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東山五祖寺紀游║桂靖雷

寒色蒼蒼老柏風,石苔清滑露光融;

半夜四山鍾馨靜,水晶宮殿月玲瓏。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這是我國唐代詩人張祜遊歷黃梅東山時,寫下的一首不朽詩篇。詩人用生動精練的筆觸,既勾畫出風景秀麗的東山風光,又描寫了禪林名剎的月夜美景。東山,一片青秀靈動、寒山空靜的佛心禪境,怎不令人神往?怎不令人陶醉?怎不令人著迷?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初秋,應省城幾位戲劇界朋友之約,大早從武漢出發,驅車直達五祖菩提小鎮。五祖寺風景區內外建設蔚為壯觀,遊人川流不息,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建設景象,剛竣工的黃梅禪文化旅遊區遊客服務中心,已開門迎接海內外賓客。抬頭仰望,五祖寺古建築群就座落在東山的鳳背之上,北依天衢山脈的白蓮峰,面向煙波浩淼的龍感湖,與錦繡匡廬隔江相望。

1300多年來,這座在群山環抱、松竹掩映之中的禪宗古寺,既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又是中外著名的旅遊勝地。黃梅東山五祖寺以其在中國佛教禪宗嶽峙一方的歷史地位和東山的飛瀑流泉、詩情畫意的絢麗風景,吸引著千千萬萬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留下了無數風流瀟灑、雄視百代的千古絕唱和傳說。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據史書記載,五祖寺的創始人是大滿禪師弘忍。中國禪宗的初祖是天竺(印度)的菩提達摩。他在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從海上來到中國,用一領從天竺帶來的木棉袈裟,作為繼往開來的憑證。他的衣缽一傳慧可,二傳僧璨,三傳道信,四傳弘忍。唐高宗唐咸亨三年(672年),弘忍離開黃梅縣東禪寺到東山借山建廟,自唐到清十分興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摟閣1000多間,僧侶達1300多人,先後出了100多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數以萬計,不少文人騷客慕名前來遊覽,並留下許多讚美的詩句。唐代宗賜封弘忍大師為“大滿禪師”,南唐加封為“廣化”,唐宣宗敕建大東山寺,宋真宗改敕寺額為“真慧禪寺”,宋英宗御書“天下祖庭”,宋徽宗御書“天下禪林”,元文宗賜弘忍大師法號為“妙圓菩覺禪師”並改寺額為“東山五祖寺”。它不但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享有盛譽。1985年,五祖寺經國務院批准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開放寺院。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自一天門沿東山古道拾級而上,約5華里便到五祖寺如今的山門。斑駁古樸的古道由長短不一的石板鋪砌而成,一直在用它那悠長的身軀,默默記錄著歷史變遷的一個個烙印,早就失去了當年的稜角,顯得斑痕累累、深淺不勻,寫滿了歲月的蒼桑。據《黃梅縣誌》記載,五祖寺第十五代嗣孫法演禪師的法嗣表自禪師“修造石路,自一天門直達白蓮峰頂,歷數裡許及講經臺、三佛橋,沿路五塔,引路百松,悉出其手,至今賴之。”行至二里半的地方,有“二天門”,山澗橫出其間,上建小石橋,橋上築亭。亭額上題有“此間樂”三字。亭內山風送爽,橋下流水潺潺。進出東山的行人,無不在此歇息。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站在亭上,興目北望,東山象一隻美麗的鳳凰,古寺建築群就坐落在鳳凰的腰上。從古角、壠坪山發源的東、西兩河,象兩條綵帶,把鳳凰鎖住。“東山突起正中央,玉帶雙飄鎖鳳凰。”的詩句描繪了五祖寺的地理環境,真是恰到好處。俯視南野,阡陌縱橫,田園如畫;城鎮村舍,盡收眼底。上行二里許,便是“飛虹橋”(俗稱花橋),橋寬約6米,高約10米,長約40米。橋上有過路亭,系元代建築。橋上東西兩門額上,有清代蘄州王萬彭所書:“放下著”、“莫錯過”橫批,書法瀟灑,筆力蒼勁。飛虹橋橫臥在峭壁之間,宛若飛虹連接兩壁。橋下流泉,響徹山谷;追溯其源,出自白蓮峰。飛泉象一柄銀劍,把青山劈開,飛崖掛壁,浴紫披暉,凌空而下,奔流不息。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別“飛虹橋”,便到了如今的山門。