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懷孕時,所有人都告訴我,母乳餵養是世界上最輕鬆、最省錢、最有營養、對孩子最好的事。卻沒有人告訴我,對新手媽媽來說,簡直是一場「頭破血流」的戰爭!(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生完第一個星期,寶寶在懷裡像狼崽一樣猛吸,媽媽們卻表情猙獰,忍住RT流血皸裂的劇痛,齜牙咧嘴。要不是自己親生的,估計早就一巴掌拍某娃臉上讓她鬆口了……

生完之後,所有人又都勸我,其實不用那麼固執,奶粉一樣可以養大孩子。

我卻咬著牙,堅持了近兩年日夜哺乳,不出門超過3小時,沒有夜生活。膽囊炎痛整晚不敢吃藥、乳腺炎高燒退了繼續半夜餵奶……

「太疼了就不喂好了嘛。」每次跟老公或者還未生育的閨蜜傾訴,聽到他們這麼回答,哪怕知道出於好心,也要忍不住生氣。

母乳對孩子的好處,是所有媽媽都認可的事情,但是這件事——聽者覺得輕如鴻毛,只有經歷過才知重若泰山的事。

母乳餵養之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嚐遍辛酸淚。

如果再有人說「母乳餵養很輕鬆,聰明媽媽這樣做」,我送你這篇文章,請甩到TA的臉上。

1

時間:出生第一天

地點:產房

一個半殘產婦的掙扎

「第一天千萬別喂配方奶啊!」

猶如一句接頭暗號,所有新手老手媽媽們,都會對新進「母乳大法好」的群準媽媽如是說。

因為第一口母乳對孩子至關重要,被稱為「黃金初乳」,但是它的產出過程需要2-3天的時間,需要新生嬰兒的全力配合。

而這兩天的等待,如同《蟻人》中的量子領域,會全面摧毀人的意志,以及一個家庭的團結。

想象這樣一個畫面:在潮溼悶熱的產房裡,搖籃裡剛出生的嬰兒嗷嗷待哺;產婦無力地癱倒在床上,伸著一條胳膊掙扎地探出身;奶奶一手拿著一小瓶蓋的配方,一手拿著軟勺,面露威儀;爸爸躲在一邊,假裝翻看外賣單,試圖遁地逃走……

有多少的婆媳世紀之戰,就從這幅畫面開始。

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我也不能倖免。

明明進醫院前,開好了家庭會議,強調了10遍:不要給孩子加配方奶,讓她吸母乳。結果當我生完之後,身體劇痛,元氣大傷,婆婆還是聽信了護工的話,生生加了三次配方奶。

你們不能這樣欺負產婦不能動啊!!!我費這麼大勁生的孩子,卻連決定她吃什麼的資格都沒有。如果說在產床上,覺得自己像案板上的魚肉。而此刻,正覺得自己的自尊、自信、掌控感正在被大卸八塊,全面瓦解。

一切提前預習功課都是紙老虎,第一回合算我輸。

咬牙切齒又無能為力,恨自己手無縛雞之力,也恨自己不爭氣。

這時候,全世界竟然還剩一個人相信我,支持我。

就是那位剛出生的小人兒。每天,她都會被護士定時抱到我身邊。軟乎乎的小傢伙眼睛都睜不開,還要紅著臉使勁把小臉湊過來吃奶。

然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RT開始經歷鑽心的破裂、結痂、流血、再結痂……

第三天,終於出奶了。

幾乎要哭出來,新世界的大門,終究還是為我打開了。碎掉的自信心如同側切的傷口一樣被縫合。

2

時間:1月齡

地點:家中

全世界都與我為敵

渾渾噩噩,掛著黑眼圈,不知今夕是何夕。

每天昏迷著醒來,昏迷著睡著,昏迷著餵奶,連跟家人慪氣都是半昏迷的狀態……(未育的親們,請想象一下,你半個月之內提案修改58次的狀態)

母乳雖然有了,但是很稀薄。這時候寶寶的胃口又很小,每次只能吃一點。幾乎兩個小時就要哭鬧,半夜也不例外。

月嫂在撐了兩個晚上之後,打著哈欠旁敲側擊地說:

「你看你都這麼辛苦了,晚上加點奶粉吧,這樣你倆都能睡得好。」

「你看你都皸裂了,多疼啊,加點奶粉吧,不然很難好的。」

「你是不是奶不夠啊?都是癟的,孩子老哭,是沒吃飽吧?要不加點奶粉吧。」

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恨不得要爆炸!花錢請你來,不是來氣死我的!

