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浦東開發開放28周年,寫下一個個「全國第一」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浦東開發開放28週年。

這些年,浦東寫下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國家級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境內關外”的保稅區,第一個以“出口加工區”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风从海上来|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写下一个个“全国第一”

從外灘眺望陸家嘴。 本文圖均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陸家嘴:第一個國家級金融貿易區

為什麼會設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1991年鄧小平講了一段話:“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這次講話點出了為什麼要做金融貿易區。

時任上海市長朱鎔基作出指示,必須牽“領頭羊”過來,領頭陸家嘴變成世界的舞臺。三個領頭羊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證券大廈、金茂大廈。示範效應很快出來了,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銀大廈、第一八佰伴,逐一搶灘陸家嘴。

1990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宣佈成立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開發公司),統一負責區域的成片開發和協調管理。開發區運用經濟實體的形式開發重點小區,利用外資和社會資金進行成片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浦東開發開放的一種新機制。

近年來,按照加快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城、世界級中央活動區的目標,陸家嘴打造出擁有與國際齊平的天際線。現如今,陸家嘴入駐企業共數達39958家,已形成以金融、航運、貿易三大產業為核心,以專業服務業、文化旅遊會展等產業為重點的“3+2”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

目前,陸家嘴金融城正在積極對標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東京、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蘇黎世、華盛頓等國際一流金融中心城市,積極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對標國際通行投資貿易規則,同時面向全球推廣陸家嘴金融城國際品牌、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活動,不斷增強陸家嘴金融城在全球金融市場和資源配置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而不懈努力。

风从海上来|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写下一个个“全国第一”

金橋:第一個以“出口加工區”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金橋開發區,是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2012年10月更名為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5年4月,金橋開發片區共20.48平方公里納入上海自貿區擴區範圍,金橋進入“自貿區”時代。金橋現代汽車產業是浦東新區首個千億級產業,約佔上海行業總產值1/2。金橋智能裝備(機器人)產業,產值200億左右,約佔上海市1/4。

金橋開發區有許多“第一”。

2015年,沃爾沃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繫上海自貿區擴區後的第一家融資租賃兼商業保理的外商獨資企業。

2015年4月,入駐金橋的中移德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移動與德國電信最新組建的合資企業,成為首家拿到增值電信牌照的車聯網運營合資企業。

2015年7月,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在金橋註冊掛牌,成為上海自貿區擴區後在區內設立的首家外資認證機構。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制度啟動,來自法國的歐萊雅集團成為第一家註冊企業。

风从海上来|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写下一个个“全国第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遠眺外高橋保稅區碼頭。 新華社資料 圖

外高橋:第一個“境內關外”的保稅區

在浦東,由一道圍網隔開的兩個區域,被人形象地稱為“關內”和“關外”。“關外”這10平方公里的區域,就是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

1990年6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啟動最早、規模最大、產業最全、輻射最廣的保稅區,享有“貨物可在保稅區與境外之間自由出入,免徵關稅和進出口環節稅,免驗許可證,免於常規的海關監管手續”等特殊政策。

28年來,外高橋保稅區率先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海關監管方式,保稅貨物空運直通,EDI無紙通關,“分批出區、集中報關”。外高橋保稅區率先開展進出口經營權試點,率先開展外匯管理試點。

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是中國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作為外高橋保稅區功能的延伸和國際港口物流聯動發展示範區,可同時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政策和上海港的港航資源。

2011年9月23日,外高橋保稅區成為中國首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為外高橋保稅區進出口貿易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經過近三十年的探索發展,外高橋保稅區已成為國內經濟規模最大、業務功能最豐富、效益最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各大保稅區中居於重要地位,成為上海乃至全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功能的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