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這是一篇送給想要踏入天使投資領域朋友的心得,說一說天使投資的本質、誤區以及投資的關鍵和看人的心得。

對想要創業的朋友來說,從認清投資的本質,首先想清楚自己的項目到底值不值得做下去;其次學習獲得如何選擇投資人,如何分配股權等乾貨信息,作為創業路上的助力。

踏上天使投資這條路之前,你需要用一面鏡子。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參考其他的投資人,我們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對於一個天使投資人來說,必須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和大勢,提升認知水平,磨鍊心性,方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2004年,剛剛創立Facebook的扎克伯格找到了大名鼎鼎的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目的很簡單,要錢。一番溝通下來,彼得蒂爾給了小扎一張50萬美元的支票,換回了Facebook7%的股份。十三年過去,現在Facebook的市值已經接近5000億美元,用50萬美元換回來超過100億美元的回報,差不多是投資額的兩萬倍。

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小扎當年可沒打算把FB當主業幹

可以說這是天使投資最經典的案例,也可以說這就是天使投資的奇蹟。創業初期最早的那一批投資人被稱為天使投資人,他們就像天使一樣,在創業者期盼出現奇蹟時降臨,用手中的錢給予創業者最大的支持。

而一說到投資,很多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VC和PE。天使投資和其他類股權投資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要了解天使投資的四大特點。

投資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回報。天使投資第一個特點,不重成功率,而看重回報率。

VC和PE的單筆資金額通常比較大,一旦失手損失慘重,因此成功率至關重要,選擇有一定企業運營數據作為決策參考依據,可以做到風險控制。

如果用VC或者PE的心態從事天使投資,每次只選擇那些看得懂,看得到東西去投,固然成功率會令人滿意,但回報率肯定只是一般水平。

打個比方,你要和別人打架,並且你可以挑選你的對手,你可以每次都挑選比你弱的對手,提高獲勝的幾率,但是這樣永遠不會有戰勝強者的驚喜,也永遠不會升到更高的段位。

實際上,天使投資往往投資額比較小,投資的人和項目如同一株未知的幼苗,很難預測他會成長為大樹還是會明天就死掉。所以成功率高固然不錯,但是歸根究底,還是要有一個不錯的回報率。

我們來算一筆賬,假設一個基金5年投資了100個項目。

市場上最常見的是穩妥策略,以50%的概率博取20倍回報,獲得20倍回報就退出,爭取50個項目成功退出,整個基金有10倍回報。

而大部分優秀的天使投資人會選擇激進策略,10%的概率博取100倍回報,獲得100倍回報就退出,爭取10個項目成功退出,整個基金有10倍回報。

很顯然,雖然兩個方案的總體回報相同,卻體現了完全不同的投資思路和成功路徑。同樣是十倍的回報,優秀的天使投資人在激進策略的基礎上,再爭取博一個兩個上千倍回報的黑天鵝,頓時整個基金有了20倍以上的回報。很顯然,能夠產生100倍回報的項目往往比預期產生20倍回報的項目更容易出現黑天鵝,他們有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更大的回報潛力,也許其中就隱藏著下一個偉大的公司。

第二,VC和PE在於被投資企業簽署投資意向書之後,會安排詳盡的盡職調查。坦白講,天使投資人的盡職調查簡單到幾乎可以忽略,即便是很多偉大的企業,創業初期也是經不起調查的,所以天使輪的盡職調查,核心思想就是對創業者本人加深瞭解。

第三,拒絕對賭,對賭的本質是投資人和創業者雙方對未來業績或者估值有不一致的判斷,是投資人用來調整估值的一種手段。投資人需要讓創業者通過協議來承諾,自己在某個時間段內能做到什麼樣的業績,目的是讓投資人接受投資當下高於投資人期望的估值。如果沒有達標,根據當初簽訂的對賭協議,創業者就要額外割讓自己的一部分股權給投資人,變相的降低了企業的估值。

很多天使投資人並不明白,天使輪簽訂對賭協議,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都是一個束縛,未來是不確定的,天使輪融資的目的就是把想法儘快實現,投放到市場上,獲得用戶反饋,然後快速迭代升級,這是一個不斷試錯、改進的過程。直到有一天被市場看中,準備啟動A輪。

天使輪投入資金的核心目的就是讓團隊大膽試錯,一旦天使投資人和創業者簽署了對賭協議,就相當於扼殺了創業者試錯的本能。

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第四,你能給創業者的除了錢,就是錢。或許這不好理解,難道投資人不應該提供強大的投後管理幫助創業者嗎?

