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對於農民來說村幹部顯然是村裡最大的官,過去一個村幹部只能管理到幾百上千人,現在的農村已經合併了,一個行政村的人數達到1萬人很正常。

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在這種情況下村幹部的重要性也就凸顯出來,村民有事沒事的都要看著村幹部的臉色說話。

作為惠民政策的第一手接管人,農民享受的各種福利政策都需要經過村幹部的手,比如說申請低保戶、糧食補貼等。

但在日常的工作開展中,村幹部並不受大家的歡迎,他們在處理村裡事物的時候還是存在著私心,大家自然也不會認可村幹部的處理結果。

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相比之下,農村這3種人所說的話,更容易被大家認可和理解,也比村幹部更有分量,但他們卻從來都不願意加入村幹部的隊伍中。

一、厚道踏實的人

現在的人心相比過去已經複雜了很多,大家之間的社會活動都會為了個人的利益,但農村依舊能看到一些本分穩重的人,這些人在忙活完自己的事情之後還會幫助鄰居,誰家裡有什麼難題都會選擇找這些人幫忙。

正是本著一顆真誠的心,這些人在村裡自然也會有很多的話語權,大家都會聽這些人指揮。但他們並不會選擇當村官,害怕會迷失自我,原來積累的好印象也會消失。

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二、村裡做好事的實幹派

在過去的多年裡,農村也走出了很多的優秀企業家,這些人本身就有著非常高的商業眼光,對本村集體的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些人在致富之後不忘記自己的家鄉,能夠本著真誠的心為村裡做好事做實事,通過自身的社會資源和力量讓村民們更好的致富。

當然這些人並不適合處理各種農村瑣事,就算不當村幹部,但大家也會真誠的佩服這些實幹派。

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三、德高望重的老人

相信每個村裡都不缺這樣的老人,這些人有著非常豐富的社會閱歷,在為人處世上也能夠更公平公正。

因此村民生活中有什麼難題,都會找這些老人解決,對於村集體的未來發展方向、國家政策的響應,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自然也能夠提出合理的建議。

就連村官在處理農村棘手事情的時候,都會想著找這些老人出面。當然他們的年紀已經大了,錯過當村幹部的年紀了。

農村這3種人說的話,比村幹部更有分量,卻不願當村幹部

在農村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本身素養不低,為人處世上也更加公平老道,只是害怕處理各種問題不能讓大家都滿意。

農民朋友們,你們村裡有這樣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