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今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強調,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改變輕輕鬆鬆就能畢業的情況,真正把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

相對於中小學生的“減負”,大學生的“增負”被正式提出。這個問題的提出幾乎得到了高教系統的一致贊成,我國大學生的學習狀態早已經為廣大教師所詬病,如果任由大學教育這樣不負責任地發展下去,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將是一種災難。

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為了落實這次會議的精神,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對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再次“加碼”。《通知》要求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淘汰“水課”,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通知中明確提出了“水課”和“清考”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兩大痼疾,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只靠一次會議和一個通知就可以完成的。大學生學習態度差、積極性不同的情況由來已久,有其深刻的背景。

一是高中拼命學習的後遺症。“你們現在好好學,等你上了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不知有多少學生在高中時曾經聽過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的洗腦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有很多學生在經歷了高考的重壓進入大學後,就真的把大學當成了”樂園“。睡懶覺、追劇、玩遊戲、翹課、社交娛樂活動,通識課、選修課能不上就不上,專業課也是人在教室裡心在手機上。交作業、寫論文,東拼西湊、應付了事,實在不行僱個槍手。大把大把的美好時光就這樣被虛度,掛科、補考,再不行“清考”,混一個畢業文憑了事。

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二是大學長期的嚴進寬出的傳統。我們的大學一直是在實行嚴進寬出的制度,考進去不容易,走出來沒有問題。和一些教育先進的國家相比,如即便是一些知名的高校,畢業淘汰率也是很低的。特別是高校擴招後,高校向著大眾化教育的方向發展。學源質量幅度降低,教育教學目標改革滯後,學生根本不能適應學習的要求。但是學校為了招生的需要,根本不敢對學生嚴格要求,這就從管理制度上加劇了寬出的現象。

三是制度規矩意識缺乏的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巨大。在國外,高校學生考試作弊是要受到嚴懲的。目前國內高校也有比較嚴格的處理考慮作弊的規定,但是監考老師往往是高抬貴手,真正得到處理的並不多。還有考後向老師要分,提一點小禮物跑到教師家裡讓老師給個及格,這在國外犯罪的,可是有我們這裡也見怪不怪。這種情況嚴重加深了學生的僥倖心理,功夫下在學習之外。

四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受到嚴重挑戰。現在的大學生心理極其脆弱,稍有挫折就可能走極端。這種現象造成了教師不能也不敢嚴格要求的現象。我有一位朋友,因為堅持給一個沒有達標的學生不及格,他同為大學教師的孩子說,你就這麼堅持就不怕他想不開跳樓嗎?說的這位朋友一想起這個事來就有點後怕,因為只出了事教師弄不好是要受牽連的。

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五是過度依賴學生的教學質量評價辦法。現在我們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為了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測,通常都要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打分。這在社會信用環境良好的情況下是可行的,可是在我們的國情之下,成了學生對付老師的法寶。要求起嚴的老師得分越低,上課不認真,考試透題。問卷放水的教師反倒分數很高。這樣一種怪現象讓老師很是無奈,嚴格要求評價就低,不嚴格要求又有違職業操守。這種現象對青年教師影響更大,老教師具有一定的資歷和權威,不太在乎學生的評價,主管部門也不能隨便處理,一些青年教師要求則有可能被扣上教學效果差的帽子。

這些現象的存在都由來已久,已經形成一種習慣,大家都看不慣,卻又習以為常,都這樣做。所以要改變這種局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謂其路漫漫啊!

對大學生合理“增負”,靠混就能拿文憑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