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期皇權衰落的四十年,六位皇帝全是年幼即位

如果我們把東漢歷史分期,可以這樣分:

前期:公元25年——公元105年,有四位皇帝(光武、明、章、和),分別在位33年、18年、 13年、17年,分別活了62歲、48歲、31歲、27歲;

中期:公元106年——公元146年,有六位皇帝(殤、安、前少、順、衝、質),分別在 位8個月、19年、7個月、20年、7個月、1年,分別活了1歲、32歲、1歲、30歲、 2歲、9歲;

後期:公元146年——公元220年,有四位皇帝(桓、靈、後少、獻),分別在位22年、22 年、5個月、31年,分別活了36歲、34歲、15歲、54歲。

東漢前期的四位皇帝都是很強勢的,雖然和帝由於年幼(十歲)即位,但十四歲時,和帝就奪回了權力,並且使東漢更加強大。和帝末年(105年),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史稱“永元之隆”。

東漢後期的四位皇帝,前兩位也是很強勢的。桓帝和靈帝是歷史上出名的昏君,但他們的這種昏,很大情況下是政治鬥爭的需要,是加強皇權的需要。桓帝剷除把持朝政近三十年的梁氏集團,奪回皇權。就靈帝來說,其買官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在與世家大族爭奪選官用官之權。最後兩位皇帝,後少帝為董卓所殺,漢獻帝為曹操所控制,已沒有皇權可言,東漢名存實亡。

東漢皇權最弱的時期就是中期的四十年。這四十年中,從公元105年——公元121年,掌權的是鄧太后。漢殤帝和漢安帝在位的的二十年,有十六年是鄧太后掌權。

漢殤帝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為漢和帝劉肇少子,由於和帝長子劉勝有痼疾,不能繼位,所以由少子繼位。劉隆登基時出生剛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當了220天皇帝后夭折,故上諡號為"孝殤皇帝",死後葬於康陵。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被史家稱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第六位、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左小娥,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享年32歲,葬於恭陵。諡號孝安皇帝,廟號恭宗。106年,漢殤帝早夭,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連夜持太后節召招劉祜入宮。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是為漢安帝。劉祜為帝之時,鄧太后和鄧騭專權。鄧太后依靠宦官剿鄉侯鄭眾和尚方令蔡倫管理國家,外戚和宦官勾結起來。朝臣見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於是準備發動政變,要殺死鄧騭及鄭眾、蔡倫,廢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劉勝為帝。鄧氏先發制人,鎮壓了叛亂。120年,安帝已26歲,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讓鄧太后還政於安帝。鄧太后聞奏大怒,命人用布袋將杜根裝起來,用棍棒擊殺,拋屍城外。太后的弟弟鄧康也勸鄧太后還權,但這個女人太愛權力了,鄧康見太后不納諫,稱病不朝。鄧太后一怒之下,將鄧康免官,並開除了鄧康的族籍。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親政。他開始清除鄧氏集團,鄧悝等被判為謀反罪處死,鄧騭被免官歸郡,受郡縣官吏的逼迫而死。之後,安帝大封宦官,江京為都鄉侯,李閏為雍鄉侯,安帝乳母王聖及其女兒伯榮生活奢侈,貪汙受賄,隨便出入宮廷,干預政事,無惡不作。安帝的閻皇后不會生育,120年,安帝立宮女李氏所生之子劉保為太子。李氏被閻皇后鴆殺。閻皇后怕太子繼位以後會追究殺母之仇,又向安帝進讒言,說劉保行為過惡,不宜處太子之位。安帝寵愛閻皇后,竟廢黜了劉保太子之位,封他為濟陰王。以楊震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安帝,勸止安帝重用宦官和外戚,但安帝置之不理,不只如此,由於宦官的誣告,最終處死了正直的楊震。

漢安帝有兩個女人一個兒子。閻皇后、宮女李氏;李氏為安帝生劉保。

東漢中期皇權衰落的四十年,六位皇帝全是年幼即位

影視劇中的漢安帝

漢安帝去世後,東漢政權再次皇權旁落,漢安帝的皇后——閻皇后掌權。閻氏控制了東漢的第七位皇帝劉懿(?―125年),東漢前少帝,濟北惠王劉壽之子,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125年,漢安帝去世,閻太后為把持國政,在其兄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劉懿因病去世,之後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東漢第八位皇帝漢順帝在位期間,前期是宦官亂政,後期是外戚專權。劉保(115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在位二十年,活了三十歲,死後葬於憲陵,廟號敬宗,諡號孝順皇帝。漢安帝死後,閻皇扶立劉懿為皇帝,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劉懿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曹騰、孫程等十九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十歲的劉保擁立為帝,十九位擁立劉保的宦官全部封侯。不久這十九人被貶,皇權回到順帝手中。公元132年,梁妠被封為皇后,外戚梁氏的勢力開始抬頭。公元135年,梁商被封為大將軍,公元141年梁冀被封為大將軍。公元144年,劉保去世,東漢政權完全被梁氏把持,直到公元159年,漢桓帝誅殺梁冀。

東漢中期皇權衰落的四十年,六位皇帝全是年幼即位

第九位、漢衝帝劉炳(143年-145年),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144年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一歲的劉炳繼位,是為漢衝帝,梁妠(梁太后)臨朝攝政。次年漢衝帝去世,年僅兩歲,諡號孝衝皇帝,葬於懷陵。

第十位、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漢章帝劉炟玄孫,145年即位,在位一年便被梁冀毒死,諡號孝質皇帝,葬於靜陵。漢衝帝因病去世後,梁太后與其兄梁冀擁立漢章帝玄孫劉纘為帝,時年八歲。梁太后臨朝稱制,而朝政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專橫跋扈,無所不為,以太尉李固為首的正直官員上書批評梁冀的行為,遭到梁氏兄妹的迫害。漢質帝雖只有八歲,在一次朝會,他看不下粱冀的無禮行為,說梁冀是"跋扈將軍也",梁冀大怒。146年,梁冀讓人把毒藥放在質帝食用的煮餅之中,強迫劉纘吃下, 死後諡號"質帝"。

東漢中期皇權衰落的四十年,六位皇帝全是年幼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