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的博士壓力山大,三分之一的博士伴有精神問題?

有研究者在比利時弗蘭德斯大學選取了數千名博士生,對他們的12種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評估,並將結果與另外三個樣本——一般人群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在職人員,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進行比較,結果證明約32%的博士生面臨患普通精神病的極高風險,尤其是抑鬱,比例明顯高於其它三個樣本。

二分之一的博士壓力山大,三分之一的博士伴有精神問題?


近年來,隨著博士畢業生的數量不斷增加,政府、媒體和許多科研機構都注意到了這個群體逐漸暴露的精神問題。儘管傳統意義上,大學一直被認為是低壓環境,但是研究表明,隨著學術界的科研壓力不斷增大,博士階段的人面臨著生活環境變化的壓力,家庭與科研之間時間的協調衝突,對未來職業規劃的迷茫,科研競爭激烈,收入待遇不高等等問題,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精神問題。而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下,這個群體又往往可能因為害怕或害羞而錯過向外界求助的最好時機。

這篇論文的作者,比利時根特大學的Katia Levecque和Frederik Anseel調研了比利時 Flanders 地區3659名博士生。結果顯示,51%的受訪者曾在最近幾周經歷至少2種心理狀態不佳的症狀,32%的受訪者出現了超過4種不適症狀,他們患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比其他正常受高等教育的人高出2倍。這些常見症狀包括壓力大、不開心、抑鬱、失眠、無法克服困難或者享受日常生活等。

二分之一的博士壓力山大,三分之一的博士伴有精神問題?


博士生可以被看做是高校裡“承上啟下”的一個群體,“承上”是指可以直接與教授溝通,同時參與學術項目,“啟下”是指能夠引導本科生和碩士生,直接影響到後輩人才。然而,“承上啟下”也意味著“不上不下”,既不是正式的科研人員,不能以學者自稱,又不能完全算是學生,畢竟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何況身邊還有那麼多本科生碩士生。

文章的作者認為,在眾多造成博士生精神壓力大的因素中,首當其衝的便是科研與家庭之間難以協調的矛盾。他們強調:“心理健康問題一旦嚴重威脅一個人的生活和事業,就會造成長期的不良後果。” 所以,如果遇到了此類精神問題,一定要尋找專業的醫護幫助。其次,工作壓力與就業前景也是為博士群體帶來極大焦慮的因素。

二分之一的博士壓力山大,三分之一的博士伴有精神問題?


文中提到的12個精神問題的症狀包括,感覺總是有壓力,不開心甚至抑鬱,失眠,覺得自己無法克服困難,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毫無意義,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沒用,無法集中精力,要考慮很多事很焦慮,感覺自己沒有價值,無法做決定,無法直面問題。論文作者認為,遇到這些情況,導師的力量不容小覷,如果導師能夠對學生多加鼓舞與正面引導,增進他們對自我的價值感、可控感和認同感,可以抵消部分出現精神問題的風險,另外為促進博士生家庭生活與科研工作的平衡,導師也要注重協助博士生進行科研計劃和職業規劃的安排與疏導。英國貝德福德郡大學教授Gail Kinman評論這篇文章時表示:“研究員應該幫助那些看起來孤僻、焦慮的學生。我們並不是要求導師能夠診斷心理疾病,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變化,並掌握幫助學生的技巧和能力。”

論文作者認為,對於博士生精神狀況的研究主要在於對人類群體中個體幸福感的關注,但另一方面而言,博士生是很多優秀研究工作的主要實踐者,他們的工作是科學進步的主要來源,如果博士生的精神狀況不健康,對於科研團隊的運營乃至科學的進步都有極其惡劣的結果。

儘管本篇論文中的研究侷限於比利時地區,但依然在當年替代計量學(Altmetrics)評選的2017年全球100篇最受關注論文中,關注度位列第二。同年11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也發佈了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重磅調查,對來自全世界許多國家不同領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研究的結論讓人十分憂慮。博士生讀博期間普遍有比較嚴重的精神壓力,這並不只是發生在比利時,更是在各個國家都普遍存在的問題。

可見博士生的精神壓力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一個被外界“妖魔化”的結果,這個問題需要得到更多的人關注與重視,而博士生本人,在做出這個道路選擇的時候,也要懂得及時調整心態、積極與人溝通、培養學術熱情和興趣、處理好師生關係、懂得向外界求助等等,避免此前楊寶德,楊志高等一類高校博士自殺事件的再發生。

參考文獻

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5201.shtm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6441906466453570&wfr=spider&for=pc

3.http://www.woshiqian.com/post/1589.html

4.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733317300422

來源 | 知社學術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