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叫板中國的底氣在這!中國一大優勢可實現逆轉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冒著各方反對,搞起一場貿易戰,矛頭直指中國,還捎帶著收拾了一把日韓和其他歐洲國家,搞的是天怒人怨。

中國人就覺得很奇怪:在中美貿易中,明明是美國得了便宜,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了中國商品,而且像蘋果手機這樣的商品,雖然明面上是中國出口的,實際上美國人從中賺了大頭,中國工廠就賺了個血汗錢。如果特朗普對這些來自中國的商品加稅,那勢必要提高在美國出售的價格,最後遭殃的不是美國人民嗎?

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人嚷嚷著反對全球化,要貿易壁壘;中國則堅定的支持全球化,自由貿易。想到當初歐美列強不惜發動戰爭打開清政府的國門,要求自由通商,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非常奇幻。

特朗普叫板中國的底氣在這!中國一大優勢可實現逆轉

反對全球貿易的特朗普

而實際上,特朗普要的真是貿易壁壘嗎?恰恰是對特朗普的一個誤判,也是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誤判。我們平時看到的美國硅谷、好萊塢等等一片繁榮景象,但這並不是美國的全部。就跟中國既有北上廣這些發達地區,也有老少邊窮的地區一樣,曾經美國製造業集中、輝煌的地區,如今叫做“鐵鏽地帶”,這裡經濟轉型無望,整個地區缺乏活力。這些地區曾經可是民主黨的票倉,在這次大選中,面對無力的民主黨,他們就像一個溺水的人,哪怕是一根稻草也要抓一下,這根稻草就是特朗普的承諾。

正是抓住了這些地區的選民,特朗普才能在大選中獲勝,特朗普要做的就是重振美國製造,削減貿易逆差。

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

結合這個背景來看,最近美國的代表團來中國談判,成員一水的鷹派,這是來談判的嗎?這分明就是來胡攪蠻纏的,根本沒有談判的誠意。很多時候我們看待美國的政策和言論,都有一種“精神分裂”的感覺,這就是面子和裡子的問題,這個談判,很明顯就是為了特朗普的選取,為了連任做鋪墊。

他要營造出一種氛圍“你看,我對中國很強硬,我要讓美國重新掌握主導權,我要給你們帶來工作。”

他能不能做到呢?這就要看看他的底牌是什麼了。

20世紀50年代,通用電氣位於美國肯塔基洲的家電工業園的發展正值巔峰。當時,園區內有2萬3千名工人生產洗衣機等家電產品。時過境遷,到2011年,這個曾經規模龐大的生產工廠幾乎淪為一座鬼城,員工數只有不到兩千人,成了美國去工業化和製造業離岸生產的典型代表。甚至這個園區連賣都賣不出去,在美國這樣一個生產成本極高的國家,沒人想要接受一個如此龐大的生產場所。在過去20年裡,製造業掀起離岸生產的浪潮,許多行業、企業以及工業生產過程從西方經濟體消失。

然而事情發生了轉變,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通用電氣的CEO伊梅爾特不僅不賣這個園區了,還翻新了兩條生產線,緊接著又引入一條新的生產線。

通用電氣之所以會突然改變,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在中國大規模生產的家用電器,在美國同樣可以生產,而且生產成本並不比中國高。第一個實現回岸生產的產品是熱水器,在經過重新設計和重大改進之後,和原本中國製造的熱水器相比,新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了20%,產品的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生產外包的邏輯從此開始被徹底顛覆。有人將生產地點的選擇視為一場零和博弈,認為企業要麼選擇離岸生產,要麼選擇迴歸。這種觀點存在一個重大的盲點:就是工廠生產的產品最終要賣到哪裡去。所以作者認為,未來商品的產地在哪裡,是為了儘可能接近目標市場,而不是為了尋求離岸生產的機遇和廉價勞動力,只是為了用最經濟和快捷的方式服務市場。

特朗普叫板中國的底氣在這!中國一大優勢可實現逆轉

特朗普的底牌在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嘗試回到美國,自動化的普及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中國生產曾經的重大優勢之一——廉價的勞動力,已經不復存在,甚至其他成本上漲的幅度,已經讓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遷移。

福耀玻璃之所以去美國生產,當然不是因為美國的工人便宜,一方面,玻璃要在美國市場賣,在美國建廠能減少運輸成本,縮短供應鏈,另一方面,美國的綜合成本,比國內還要便宜。李書福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這筆帳他算的很精。

那中國的優勢在哪呢?

就在產業公地,這項優勢可以說是全球唯一,現在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做到的。

產業公地的“公”是公共的意思。是人才、知識和生產機器的儲備,以及對於機器、材料和生產系統運轉的技術理解,共同構成了產業公地。有了產業公地,企業才能生產想要的產品。

在深圳,你到電子市場轉一圈,就能找到組裝一臺蘋果手機的全部零件,這就是產業公地的力量。

企業想要搬到美國,其實並不簡單。不僅影響自身,還會涉及到供應鏈,影響到其他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背後還隱藏著其他問題,企業是否會縮短供應鏈?是否會在新的生產地點重新選擇供應商?或者乾脆帶著現有的供應商一起轉移?

所以,這個轉移也不是想轉就轉這麼簡單的。許多國家認為製造業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生產過程中價值較高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活動,所以他們的產業公地早就消失或者退化了。

美國就是典型的例子,特朗普要求庫克把蘋果的生產線搬回美國。假設庫克是個會魔法的乖寶寶,念一段咒語,生產線“嗖”的搬回去了,他都找不到這麼多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來運轉這條生產線。

特朗普叫板中國的底氣在這!中國一大優勢可實現逆轉

特朗普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美國能不能重振製造業,能不能“great again”,我們不妨從產業公地的角度看一看。

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問題在於,它們的產業公地早就消失或者退化了。這意味著企業想要在國內尋找供應商非常困難,不得不受制於外國供應商,這是一大問題。

另外,產業公地還可以供養大量熟練技術工人,工人們可以在企業之間流轉。但是產業公地消退以後,企業招不到充足的技工,打造不出合格的生產線,更沒法使生產線運轉。

如果沒有大量生產商聚集在產業公地內,企業就會孤立無援。

在短視的人看來,製造業跟創新沒什麼關係。不難發現,在硬件方面具有創新能力的美國企業越來越少,因為它們已經徹底遠離了生產過程。

而且產業公地一旦消退,想要恢復非常困難,甚至被認為是不可逆的。

這就帶來一個惡性循環:如果不重視生產,就會陷入創新困境,而如果創新不足,經濟增長就會受限制;與生產活動脫節也會導致創新無力。如果不能重建產業公地,重振美國製造業就是一句空話。那麼放到整個世界來看,企業遷移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當地的產業公地能不能支撐起來工廠的需求。

所以,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產業公地,當下要做的,就是加大研發投入,堅定不移地邁向“中國製造2025”,這才是美國人最為懼怕的事情,一旦我們完成,必將實現製造業的領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特朗普叫板中國的底氣在這!中國一大優勢可實現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