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我们配有尊严吗?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当高高在上的他人对我们横加指责,而我们委屈求全、忍气吞声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其实是把我们的尊严当做供他人踩踏的红地毯,踩踏的人趾高气扬。我们,也因为别人的踩踏而得到某种心安。

我们觉得这是他人对我们的信任、亲睐,是他人对我们的认同和接纳。或者,是他人对我们的某种暗示性承诺。

可当我们独处时,又时常为此而痛恨自己。觉得自已好憋屈、好窝囊!

我们不配拥有尊严吗?

我们配有好的生活吗?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面对乱糟糟的房间,邋遢的自己,我们心安理得。一份外卖、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张床,在睡觉与做事的地方来回穿梭,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

某天,当随便什么“尊贵”的人光临寒舍时,我们赶紧打扫房间,打扫自己,准备美丽的词藻,再准备不菲的银两。

这样做的全部意义只是为了让对方感到舒适、满意,进而对“我”产生好的印象。

可是我们难道不需要为自己打扫一下房间、打扫一下自己,为自己准备美丽的词藻和银两,贿赂賄赂自己,让自己感到舒适、满意,给自己也留个好印象吗?是我们不配拥有这样的生活吗?

我们配有健康吗?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加班、熬夜、应酬、强颜欢笑、奔忙。成了我们的生存常态。

这样做的意义首先在于,向他人宣告:作为一个奋斗的存在者,自己一直在勤奋的努力着;其次,为自己谋得更好的差事,争取更多的回报;最后,求得自我的心安,“我为自己奋斗了,对得起自己了!”

某天,当我们的生理、心理,因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努力,而不得不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时,我们是否还存在呢?我们还会认为已经对得起自己了吗?

我们配有情感吗?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我们为了获得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存在,而焦虑、甚至恐惧。于是拼命的按照他人的标准、规则来塑造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耗掉了我们全部的激情、冲动、热情。以至于再没有任何的心灵、情感空间来接纳爱、接纳美、接纳自己最爱和最爱自己的人、甚至也无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个过程,让我们不再相信世间真情。我们开始怀疑一切,不再相信任何事,任何人,甚至家人,自己。

仿佛除了在他人眼中的存在,世间的一切都己无法让我们心动、感动。

请別再说要自律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人人都说要自律,因为自律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但无视人性和自我情感、尊严的自律,不是真正的自律。是自残!

在我们早己丧失了爱的能力、不再对人生充满激情、不再能发现美、感受美、无法感知生命的意义、甚至连静心生活都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时,自律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样的自律真的能让我们成功吗?

假如,我们按照这样的自律,真的获得了他人认为的成功。对一个无法感知幸福、羸弱的灵魂而言,又能将这样的成功背负多远呢?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取得他人眼中的成功,又将如何是好呢?人生会因此而豪无价值吗?生命会因此而毫无意义吗?生活还要继续吗?

生活当然还要继续!可是,当我们按照他人的标准,把自己打磨成他人的复制品;或者,当我们按照成功的自律标准,将自己变成一台冰冷的工具。早己失去生而有之的灵性、情感和激情时,我们又该遵循什么样的生活、情感逻辑去生活呢?

另一个问题在于,当我们取得了他人眼里的成功时,我们就真的成功了吗?或者说,我们就真的存在了吗?

成功是主观定义,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哪个才是真理呢?

当我们获得他人认为的成功时,真正存在的,其实是他人眼里的成功标准,而不是我们。因为,当某天,我们不再满足这些标准时,在他人眼里,我们还是不存在的。我们到底在哪呢?

从容的活着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我们需要尊严,需要情感、激情、美、爱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需要有温度、阳光的生活,有价值的奋斗。这既是人生而为人的天然需要,更是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配得上!

从容活着不是追求奢侈、享乐、好逸恶劳的生活。而是有尊严、完全接纳自己、善待自己、家人、他人、在艰难的打拼中还能保有自我丰富的情感、情趣、梦想、敢于直面人生、勇于追求幸福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如此,自律才有了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坚实的生命基础。

如此,自律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自我生命实践。

但这样就能保证我们一定成功吗?同样未必。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力量、有尊严、有勇气追求幸福、真实存在的人。

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自律是从容的活着,不是焦虑的自残(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