這還不算完,她選擇站到婆婆的隊伍裡。而婆婆身後是一個強大的後援團:所有前來探望的女性親戚都加入了攻擊的陣營。

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晚上躲在廁所裡哭。

「孩子是我生的,怎麼餵養我說了都不算嗎?」

「寶寶哭,真的是因為我的母乳不夠嗎?」

「我這樣硬撐,真的有好結果嗎?」

眼淚還沒擦乾淨,寶寶就開始嗷嗷了。提醒自己不能放肆哭,對乳汁不好。

那個時候深刻體會到,為什麼產後抑鬱的比例這麼高。母乳餵養,事關的不僅是寶寶的口糧問題,而是新手媽媽的信心和意志。

「一定要讓寶寶實現純母乳餵養。」這句話成了我克服一切心理和身理困難的唯一動力。

終於,在日夜不輟的堅持親喂下,光明終於到來了。我實現了每過兩小時都會漲得自己醒過來,寶寶吃著吃著就自己滿足地睡過去。

那一刻,真的很想昂首挺胸地跟所有人說:「看到了嗎?我天生就為媽媽這個身份準備著。」

第二回合,我贏了。

櫃子裡,準備待產包時讓閨蜜從澳洲人肉揹回來的那罐備用奶粉,我始終堅持沒有打開過。

3

時間:3月齡

醫生給我下了判決書

全世界只有一種人,連生病的資格都沒有。那個人就是媽媽。

寶寶越來越胖,跟母乳磨合得越來越好。然而,就在我懸樑刺股時,預料不到的難題出現了。

產後三個月體檢,發現激素突然呈現甲亢的趨勢。醫生說,需要做螺旋CT確診,不得耽誤。

連鹽都不敢多吃的我如同五雷轟頂。做CT需要注射碘顯影劑,機器還有輻射,可我現在的狀態,根本不可能停下不餵奶。

我問醫生,不做不行嗎?得到的答案是,就算不做,長期甲亢對孩子也有影響,逃避不了的。

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坐在車裡閉著眼睛,問自己:怎麼辦?

這一次,真是一場腹背受敵的戰役。

「暫時投降吧!」我跟自己說。其實根本也沒有別的選擇……

回到家,打開還未開封的奶瓶仔細消毒。找出備存的奶粉,仔細翻閱生產日期,翻譯營養成分表、打開親自嚐嚐味道……好像知道的多一些信息,我就可以多原諒自己一點。

回到家看著孩子吃飽奶粉後熟睡的小臉,滋味複雜。

4

時間:6月齡

地點:公司

別碰我,我身上有炸彈

過猶不及簡直是「做媽媽」這件事兒上的魔咒。

檢查出來身體並無大礙,只是產後激素的暫時紊亂。大喜過望,信心又找回來了。那罐開過的奶粉,因為打開不能超過半個月,我將它通通倒掉了。

有了這次的教訓,我決定大量地存奶。買了一個小冰櫃,每一層都塞滿了鼓鼓囊囊的冷凍母乳。

一切都是為了四個半月產假休完去復工做準備。

臥薪嚐膽,準備了整整一座城池的彈藥,就為了空城時也可以毫不畏懼。

我只顧拼命吸奶存奶,卻導致泌乳的生物鐘紊亂。上班之後整個上午工作時間都漲的快要爆炸。午休時間來不及吃飯,便趕緊躲到沒有空調的母嬰室裡吸奶,滿頭大汗加瞌睡得不行。

一天,部門開會沒來得及吸奶。晚上回到家,高燒到39.7度。

急性乳腺炎了。

半夜退燒,身體疲憊不堪。第一次想要示弱:多希望有人來拯救我啊。

每個奶娃的女戰士,也都曾是柔弱少女啊|母乳餵養這兩年

一夜無眠。

第二天,我做了一個打自己臉的決定。我要給她添加奶粉,實施混合餵養。

這個跟之前判若兩人的決定,並非一時腦熱。那天晚上看了一篇文章,說到國外的醫生,在產婦生下孩子後,都會將嬰兒隔離,好讓產婦好好休息。因為在他們看來,產婦的休養恢復和情緒的安撫,與寶寶的餵養需求同等重要。

這給了我一些思考,想到重回職場以來的狼狽和力不從心,也想到孩子已經半歲,體質強壯,到了可以添加輔食的月齡。

自我意識開始漸漸復甦。

我不再滿足於當一隻稱職的奶牛,還想回到那個從容的職場精英;不願自己只是無微不至的保姆,還想成為她的榜樣和驕傲。

於是又找到閨蜜大頭,讓她幫我從澳洲的超市寄來了跟之前一樣的愛他美白金裝。

寶寶對各種品牌奶粉的耐受程度不一樣,既然吃過一次,沒有出現便秘、腹瀉、或者其他症狀,說明是適合她的,儘量不要更換。

接下來,是添加奶粉的適應期,從半瓶到一瓶,再到一天三頓的過渡。

原本以為,吃了奶粉的孩子會不會排斥母乳,事實上孩子適應得很好,也分得很清楚。兩者她都需要,也都很喜歡。

她依舊自顧自地飛速長大,一天也不落下:學會坐、學會爬、學會叫「媽媽」……

有點失落,而這個失落卻讓我幡然醒悟。

一直以來,將孩子對我的需求視為全部,用盡全力也要達到。而今意識到,其實是我太需要孩子的依賴,以此建立自己做一個媽媽的信心。當孩子漸漸長大,我的信心逐漸可以從其他地方(陪伴、交流、輔食餵養等)獲得時,我不再在「純母乳餵養」這件事上苛責自己。

放下這個執念,我變得越來越輕鬆。只要早晚親喂,白天再也無需擠奶,漲奶的症狀也消失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