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12則經典名句,讀史明智,受益匪淺!

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人臣望重必危,功崇難保。

選自《舊五代史·後周列傳第四》。大臣的威望過重,處境必然危險;功勞過大,則性命難保。對於功名地位,求高求上,不知急流勇退,不能預見先留幾分餘地才會安全,那麼正應了古聖先賢的至理名言,歷史教訓會再現。

2、卑躬侍士,屈己求賢

選自《舊五代史·後梁太祖紀》。卑:貶低,降低。躬:自身,親身。屈:委屈。求:選擇,選取。降低自己的身份對待讀書人,委屈自己選擇有才能的人。這是梁太祖張榜廣納賢士時所表明的自己對人才的態度。表明他對人才極為渴望,對人才非常重視。

《二十四史》中的12則經典名句,讀史明智,受益匪淺!

3、力寡而敵堅,則先其所易

選自《舊唐書·陸贄傳》。兵力少而敵人堅強,首先應當攻擊其易擊破之處。現實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強”,“強”是相對於“弱”而言的,因為自己“弱”,所以才顯得對方“強”。

4、為令者由近而及遠, 行罰者先親而後疏

選自《舊唐書·李傑傳》。施行法令要先由近及遠,施行刑罰也要先親而後疏。

5、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

選自《舊唐書·魏徵傳》。期:約定時日。尊貴不和驕傲約定而驕傲會自己到來,富裕不和奢侈約定而奢侈也會自己到來。

《二十四史》中的12則經典名句,讀史明智,受益匪淺!

6、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選自《北史·盧誕傳》。教讀經書的老師容易找,而教做人道理的老師很難得。魏帝此言指出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給人傳授知識,而最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

7、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輕

選自《南史·崔慧景傳》。遏:阻攔,阻止。輕:輕視。回營的軍隊不能阻擋,連古人都畏懼阻擋歸師這件事,陷於死地的軍隊是不可以輕視的。。它啟示我們:某一對象既然已收兵、收斂,就不要再去惹事;對方既然已經下了臺階,便不要再乘此而上揚所謂的自尊。

8、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俟奮,志在畢命

選自《南史·宋本紀》。忠烈能熔斷金石,精誠可以橫貫皓天白日,拿著兵器等待奮戰的機會,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是對古代忠義之士為國獻身的由衷敬仰。

《二十四史》中的12則經典名句,讀史明智,受益匪淺!

9、處貴則戒之以奢,持滿則守之以約

選自《隋書·梁毗傳》。處於尊貴地位時要警惕奢侈,保持富足就要遵從節約。在富貴時想不到貧窮,就很難使富貴長久,也就根本說不上具備好的品德了。

10、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

選自《周書·鄭孝穆薛端傳》。清:公正廉潔。蒞:到。公正廉潔是任職的根本,節儉是修身養性的基礎。清正廉潔不圖私利才能夠被人尊敬信服,自然也就不失個人的威嚴。對自己力求節儉不浪費,量入為出,則沒有缺乏的憂慮。

《二十四史》中的12則經典名句,讀史明智,受益匪淺!

11、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選自《北齊書·元景安列傳》。瓦:用土燒成的器物。大丈夫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人生自古誰無死,生命誠可貴,但為了道義,又怎能乞求苟活呢?

12、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養,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受,賤則觀其所不受。

選自《舊唐書·魏徵傳》。養:貯存。顯貴時要觀察他所舉薦的人,富裕時要觀察他所積蓄的財物,平居時要觀察他所喜好的事情,學習時要觀察他所說的話語,貧困時要觀察他所接受的東西,卑賤時要觀察他所不願意乾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