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買保險前清楚這4點,會少花很多冤枉錢!

避坑|買保險前清楚這4點,會少花很多冤枉錢!

保探長:一個有情懷的保險從業者!由於自己在給家人配置保險過程中的無助,才下定決心自己研究瞭解,希望用接地氣的人話讓人人都能看得懂保險,看穿保險裡面的坑,讓買保險不再吃虧!

我相信大多數人在買保險過程中和探長一樣最關注這4點:

1.每年花多少錢來買保險?

2.買哪些險種合適?

3.理賠可以拿到多少錢?

4.什麼情況下會理賠?

1.

花多少錢?

即每年投保的錢佔家庭年收入的多少比較合適。

這個錢是很多人都會關心的錢,買保險的人關心少花錢多辦事,賣保險的人關心賣更多的錢以便拿到更高的佣金。

立場不同觀點和言論就不同,舉幾個常見的例子吧,比如保險營銷員經常這樣說:

● 保險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面對產品貴的質疑)

● 小公司不靠譜,出了問題賠償能力有限,所以拒賠率很高,小保險公司倒閉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哪怕貴點也買個安心!(面對小公司產品但性價比高的產品)

儘管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沒有任何的說服力!對於消費者,有兩點我覺得很有必要清楚:

1.買哪家產品,產品本身都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條款!條款!條款!只有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在這個前提下能夠少花錢多辦事就更好啦!

Ps:關於保險合同的條款問題,後面我們會專門做分享。

2.保險公司真沒有絕對的大小之分,要知道保險公司的成立門檻極高,在國內我覺得保險公司的安全程度堪比銀行,保險公司倒閉或許只有理論可能!

清楚這兩點,再回到花多少錢的問題,根據不少人的分析,目前普遍認可的是“4321定律”:

避坑|買保險前清楚這4點,會少花很多冤枉錢!

2.

買哪些?

市面上的人身保險產品成百上千,但歸納起來無非5類: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壽險、年金險

年金險可以買,但我覺得最好在買完了前面4種剛需產品後再配置也無妨,所以剛開始做保險規劃時可以放一放。

那對於前面4種保險的配置,對於普通白領來說我做了如下的建議:

避坑|買保險前清楚這4點,會少花很多冤枉錢!

3.

賠多少?

購買保險後如果達到保險合同的約定,是可以拿到保險公司理賠的錢;結合實際來看有兩種情況:

1.可以一次性拿到一大筆錢,比如確診某種重大疾病(重疾險),比如在被保險人在保障期內去世了(壽險或意外險);

2.也可以針對實際情況產生的花費進行報銷(醫療險);

這兩種是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動輒幾百萬的醫療險,只賣幾百塊錢,而區區幾十萬的重疾險卻需要好幾千甚至上萬;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在重疾確診後是一次性獲得幾十萬賠付的,而很少有人能花費上百萬來治病,哪怕高額醫療險的保額一個億,無非是保險公司營銷的噱頭罷了!

所以一般對於不同的險種有不同的保額配置,比如對於年收入在10-20萬的職場小白領來說,常規的保額有:

● 重疾險:30/50/100萬幾個檔

● 壽險:50/100/200萬幾個檔

● 醫療險:100-600萬幾個檔(數字的大小更多是玩的營銷的噱頭,一般都有1萬的免賠額且不保證續保)

● 意外險:50/100/150萬幾個檔

4.

何時賠?

保險合同讀起來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研究起來一般主要關注兩點:

1.保險責任:保險管什麼;

2.免責條款:什麼情況下不賠;

如果按保險責任劃分,可以分為4類:

1. 壽險:身故或全殘可以賠;

2. 重疾:重大疾病確診後會賠;

3. 意外:非疾病原因造成身故、殘疾的會賠;

4. 醫療:報銷住院或門診的花銷;

舉例:

xx購買了上述全部保險責任的幾款保險,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不幸去世,那xx會得到哪些理賠呢?

首先壽險中的身故責任,其次是意外險種的意外身故責任;這裡面有必要說一下,壽險和意外都有身故保障,但是壽險既保障意外身故也保障非意外(如生病去世)身故,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壽險是包括意外險的;但是意外險不僅僅保障意外身故,它還保障意外殘疾、意外醫療等,這些又是壽險所不具備的!

避坑|買保險前清楚這4點,會少花很多冤枉錢!

我是保探長,

以上是我站在保險小白的角度

做出的一點個人思考和建議

如果對你有幫住的話

共同交流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