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蘇聯M-60設計草圖

瘋狂的計劃

“需求就是最大的推動力”。採用核動力作為大型飛機動力的設想早在1942年就已被提出:當時曼哈頓項目的核心科學家、美原子彈之父,恩里科·費米,就曾和其他幾名科學家探討過這種動力的可能。早在1944年,美國航空兵部隊為保持在戰後對前蘇聯的空中優勢,曾醞釀了一個試驗性的核動力飛機項目。

後來,核動力飛機的研製工作還真就大張旗鼓地上馬了,我們不僅要問,這是要在怎樣的情況下才可能有這種瘋狂的想法呀,答案是冷戰。

美蘇研製路程

出發點是想造出高性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繞地球轉幾圈不用加油,從而也就可以擺脫了對軍事基地的依賴。而前蘇聯呢,也是這麼想的。那時,蘇聯還沒有航程很遠的轟炸機,所以蘇聯領導人非常希望能研發出一種可以輕鬆飛到美國任何地方的上空,進行轟炸後,還能返航的轟炸機。

1946年5月,由美國空軍主持,NEPA計劃開始啟動,研究方向是核動力遠程戰略轟炸機和高性能飛機。到1948年時,美國空軍就已經為NEPA投入了1000 萬美元。後來,NEPA隨後被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空軍的聯合飛機核推進項目取代,這就是ANP 項目。

早期,蘇聯對核動力飛機的討論只是只停留在報告上,1952 年,蘇聯科學家阿?帕?亞歷山大羅夫在報告中寫道:“近期,我們在核能應用方面取得一定進展,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可以開始研製核能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可以應用到重型飛機上。”蘇聯領導人一看,很是高興,但是3年過去後,核能飛機還沒有任何一點消息,而死對頭美國那邊卻傳來消息,美國正在研製一種名為 NB-36H的核動力飛機,且進展順利。於是,蘇聯領導人不再淡定,下令研製!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怎麼驅動

核動力飛機,說得好聽,可怎麼驅動呢?用核電池提供電,驅動電動機,再帶動螺旋槳?還是,直接搞一個反應堆到飛機上去?答案當然是後者,這是那個時代的人的必然選擇。

美國的設計方案中,有兩種驅動方式:第一種是,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反應堆啟動,堆芯周圍的液態金屬升到高溫,為了進行冷卻不讓堆芯熔化,讓高速氣流與高溫液態金屬接觸,於是,氣流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這些氣體經過導流,通向各個引擎的增壓渦輪,最後,高溫高壓的氣體噴出各個噴氣口,產生後推力。這種設計是一種混合動力,即飛機起降時發動機都用的是燃油,爬升至高空後,啟動反應堆堆,再切換為核動力。為什麼這種方案,起降時不能使用核動力呢?因為高速氣流通過堆芯的液體金屬,再排出,這樣的高溫高壓氣體會帶來核汙染。

第二種方案是,空氣不直接進入反應堆芯,而是通過一個熱交換器。反應堆產生的高溫,傳給工作介質(比如水或液態金屬),接著介質和空氣在熱交換器進行能量交換,空氣被加熱成高溫高壓氣流後直接流入引擎渦輪,再由排氣口排出,為飛機提供反衝動力。工作介質在熱交換器內降溫後再返回堆芯,形成一種循環。(字太多可以不看)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HTRE-3(左)和HTRE-1(右)對比

起初提出的動力方案繁雜多樣,雙反應堆、混合動力(化學和核)、單一動力系統等都曾被擺上案頭,最終出於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考慮,項目採用了單反應堆的設計。接下來開始驗證飛機的動力傳動系統,即如何將反應堆產生的熱能轉換成飛行所需的機械能,而這也是該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和最重大的技術障礙。1949年,項目組對核轟炸機的一些核動力系統進行了試驗,其中主要是對三種類型的反應堆進行了熱傳輸試驗(HTRE),用以驗證效率最高的反應堆熱傳輸類型。在經過一系統試驗後,HTRE-3——核動力熱直循環配置成為項目的首選,空氣通過壓縮機進入渦輪噴氣引擎後,再由一個高壓進氣口直接進入反應堆核心區域加熱。蘇聯的設計稍有不同,但本質上還是利用堆芯產生的高溫加熱氣體流,高溫高壓氣體向後噴出,從而產生推力。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蘇聯規劃的兩種循環形式的核發動機

蘇聯人的設計方案中,空氣進入渦噴引擎進氣口後,經過壓縮機壓縮後成為高壓氣體,再經由一個高壓氣室導向堆芯區域,這些氣體將直接作為堆芯的冷卻介質被加熱;之後,高溫、高壓氣體到達另一個高壓氣室並被分流導向各個噴氣引擎,驅動渦輪產生推力。最初,蘇聯工程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核動力裝置的體積和重量,加上核裝置的防護、屏蔽造成超重問題,都成為急需克服的技術障礙。

