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增長24.6倍!嘉興這個鎮上演產業「變形記」

2018-09-15 07:10 | 嘉興日報微信號

15年增长24.6倍!嘉兴这个镇上演产业“变形记”

姚莊,地處浙江嘉善東北部,與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相連。“八八戰略”指引下的15年,也是姚莊發展從全縣倒數第一逆襲成為十三連冠的15年。

15年增長24.6倍!姚莊上演產業變形記

2018年1-6月,完成財政總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33.95%……看著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仍然逆勢上揚的數據,姚莊鎮鎮長鬍玉龍舒展了眉頭:“看來,今年全鎮財政總收入能站上10億大關!”

10億!這對於2003年財政收入只有3913萬元的姚莊來說是天文數字。15年,增長24.6倍!

上世紀末在全縣各項指標考核中總是敬陪末座的姚莊,這15年如火箭般劃出一道驚人的增長弧線:在嘉善縣對9個鎮(街道、開發區)的年度考核中,姚莊連續13年穩坐冠軍寶座;連續6年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考核拿下優秀,並且名次穩定在前三。

地處萬眾矚目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嘉善縣,姚莊的脫穎而出,靠的是什麼?

姚莊人說:“一切的改變,緣於‘八八戰略’賦予姚莊新的發展觀和方法論。”

一個企業的15年涅磐之路

15年增长24.6倍!嘉兴这个镇上演产业“变形记”

姚莊鎮洪福路邊,一片不到20畝的土地,短短15年間,畝均利稅從不足2萬元跨越到了近300萬元。

2003年,一場“騰籠換鳥”的浪潮,讓一個叫“世耀製衣”的企業退出了姚莊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嘉善順達汽配製造有限公司和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世耀製衣”曾是開啟姚莊工業化的“元老企業”。然而時代車輪不會因為個體的特殊意義而駐足。2003年,浙江省的“八八戰略”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鳳凰涅槃”的精神,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讓“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引領經濟發展。

新型發展理念迅速在浙江北端的小鎮姚莊激起迴響。首批騰退名單上,畝均利稅僅1萬多元的“世耀製衣”赫然在列。

“當時,我們是換入的‘俊鳥’,可畝均利稅也就10萬元。今年上半年畝均利稅是25萬元,但在姚莊‘畝均論英雄’的考核中,只是勉強過平均線的‘笨鳥’。稍後進來的田中精機,去年畝均利稅已突破200萬元。我們壓力很大!”一直在“順達汽配”供職的財務部經理範年青感慨。

15年,這家企業兩次更名,實現兩次“涅槃”:2008年,“順達汽配”更名為浙江帕瓦傳設備有限公司,憑藉年研發6至8個新產品的實力,從產品加工的“跟隨者”變為行業“引領者”,進而成為國內行業標準的“定奪者”。產品毛利率從原先的17%提升到25%以上;2016年,浙江帕瓦傳動設備有限公司更名為浙江百事瑞帕瓦傳動有限公司,牽手西班牙貝薩雷斯股份有限公司叩開歐美市場大門,新產品毛利率躍升到40%,以前單價500多元的取力器,現在漲到近萬元。今年畝均利潤可望翻倍。

這,就是一個企業的答卷:這15年,它應和著浙江省“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號角,經歷了從加工製造到先進創造、從要素推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

一個工業園區的15年壯大之路

15年增长24.6倍!嘉兴这个镇上演产业“变形记”

一家來自瑞士的世界500強企業怎麼也沒想到,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卻在一箇中國小鎮吃了“閉門羹”。

“實地踏勘後,它的能耗達不到准入標準。現在我們姚莊工業園區的‘門檻’不比國家級開發區低。”嘉善縣委常委、姚莊鎮黨委書記曹惠明說。

拒絕500強,姚莊的底氣從何而來?