其實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關係有一點微妙,和夫妻關係有點類似。就像手裡的沙子,你攥的越緊,沙子流失的越快。很多創業者每天忙得就像陀螺,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公司了。投資人如果沒事兒就問東問西,時間長了創業者也受不了。若是經常聊起一些觀念不一致的話題,還可能引起創業者的反感,導致創業者產生把你踢出去的念頭。

作為一名天使投資人,給與創業者現金、資源無需多說,還需要引導他們,並且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一個能打全球商戰的企業,絕對不是在溫室裡長大的。該摔的跤就一定要摔,摔倒了再自己爬起來,下次就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跤了。至於初創企業會不會摔死或者夭折,有一個非常斯巴達式的觀點,如果將來一定會摔死,那就讓他在天使輪摔死吧,免的將來投入更多的資源。

瞭解了天使投資的特點,如果你決定投資某個垂直領域,你研究這個領域賽道上所有的10個公司,知道其中只有一家能夠成為最終的贏家,其他9個公司都會失敗,沒加公司平均的成功率是10%。你看來看去,發現每一家公司都各有其優劣,沒有明顯的領頭羊,投哪個都一個樣。另外一種更接近現實的情況,你發現A公司的實力明顯比其他另外9家公司的實力強兩倍,這樣A公司差不多有19% 的成功概率,其他9家公司每個有差不多9%的成功概率。所以,就算你投資實力最強的公司,也只有19%的成功概率,而81%的可能性是其他9家公司中的某一家取得最後的成功,可你還是不知道究竟會是哪一個。

所以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所說的“投賽道”的邏輯是,當某個行業的最終贏家有百倍回報的時候,整個賽道上的10家企業都投,任何一家勝出,整個基金還有10倍的投資回報率。而事實上,一個贏家通吃性質的科技賽道上,最終的贏家給天使投資人帶來的回報往往都超過千倍。

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想一想你的項目,處在什麼樣的賽道上

在理解天使投資特點的基礎上,天使投資本質上是概率博弈遊戲。不怕事情太難,最怕的是競爭太多,太亂,一多一亂,概率就很分散。個人努力能起到的作用就越來越小。優秀的天使投資人不會盲目亂投,他們只會在確定起碼有十分之一的概率獲得百倍回報的情況下才會下注。

很多朋友初入天使投資領域,往往有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天使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其實,從平均水平來看,天使投資是一門高風險,低收益的生意,大部分天使投資人不僅沒有賺到錢。少數投資人賺到了絕大部分利潤,之所以他們能夠成為行業翹楚,並不是因為他們豪賭高風險項目賺取了高額收益,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新的認知,優化出了屬於自己的更有效的投資決策算法。對於風險的判斷和認知水平是呈現正相關關係的,好的認知能夠識別其他人看不到的風險,也能甄別出其他人懼怕的機會,風險和機會,只不過是認知的差距。

第二個誤區也普遍存在於天使投資圈,天使投資就是投人,不投勢,大勢所趨的勢。很多人推崇的投人策略隱含著“投白馬的策略”,創業第一天能夠證明自己很有投資價值的人,毫無疑問已經是白馬,白馬項目的估值自然不會低,稍微具備一定實力的BAT高管都非常的搶手,天使輪的估值也非常的高。

投資白馬沒錯,但是為了追求回報空間,就需要白馬項目有更高的天花板,而且投資白馬是不需要甄別能力的,因為白馬太明顯了,不僅估值高,想要投資的人早就排起長隊,你能不能搶到額度不說,更沒有降價的餘地。投資白馬不能確保未來的市場空間,也不會提高項目的成功率,估值可能要比默默無聞有黑馬潛質的項目高上5倍,但是成功率並沒有提高五倍。

第三個誤區,天使投資沒有數據參考,全憑的是感覺。天使投資階段,團隊往往拿不出任何關於企業的用戶數據,所以投資人用來判斷企業優劣的依據可謂少之又少。於是很多天使投資人靠治具,憑感覺來做決策。其實天使投資也是要研究和分析數據的,如果沒有企業數據,我們就研究產業數據,行業數據,宏觀趨勢,政策走向等等。很多優秀的天使投資人看似感性的快速決策,決策的背後是多年行業經驗和獨特的認知。

躲開這三個誤區,我們尋找具有優勢的創業項目,許多創業者很可能還有不止一種優勢,讓投資人眼花繚亂,不止該何選擇。有沒有哪一種優勢能夠成為我們的制勝法寶?而這種優勢是任何人都有平等機會獲得的,而且最後還能轉化成其他任何優勢的呢?