有哪些難點

咱們來看一幅圖,就能明白,核動力飛機最大的難點所在。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這是蘇聯核動力飛機的駕駛艙設計,圖中5和6是厚重的鉛防護層和橡膠防護層。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B-36轟炸機是翼展最大的軍用飛機,也是第一款無需改裝就可以掛載美國核武庫內所有原子彈的轟炸機。美國人把反應堆加上去後,改編號為 NB-36H,名副其實,不牛逼也不行。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正在安裝的NB-36H轟炸機的駕駛室,被多重防護外殼所包裹

所以,研製核動力飛機很大一個難點是,如何保護駕駛員不被反應堆長時間輻射?還有,若飛機墜毀後,帶來的地面核汙染如何避免?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M-60的乘員艙有厚重的防護

曾幾何時當年 NB-36H裝反應堆試飛,測試反應堆對駕駛員的輻射水平時, NB-36H旁邊還跟著另一架飛機,上面裝滿了士兵,就是為了,萬一 NB-36H墜毀,能第一時間衝下去,封鎖現場,避免周圍群眾受到核輻射。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終於理解了印度摩托化部隊為什麼上面裝滿了人了,原來他們的摩托車是核動力的!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正在試飛中的NB-36H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NB-36H與B-50轟炸機編隊飛行,注意機身側面的冷卻空氣進氣口

技術難點二,在飛機上只能使用氣冷技術,就是用空氣來冷卻堆芯,而氣冷堆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它也屬於高大上的技術。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之所以比較容易實現核動力,是因為它們天生就在海里,可以用取之不盡的水來冷卻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潛艇體積龐大,裝一個反應堆上去,再加一個幾十噸的保護罩上去,體積和重量都可以接受。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核動力航母用核反應產生的熱能加熱水變成水蒸氣然後驅動,解決了冷卻問題,也騰出了大量空間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美國人設想的核動力轟炸機一種可分解的模塊化組件設計,飛行員遇到緊急情況時可及時逃離

然而,以上技術難點並不是核動力飛機沒有出現的原因。如果不考慮別的因素,核動力飛機是有可能生產出來的。根據參與過核動力飛機研製的蘇聯工程師回憶,如果資金充足,並且沒有高層領導人設置障礙的情況下,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就能實現核動力轟炸機的部署。

那麼,是什麼導致美國和蘇聯核動力飛機的下馬呢?

替代品出現

很簡單,核動力飛機上馬的原因就是其下馬原因。當年,美國蘇聯研製核動力轟炸機的初衷就是,全球飛行,實現全球核威懾。但是後來呢,洲際導彈蓬勃發展,這些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大量部署在核潛艇、航母和陸地上。此時,用核動力飛機實現核威懾就顯得效率低下了,誰會讓一架帶核彈頭、還帶著核反應堆的龐然大物輕易地進入本國領空?拼了老命也要把它打下來。

以後會有核動力飛機嗎

從理論上講,一磅(大約454克)濃縮鈾可以驅動一架飛機繞地球飛80圈。所以,核動力飛機雖然困難重重,但是,誘惑也很大。雖然已經沒有國家再研製核動力飛機,那麼以後,它還可能出現嗎?又會在用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核動力戰略轟炸機是不可能再用了,飛機再怎麼快,也趕不上洲際導彈。

那麼偵察機呢?也不會使用,RQ-4全球鷹無人機航程可達25000千米,從美國本土即可飛到任何一個國家的上空。以後的太陽能無人機在高空滯空半年或者一年都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偵察機方面,核動力無人機也沒有用武之地。

一個可能的用武之地,就是貨運飛機,核動力飛機能實現載重大,無須燃油,可連續十幾年在不加油的情況下進行全球快速運輸。核動力航母可連續20年高速航行而不用補充燃料,如果核動力貨運飛機出現,那麼它的一個好處是節約大量的燃油,並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

核動力飛機聽上去很瘋狂,但是很多時候,是否瘋狂主要取決於我們處在哪個時代。在18世紀,你說要登陸月球,人們會說你瘋狂;在19世紀,你說要用一個虛擬的網絡把全世界的人聯繫起來,無疑,也會被很多保守人士嗤笑,罵你瘋狂。

以核作為動力的歷史才有短短的60多年,誰知道,以後的氣冷堆技術或者其他核技術會有怎樣的高速發展?又有誰,能百分百斷定現在的“談核色變”,不會隨著核防護技術的進步而消失?

我們希望,將來有一天,一切準備妥當後,,一架永不降落的核動力飛機能出現,它在高空飛行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美蘇核動力戰略轟炸飛機,瘋狂的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