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兒:因爲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別讓性別偏見,束縛了女孩的人生!

這些天,戚薇女兒lucky憑著短短几段視頻,就圈了一大波粉絲。古靈精怪的lucky,見到化妝品會兩眼放光,搖滾首秀超有範兒,一身的“萌帥”氣質。而被問到媽媽的名字時,lucky一句“戚哥”語出驚人。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戚薇向來以“霸氣豪爽”的性格聞名,“戚哥”的名號更是叫得響亮。這樣的媽媽,養出來的女兒,也有一股子不拘小節、灑脫機靈的豪邁勁。

而談起育兒經,戚薇和老公李承鉉都秉承“嚴厲教育”,戚薇的一句話讓我觸動:“我們並沒有因為她是女生,對她就極度溫柔。”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不因為是女兒而“偏愛”,對父母來說,其實很難做到。生活中,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就將女孩與男孩差別對待,對女孩更溫柔,而對男孩則更嚴厲。

前段時間,一對龍鳳胎爸爸“差別對待”女兒和兒子的視頻曝光: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老爸和女兒親密地靠在一起,睡得香甜,女兒身上的小被子也蓋得妥帖。隨即,畫面一轉,床上一米多開外,是兒子孤單的小身影,一個人趴在靠近床沿的地方。

天王周杰倫也曾經公開自己的“寵女情結”:“我要把最好的都給女兒,兒子就不讓他碰音樂了。”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軟軟糯糯的小女兒,總能輕易激起爸媽的憐愛。“撒撒嬌”“賣賣萌”就能讓爸媽忍不住“繳械投降”。

可是,細思之下,我更欣賞“戚薇式”的育女方式。

別讓保護,成為女兒成長的枷鎖

給予女兒過度的保護,何嘗不是一種“性別偏見”。

美國《兒科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稱:“父母在預感潛在危險後,告誡女兒要小心的可能性,比兒子高四倍。”

研究人員稱,它的不良後果是:女孩嘗試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而這會影響她們發展新技能。

《紐約時報中文網》文章指明:“這項研究指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我們認為女兒無論是生理上還是情感上,都比兒子更脆弱。”

當愛中被加上了“憐憫”,保護也變成了侷限。許給孩子的天空,卻成為了女孩越不過去的“天花板”。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有一則名為《Like a girl》的紀實性宣傳片,曾引起了不少的反思。當被要求“像女孩一樣奔跑”“像女孩一樣打架”“像女孩一樣扔東西”時,一些年輕女孩和男孩們無一例外地做出了“矯揉造作”的姿勢。他們刻意地表現出一種“扭捏”和“無力感”,並認同這是女孩該有的樣子。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而當同樣的問題,被問及年幼的小女孩時,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每個女孩,都用盡全力地奔跑、攻擊。其中一個年齡最小的女孩被問:“當我說像女孩一樣奔跑時,你想到了什麼?”她答:“拼命去跑呀。”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女孩本沒有固定的“模樣”,是社會定義了女性的“弱者身份”。在這種性別偏見的影響下,女孩漸漸被標籤所綁架,活得越來越像人們“期待”中的模樣。

這個世界,給女孩預留了更多考驗

朋友嬌嬌有一對兒女,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她是一個標準的“兩面派”。在女兒摔倒時,她會趕忙跑過去扶起來,可是當兒子摔倒時,她只站在一旁等著兒子自己站起來;

今年暑假,她給兒子報的是軍事化的夏令營,想著讓兒子吃點苦歷練歷練;給女兒報的則是“小提琴班”,要女兒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嬌嬌說:“兒子以後是要養家餬口的,將來必須得能自立。女兒嘛,興趣廣泛一點,找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就可以了。”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看起來,好像身為女孩,面臨的是更低標準的責任,也有了更多鬆懈的理由。

可事實上,生活對於女人,有著更加殘忍的一面。女人不可避免地承擔著生育的職責,這讓女孩在職場上本就比男孩少了很多機會,職場對女員工的甄選更嚴苛。而走進家庭之後,女人又常常需要兼顧家庭與事業,作為媽媽,女人本能地承擔著更多撫育孩子的責任。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前不久,一位河南洛陽的媽媽自殺了,消息傳出,令人唏噓。在遺書中,她寫道:“工作壓力太大,無法忍受,生活也毫無樂趣,無法接受現在這個面目全非的自己。”

職場與家庭總難兩全,拿起工作,便無法擁抱孩子。還有無數為了孩子和家庭,放棄了追求事業的女人,在中年的平淡中逐漸縮小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失去了獨立的能力。

就算對婚姻有不滿,也沒有能力和勇氣出走婚姻,只能忍氣吞聲。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法國著名作家西蒙娜·德·伏波娃在書中寫到: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對女孩最好的富養,是不侷限她的夢想

前些天,香港女消防隊長郭維真走紅網絡,一張娃娃臉,卻有一身腱子肉。她說:“很多人覺得女生做不到的一些事,我也很想挑戰。”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她很喜歡健身,舉啞鈴時也當成是練習拿裝備。在火場衝鋒陷陣時,她揹著呼吸器進火場,與男同事並無差別。

而最讓她快樂和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她救了一位重病昏迷的老伯。當時,老伯命懸一線,已無呼吸和脈搏。是她第一時間為老伯做心肺復甦,而最後接到消防中心的電話:“老伯已經轉醒。”郭維真說:“感覺有奇蹟一樣。”

衝破性別偏見的侷限,這個被稱為“香港花木蘭”的女孩,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全力以赴,努力並快樂著。而她本身,就是奇蹟的創造者。

電影《摔跤吧,爸爸》熱映之後,一個名叫Sumit的印度女孩,找到了電影主人公原型去學摔跤。

接受採訪時,Sumit聊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說我們家只有一個女孩,應該讓她這一生有專注努力的事情,她說我也可以有所作為。”

當有人勸阻時,媽媽說:“順其自然吧,我們總得試一次。”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儘管知道學習摔跤的過程會非常艱難,但這卻是一個媽媽的遠見和深沉的愛。

“性別偏見”對女孩最大的惡意在於,它限制了女孩人生的更多種可能。女孩不被鼓勵追求夢想、而是被“催眠”成弱者,過早地追求安逸。

可是,真正弱的不是女孩,而是人們心中對女孩的定義。女孩的人生,不是為了成為誰的媽媽,誰的妻子,而只需要成為她自己。不依附,不妥協,她自有能力,成就自己的精彩。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人生從不辜負,努力奔跑的女孩

親愛的女兒,我不希望你在見到生活的猙獰之後才被逼得堅強。我寧願在一開始,就許你雄鷹之願,讓你堅強、獨立、勇敢無畏。

無論男女,在生活面前,都需要努力奔跑,才能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寫給女兒:因為是女孩,更要努力奔跑

喜歡作家畢淑敏在《我所喜愛的女人》中的一段話:

“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行的女人,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也知道早起播種和御風而行。”

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已悄悄被標好了價格。我深怕以性別為由的“偏袒”,會成為你人生某一時刻難以逾越的陷阱。

人生的安全感,不是從任何他處而來,而是源於內心的底氣。而這底氣的形成,終究是在你戰勝一個又一個擺在面前的挫折,清晰地認識到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之後。

親愛的女兒,勇敢去追夢,用心愛自己吧,你的人生自有絢爛,等你去開啟。

作者簡介:佟霏,心理諮詢師,早期教育指導師,愛好心理學與教育學,終身學習者。10年寫作經歷,用細膩筆觸,寫點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