門前有三棵古油朴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老幹新枝,遮天隱日;朝陽照耀,更加青蔥。樹前的文字介紹,稱其樹齡達千年以上。進入山門,穿過天王殿,拾級而上,便是古寺的主建築大雄寶殿。再往上是現存清一色清代磚木結構古建築群,有麻城殿、聖母殿、千佛殿、地藏殿等殿堂,在麻城殿的門額上,書有“西來四葉”的匾額。麻城殿後為真身殿,飛簷斗拱,畫棟雕樑,閣碧亭朱,古樸典雅。其中神座部分是唯一具有古寺特色的宋代建築。以麻城殿、真身殿為主體的東、西兩側,尚有方丈、大寮、小寮、財神殿、禪堂、庫房等殿宇。曲徑重門,花蔭竹影,重重疊疊,渾然一體。聖母殿西側,從白蓮峰上潺潺而下的一股清泉,晝夜悠悠,輕脆悅耳。似古琴輕撫,如珍珠落盤。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此留有“流響”石刻手跡,晚清黃梅知縣、崑曲行家鍾谷在此書有隸書“法泉”二字,剛勁雄健,俊逸灑脫,增添了古寺厚重的歷史韻味。法泉上面依山傍洞,建有“聽泉亭”,八角翹簷,古色古香。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沿著“東坡流響”上行,古寺外面是一片竹林掩映的“通天路”。竹影扶階,婀娜多姿,微風拂面,別有洞天。登上已被歲月磨礪失去稜角的“通天”臺階,穿過竹林,眼前是大滿禪師石塔和祖師殿。大滿禪師寶塔為一座覆缽式石塔,通高3.5米左右,塔身朝南設龕,周圍刻‘五祖大滿寶塔’銘文,塔頂高矗,直指雲天。繼續上行十餘臺階,便是當年弘忍大師及歷代住持僧講經說法的遺址“講經臺”。此臺繫條石築成,高3米有餘,檯面約5平米。前呈古寺,後依山峰,臨風遠眺,錦屏疊翠。置身講經臺上,視野開闊,猶如置身天境,彷彿可以看到當年弘忍大師在此講經說法的鼎盛景象。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由講經臺攀登而上,直達白蓮峰頂。崖懸壁陡,路狹峰高,海拔800餘米。因處大別山前沿,更顯得孤峰突立,高峻險阻。白蓮峰頂有一條石砌成的東西長17米、南北寬15米、深約2米的白蓮池,相傳弘忍大師在此手植白蓮而故名。舊縣誌將“東山白蓮”列為古黃梅十景之一。儘管明清以後池已荒廢,池水枯竭,但還是招來不少遊客。清代胡任學的《雪後步白蓮峰》七律,描述了白蓮池冬天的景色十分真切:“為訪天台洞口香,青鞋踏盡玉池旁。白蓮幻作半溪雪,紅葉斜通一徑霜。鶴夢久隨花影散,鴻泥誰記客情長。老僧喜共三生話,不覺西峰已夕陽。”1979年修建白蓮峰電視轉播站,在疏浚荒池時,發現7顆埋沒在淤泥數百年的古蓮籽。文物工作者破殼3顆,置於白蓮池中,沒想到第二年春夏之間竟然綠荷滿池,白蓮玉立。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白蓮峰確實很美。在那東山頂上,猶於置身於“天上瑤臺瓊閣”。新修建的盤山棧道蜿蜒盤踞,由東山腳下直達白蓮峰頂,絕壁凌空,氣勢如虹,備受遊客青睞。只有站在白蓮峰頂,人們才能真切感悟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會當臨絕頂,一臨覽眾山小”的含義,使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夕陽西下,落日的餘輝灑在白蓮峰上,猶如鍍上了一層金光閃閃的錦緞,令人不禁浮想聯翩,意猶未盡。這裡的一山一水都是那麼優美秀麗,這裡的一殿一堂都是那麼恢宏神奇,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麼自然鮮活,這些禪關勝景無一不令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每次來到東山,都會給人以新的誘惑,新的感悟,新的希望。如今,五祖寺風景區正按照“中華禪宗之源、世界禪修之都”的總體定位,捥起袖子全力衝剌5A風景區,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禪文化旅遊區和重要旅遊風景區。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輕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改編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那首悠揚、甜潤的《在那東山頂上》,隨著一陣微風飄然而至……以其超強的穿透力直指人心,我沒有理由不相信:東山的明天會更加秀美、神奇。

黃梅東山五祖寺紀遊║桂靖雷

鄉野黃梅她立足黃梅,服務大眾,傳播文化,記憶鄉愁,搭建橋樑,服務經濟發展。《鄉野黃梅》由鄉野黃梅文化傳媒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