“靠近上海,這是我們最大招牌!”自從2003年浙江省提出實施“接軌上海”戰略,姚莊,這個離嘉善縣城最遠、距上海最近的鄉鎮開始揚長避短,倚靠上海加速工業化進程,讓自己的“行情”水漲船高。

通往浦東的申嘉湖高速公路、通往金山的丁楓公路、通往松江的320國道……每一條聯滬通道旁,姚莊都不失時機立起招商廣告牌,以上海南大門的姿態,吸引前沿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2003年起步的姚莊工業園區,至今已集聚380多家企業,形成了光伏與精密機構兩大支柱產業,33家企業年產值過億,還有106家規上企業。

上海帶給了姚莊發展機遇,也開闊了姚莊的眼界。“我們靠近上海,要讓每一寸土地都顯示應有的價值,不能滿足於把企業引進來、辦起來,而要講安全、講生態、講畝均收益,講可持續發展。籤項目不能光聽承諾,還要上門‘體檢’。過關也不直接給地,要先到創業園觀察觀察。一切都符合我們的投入產出標準了,才給‘準生證’。”曹惠明說,站在上海肩膀上,姚莊工業園區不僅長“大”了,而且長“高”了。

隨著“接軌上海”戰略的推進,姚莊以國際化大都市為鏡,找到了自我提升的動力。這15年,園區的招商門檻經歷了三次變革:

2003年,工業化初期的代加工企業陸續騰退,姚莊進入了招商引資看規模的時代,先後引進了昱輝陽光、智泓科技等一批單體投資超億美元的重大項目;

2008年,嘉善縣開啟全面探路縣域科學發展的新徵程,姚莊站在風口瞄準“高精尖”,田中精機、高昶機械等一批“個頭不大、畝產巨大”的精密機械企業進駐;

2017年4月,嘉興成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範區,姚莊作為“橋頭堡”自我加壓,在全省率先提出“以平方米論英雄”的考核機制——固定資產投入不低於3000元/平方米,達產後產值不低於6000元/平方米,稅收不低於450元/平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不得高於0.62噸標煤。自此,“入駐姚莊工業園區”成了企業“高質量”的佐證。世界500強浙江晨亨科技每平方米產出突破5萬元大關,成為嘉興招商引資的新標杆。

這15年,姚莊接軌上海,加快開放步伐。目前,姚莊一個小鎮與美國、日本、德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有常態經貿往來。園區裡,僅臺資企業就有70多家,常住臺商2000多人。接軌上海所煥發的生產力,已讓姚莊工業園區從一個鄉鎮工業聚合地成長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長三角最強中國製造產業集聚區。全鎮工業總產值15年增35倍,達到234.06億元。

一個鄉鎮的15年升級之路

15年增长24.6倍!嘉兴这个镇上演产业“变形记”

高質量的工業化,帶動了農業現代化。

跳出農業看農業,姚莊農民開始用工業的思路經營農業,用工業化積累的財富和管理經驗,支撐農業規模化、工廠化生產。“即便是耕田種桃摘蘑菇,我們的生產方式也大變樣啦。” 嘉善縣食用菌菌包專業化生產和示範基地創辦人張加飛種有2400平方米的蘑菇,年總產值近800萬元,幾乎不用僱工。他說:“我安裝了自動裝置,通過手機可以自動監測溫度、溼度。屏幕一點,水肥自動定量供給。不用像以前那樣起早貪黑!”

小農經濟變為“大農經濟”,關鍵在體制機制。姚莊借用工業的理念,繼續以開放倒逼改革,在構建開放型農業經濟中加快土地流轉。北京東昇農業技術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入駐,讓姚莊農民第一次看到不一樣的“田園風光”:投資14億元建田園共同體,既是農業生產功能區,又是農產品加工區,更是休閒觀光旅遊區。

“大農業”結合“大旅遊”,讓傳統的鄉村成為遊人如織的景區,姚莊農民已從浙北桃花島北鶴村的蛻變中看到,農業在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中大有潛力。種了30年黃桃的北鶴村老支書金金弟,如今已是浙北桃花島生態旅遊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雙輪驅動,讓姚莊的城鎮化不斷提速,也帶動著現代服務業奔上高速發展通道。不到500米長的老街上,餛飩攤、裁縫鋪、剃頭挑子等鄉村最古樸的業態,曾是本世紀初姚莊“三產”的中流砥柱。現在的姚莊建立起了自己的CBD,3平方公里商圈內星級酒店、電影院、體育館等與城市媲美的現代服務門類齊全。華夏幸福、金科、碧桂園等房企巨頭搶灘姚莊開發房地產,讓姚莊的三產服務業具有與發達城市一樣的視野,靠天吃飯的農民洗腳上岸、進城務工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2017年,姚莊三產總值從2003年的1.03億元提升到14.58億元。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15年來,一串串數據勾勒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握緊“八八戰略”這把“金鑰匙”,姚莊解開了產業全面升級的密碼。

(原標題《15年增長24.6倍!嘉興這個鎮上演了一出產業“變形記”》。編輯黃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