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衡水班主任李老師在回答家長提問時,嚴肅的說了下面這番話:

都說衡中的學生是一路學霸走來的,他們並不是什麼天才,弄清中考“潛規則”,最後都有機會逆襲成功。

初中備戰想考重點,一路都想當學霸?那就一定要懂中考的遊戲規則,學習不“對症”,累死也無功。

必知規則一

有漏洞不鑽,純屬傻蛋!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初中知識這麼簡單,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初中就要補課?”難道從未補過課的我真是“天賦異稟”?帶著一絲小傲嬌,前不久我對周圍的清華、北大大學生們做個調查,內容就是初中時是否依賴補課班學習。結果無一人在初中階段依賴補課(這裡的補課指的是一個知識點要學幾遍,不包括技能特長培訓)。

一路學霸有捷徑嗎? 當然有!


分析近五年的中考試卷,

你會有兩個發現

第一:每年中考試卷中,很多題型看似年年在變化,其實評分標準、採分點變化不大,我們找到了高分答題套路。那這些套路又是怎麼來的呢?是我們在一次次丟分中總結出來的。

盲考就是指那些考完試,從不分析失分原因,不尋找解決方案,從不研究考試技巧的學生。那哪些題型我們可以套用模式就能拿到高分呢?

第二:怎麼才能培養出獨立的學習能力,扔掉補課班這個“柺棍”?

盲目學習和依賴補課班,只能浪費更多精力,要學會建立知識體統,才能想學哪個拿哪個。比如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初中很好的利用後,高中不過是稍微擴展了一些,學的時候也會毫不費力。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整個七年級上冊的重點都在這一個圖裡,看起來是不是很清晰很簡單?

舉個例子: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這是一道求長度的題目,考察的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如果我們使用度量法,兩步就能完成解題: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是不是特別簡單?

這不僅是中考做題快準穩的方法,也是平時學習該訓練的學習技巧。

學會這些,30天內提50分其實也不難。

必知規則二

初中依賴補課,後果很嚴重!


上課、複習,學不會就補課,這是大多數初中生的寫照,但補課班硬磨出來的分數,真的經得起檢驗嗎?根據調查,目前80%初中生都在補課,但考上重點高中的人數每年卻是固定的,而這些學生中去到名校的,幾乎從來不補課!辛辛苦苦費時費力,最後只能去普通本科或大專,這樣的後果還不嚴重嗎?

一、依賴補課,自己學不會,遇到稍微變形的題就不會做

在書中,我分享了很多相關例子,在此就不一一贅述,孩子可以跟著學習。我想問問家長朋友:您關注過孩子學習的狀態嗎?是不是孩子補課一停成績就差?孩子真的有獨立思考嗎?拿出卷子問問孩子,考試題丟分點的原因他能獨立解決出來嗎?

二、學習不懂技巧,不會獨立思考,努力錯了地方

知識學無止境,初中不過是高中的基礎,如果找不到“捷徑”,努力錯了方向,就只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補課班上。很多知識可以通過串聯的方式形成“記憶樹”,歸納總結好,想用什麼找到位置,一下就能“摘”下來。

舉個例子: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這道題就考察了時間線和事件歸納,先從把國內1927-1936年的時間段發生的事情進行篩選,再歸類哪些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情周恩來做的,然後按照順序寫下來,題就做完了。

一路學霸,這個方法能實現!

不懂中考“潛規則”,你一定上不了重點(學生、家長都該看看)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一是學,把知識儲存到大腦,取決於學習方法;二是考,結合高考評分規則把學的知識提煉出來,取決於應試技巧。

如果孩子的成績長期停滯不前,或者一味要依賴補課,說明學習方法或應試技巧遇到了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