有人問我,你覺得錘子手機為什麼一直做不起來?羅永浩的工匠精神無疑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產品能力,營銷和融資能力都非常優秀,在當今創業大軍中,羅永浩穩穩處在第一梯隊中。許多成功的創業者,在起步的時候,個人能力可能連羅永浩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智能手機也是一個大賽道,那究竟哪裡錯了呢?

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羅永浩無疑是優秀的創業者,但時機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只有先發優勢能夠做到。所有草根創業者都可以獲得這種優勢。雖然技術,資源,牌照等其他優勢是挺可怕的,但是隻要提前入場,早早乏力,等到競爭對手覺悟的時候,先行者已經把先發優勢快速轉化為其他優勢,進而形成創業者城池的堅實壁壘。可以說,時機決定了創業的生死。

但是千萬不要把先發優勢理解成,做某一個賽道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團隊,谷歌不是第一個搜索引擎,滴滴也不是中國最早做智能出行的公司。所以,是不是第一個並不重要,是不是發明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成為第一批入場的公司、第一批可能有數十家公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此刻所有的參與者只是分享了10%的市場,那麼還有90%沒有被開發的市場,後來者可以瞄準增量市場,實現彎道反超。

而如果一個賽道格局已定,那就意味著已經到了買定離手的時刻。比如,市場上的領先者已經獲取了20%的市場,那後來者勝出的機會將會呈指數級衰減。如果一個賽道已經有了一個融資額3000萬以上的A輪領軍企業,那麼投資就要非常謹慎了,尤其是當這個公司的產品體驗很棒,口碑極好,用戶增長很快的時候。如果這個賽道已經有了一個融資額度過億的B輪領軍企業,那就幾乎是一個嚴格的死亡線了,在此之後成立的公司,成功率將會是斷崖式銳減。

與其希望投資的企業能做的比當下的領頭羊更好,不然嘗試去做不同事情。

所以說,一個項目成功的概率不是由優秀的創始人單獨決定的,也不是鼓勵的項目分析可以計算的,而是由賽道上的玩家總數決定的。100家公司做同一件事情,每個公司的平均成功率就是1%而已。

現在後頭再看錘子手機,以及比他早兩年,在2010年成立的小米手機,我們就能明白,雷軍做金山的時候錯過了一個時代,但是卻準確的判斷了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這兩年小米已經組建了優質的團隊,融到優質資本,還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如今雷軍在前面一馬當先,羅永浩的錘子在後面苦苦追趕。我們也可以看到,小米之前就已經有了做的很大很好的企業,華為,oppo等等,而在小米之後成立的手機公司,卻幾乎沒有能夠存活下來的。

認清天使投資的本質,創業成功的幾率大很多!

雷軍帶著小米重回前五,即將上市

我們設想,如果羅永浩在2012年沒有做智能手機,或許應該做其他的藍海市場。而在今天的共享單車賽道上,還有很多後知後覺的創業者,他們在摩拜單車和ofo兩家公司都已經融資B輪以後,還在學著做類似的業務。這些後知後覺者,即便有更多的優勢資源,多半也是自欺欺人,甚至有人做了成本更高的共享電動車,如果這個機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也更可能是摩拜他們的機會,因為那是他們連續增長的必經之地。就像滴滴出行在發展過程中順便碾壓了易到用車的專車市場和E代駕的代駕市場。

這一期我們瞭解了天使投資的本質,一種重視收益率超過成功率的概率博弈遊戲。這個遊戲平均看來是高風險低收益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提升認知水平改變我們對風險和機遇的把握能力。在關注產業數據等其他數據的基礎上,掌握和理解創業者的項目,避免一味只投人的錯誤方法。認清投資大勢,提前入場,獲得先發優勢,進而轉化成為項目的堅實壁壘。一旦錯過那個時機,再想後來居上基本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