚小,為防止同樣的事情發生,他害怕別人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篡奪他的帝國,況且他的弟弟趙光義在他奪取的帝位過程中,功勞很大,於是他便同意了這樣的方案。

從他日後沒有將兒子立太子,任由弟弟發展勢力可以看出這份盟約確實是存在的。

但是其具體內容,有沒有經過篡改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此份盟約的首發時間很值得玩味,在趙光義已經做了六年皇帝的時候,他忽然正式公開了這份盟約,來證明自己皇位的權威依據。

但是其時間出現太晚,並非是在趙匡胤死前出現,而且其原文從未公開,所以引發了一些爭議。

趙匡胤為什麼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2.野史《湘山野錄》

這是一位僧人文瑩所寫,時間是在趙光義的玄孫在位期間。

他首次提出了趙匡胤是被弟弟趙光義謀殺篡位。

文中所寫,趙匡胤召弟弟進宮,皇宮的太監們遠遠看到二人的影子,趙匡胤拿出了玉斧,並有斧子砍下的聲音,第二天清晨,趙匡胤死了,趙光義即位。

殺死哥哥謀得皇位,在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就是殺死哥哥李建成,逼宮父親,自己做了皇帝。

這份野史講得繪聲繪色,就像聲在其中一樣。而且此書作者文瑩與朝中很多高官相識,所以寫下了這本言辭閃爍的野史。

然而可惜的是,這份野史出現的時候更晚,此時離此事發生已經100年了,所以此事真實性有待考證。雖然大部分史學家並不認同此事,然而卻也將此事記錄在案,留待查證。

趙匡胤為什麼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3.司馬光《涑水紀聞》

司馬光曾在此書中寫道,趙匡胤去世之後,他的宋皇后曾經派宦官召來趙匡胤的四兒子趙德芳,但這個太監卻直接找了趙光義過來,出賣了皇后。直到趙光義進宮,宋皇后孤身一人,只能承認趙光義的地位。而此後,趙光義對這位宋皇后確實不怎麼好,也可以印證確實宋皇后當時並不想讓趙光義做皇帝。

所有的記載紛繁複雜,但是從所有的記載綜合來看,可能性最大的是,趙匡胤確實答應過讓弟弟即位,否則也不會不立太子,而任由弟弟一人發展勢力坐大,然而,隨著趙匡胤的兒子越來越大,他肯定會有傳位給兒子的想法,因此與弟弟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是趙匡胤此人為人還算比較厚道,所以一直沒有違背諾言,所以趙光義殺哥哥的動機也不太充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趙光義此人,遠沒有哥哥做事厚道。

他當上皇帝之後,以各種方法將盟約中以後要繼位的弟弟趙廷美,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先後逼死,從而讓自己的兒子以後可以繼承皇帝之位。

然而,另趙光義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後來他的後代無能,北宋王朝滅亡,趙構建立了南宋之後,由於無子,不得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後人那一支,所以說歷史的發展有些巧合,還是很讓人吃驚的。

趙匡胤為什麼把帝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