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嘗鮮莫嘗險」,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謹慎!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愛吃蘑菇的朋友

請注意!請注意!請注意!

蘑菇雖然好吃

但是可不能亂採亂摘亂吃!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不亂採摘

不亂吃

夏秋交替之際,降雨量逐漸增多,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為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提高公眾食物中毒防範意識,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發佈野生蘑菇食品安全消費警示如下: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消費者

消費者不要隨意採食和購買野生蘑菇。我國的蘑菇種類繁多,分佈的地域也非常廣,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都可以採到。我國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有毒蘑菇有40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蘑菇有40多種。

對於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費者可以用來鑑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預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同時,也不要輕易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吃完蘑菇後如感不適,包括噁心、頭暈、嘔吐、幻視、幻聽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如果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灌腸等處理,儘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餘蘑菇從而減輕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並儘快到醫院進行診治。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食品生產經營者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不認識的蘑菇應做到“三不”,即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由於有毒蘑菇與普通蘑菇很難鑑別,僅依靠民間流傳下來的所謂經驗並非科學可靠,以致時常發生“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

對於不認識的蘑菇,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到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確保所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種。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

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做好採食期的預警和科普宣傳工作。在蘑菇成熟期,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預警,減少“誤食”毒蘑菇而發生的中毒事件。

在野外看到以下幾種常見毒蘑菇

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毒蠅鵝膏菌

表面鮮紅色或桔紅色,並有白色或稍帶黃色的顆粒狀鱗片。誤食後約6小時以內發病,產生劇烈噁心、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

致幻蘑菇

子實體小。菌蓋小,半球形至鐘形。此種中毒後一般無胃腸道反應。發病較快,主要表現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致命白毒傘

白色,菌體幼時卵形,後菌蓋展開成傘狀。劇毒,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網孢牛肝菌

菌蓋有細絨毛,紫紅、棗紅至土紅色,菌蓋表面下菌肉帶玫瑰紅色。牛肝菌屬含有神經精神毒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引起嘔吐和腹瀉,還可致瞳孔縮小。另外,牛肝菌屬中的某些種類含有致幻素,中毒後會有幻覺、精神異常。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赭紅擬口蘑

上部黃色下部稍暗具紅褐色或紫紅褐色小鱗片,內部鬆軟後變空心,基部稍膨大。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後,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

黃斑蘑菇

白色,受傷處速變金黃色。有膜質菌環且無菌托。菌蓋扁半球形,開傘後平展,邊緣無條稜。菌肉白色,較厚,靠近表皮處及菌柄基部變黃色最明顯。有毒,含胃腸道刺激物,食後引起頭痛及腹瀉等病症。

「提醒」“尝鲜莫尝险”,食用野生毒蘑菇需谨慎!

為了您及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食藥君還要再次提醒大家

不要採摘、食用野生的菌菇類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