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八景”每一景你都不容错过!


华岳仙掌第一景,仙掌崖在华山东峰,是指东石峰的面东崖壁。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的厅瑰壮观,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华岳仙掌最宜从远处观赏。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登山途中在苍龙岭,五云峰等 处也可近观仙掌,但效果不如远观。

骊山晚照光明现,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区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扑满面,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 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曲江流饮团团转,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常年的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土及第、总要在洫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区江流饮”由此得名。

雁塔晨钟响城南,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太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友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咸阳古渡几千年,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这是“太白积雪”一词的最早出处。它指的是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清代朱集义在“关中八景”中对太白积雪这样描述:“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飘拂上琅玕。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草堂寺,相传始建于晋代,位于秦岭北麓的户县草堂镇草堂营村。日本的日莲宗视其为祖庭,1982年为草堂寺奉送高级木质鸠摩罗什雕像,以永久纪念。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灿烂莹润,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称“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岗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