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盛夏的黄土高原上,村路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曲曲折折缠绕其间。静谧的村道旁,一个个小村人家,坐落在绿树掩映的田地上;或黄或绿的各色庄稼,纵横交错,散布于丰收的田野上。

“叮铃……叮铃……”上午8点,清亮的上课铃声准时在芦子渠小学响起。一间教室内,11名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好,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睁大着渴望汲取知识的的双眼,期盼着齐老师开课。安静的村庄,被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打破。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三尺讲台 一站就是四十年

在西峰区彭原镇卢子渠小学,提起齐世勤,孩子们会情不自禁说:“他是我们的大朋友,严谨活泼,我们喜欢听他的课!”老师们争先告之:“他正直勤勉,爱岗敬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齐世勤则微微一笑:“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早已习惯‘齐老师’这个称呼。”

齐世勤是土生土长的彭原镇人。1978年5月,他高考落榜后,便背起铺盖到西峰搞副业。三个月后,熟人给他带话,“家里有事,你快回家一趟。”齐世勤连夜赶回家,才得知,有人推荐他,人品好,能吃苦,学问扎实,让他到村小学任教。“那时候,农村人要挣工分,而当老师,顶一个壮劳力,每月3元钱工资。”齐世勤说,第二天,他就站上了三尺讲台,当起了村小学的孩子王。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走上讲台,望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齐世勤明白——授业解惑,不可辜负。他下定决心,要让这里的孩子多读书,长大后能走出农村,成就一番事业。为此,从第一节课开始,他就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在学校,晚上常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到了1981年。此时已经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发家致富。亲朋好友纷纷劝齐世勤:“当个教书匠,连家都顾不住,还弄啥里。”可他依然守着每月12.5元钱工资艰难度日。“我想过离开,可我舍不得这些娃娃。”齐世勤说,因为要上课,家里的田地就全靠妻子耕种。

可屋漏偏逢连阴雨。1984年初,齐世勤的第一任妻子患上疾病,贫寒之家更是雪上加霜。每天早上,齐世勤早早起床,给妻子做好早饭,喂着吃了,匆匆赶往学校上课。下课后,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照看妻子起居。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时,他双休日、寒暑假干完地里的农活,就到街边摆摊卖菜、卖水果。有点积蓄,就给妻子看病,可尽管如此,依然没能挽留住妻子的生命。

“我第一任妻子去世三年后,我才还清了最后一个20元借款。”齐世勤说,直到1986年,他的工资只有17.5元,可他依然不舍这份工作。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我不是科班出身,要教好孩子,就要不断学习。”齐世勤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1990年,他参加陇东书画院校书法进修一年,获得结业证书。1993年至1996年参加西峰电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学习,获得兰州教育学院毕业证书。1998年荣获彭原乡教师五项全能比赛荣誉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1998年,齐世勤转为正式教师。这一刻,他为自己20年的坚持不懈而庆幸,更为默默付出得到认可而欣喜。他的教育激情再一次被点燃,甘做义务教育这块贫瘠土地上的老黄牛,直至2018年。

1978年,2018年。

四十年光阴岁月,齐世勤一次次迎来稚嫩懵懂的孩童,又一次次送走渴求成才的少年;他也从青春年少走到了花甲之年。在卢子渠村,有的一家三代人都是他的学生,不管老少,大家都尊称他为“齐老师”。

爱心架桥 点点滴滴都是情

“快跑呀,老鹰来啦!”在卢子渠小学的操场上,一个高个的“老鹰”蓄势待发,紧盯眼中的“猎物”。而“老母鸡”齐世勤张开有力的翅膀,左挡右挡,极力保护着一群小鸡。摔倒了爬起来;汗流下来了,抹一把,欢声笑语在操场上回荡……

“课上,和学生是师生,对后进生和差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课余,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学生做朋友。”齐世勤说,爱学生,就要掌握好严与爱的度,以爱育爱,以心交心,不娇惯、不溺爱。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刘家豪,你怎么又没做英语作业?”齐世勤低声询问。刘家豪没有回话,只是头愈发低垂。看到孩子胆怯羞涩的神情,齐世勤的心里画上了一个“问号”。

周五下午放学,刘家豪的爷爷来学校接孙子。齐世勤把老人请到办公室唠嗑后,方得知,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不归家,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缺少关爱,因此内心封闭,性格内向。

找到了症结所在,齐世勤买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送给刘家豪:“把委屈写出来,把志气立起来,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自此后,齐世勤时刻关注刘家豪的学习、生活。生病了,他买零食和水果去家里看望;生日到了,他买蛋糕到家里给庆生……渐渐地,刘家豪作业完成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三科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孩子就像一个口袋,你装进去的是爱,他们拿出来的也会是爱。”齐世勤说。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多年来,齐世勤每周周一骑摩托车从西峰到学校,周五下午再骑车回西峰,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早早到学校,帮助低年级孩子打扫卫生,整理书包,辅导功课。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他辅导“学困生”的身影;在学校的角落,时常看到他与学生谈心的一幕……他期待着播下的“种苗”,像花儿一样“幸福”的绽放。

寒来暑往,齐老师的付出开了花,结了果。曾经的调皮蛋,如今事业有成,回来看望他;逢年过节,打电话、发短信问候的学生,比比皆是……

“当老师最高兴的事,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齐世勤40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体会最多的不是苦和累,而是快乐和感动。从孩子饱含希望和欣喜的眼神里,从学生成长中的点滴变化里,从自己班级一次次的进步里,从男女老少那一声声亲切的“齐老师”里,他都能感受满足和无怨无悔。

不忘初心 期盼早圆入党梦

走进齐世勤的办公室,办公桌放着一个简易书架,上面摆满了学生的作业本、荣誉证书和一个铝制饭盒。齐世勤正趴在桌子上,安静地批阅着试卷……

1978年,齐世勤站上三尺讲台时,“迎接”他的是破旧的教室,杂草丛生的操场,简陋的住宿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他每天清晨从家步行来到学校,上课之余,拔杂草、清理垃圾……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1988年,天降暴雨,齐世勤家的土窑洞被洪水淹没,无处安家,就直接住到了学校里。自此后,齐世勤以校为家,既是老师,又是保管员,还是守门人。只要有时间,他就用铁锤、钉子等工具敲敲打打,粘粘补补,修好学校的桌椅80余件,用黑墨汁刷新教室黑板,又把自家的三条长凳、4个方凳、两张条桌捐给学生使用,停止了学生带凳子上课的历史。

现如今,昔日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敞亮的砖瓦房,校园里干净整洁,一个个花坛里鲜花随风摇曳,一排排绿树青翠欲滴,校园旧貌换了新颜,但在齐老师心里,40年来的一幕幕却依旧清晰、难忘……“这些年来,感谢党的认可和培养,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人生的感动和幸福。”站在的美丽校园里,齐世勤感慨万千地说,在花甲退休之际,他总想着为教育、为人生再添彩。

偶然的机会,齐世勤得知彭原镇芦子渠村马山组贫困户翟相森因修建新房没有合适的地基而四处求助时,他立即让出自己靠近路边的好地块,并拿出一万元现金,给其用于修建房屋。“我和翟相森是儿时玩伴,尽己所能给以帮助,算是加入中国共产党递交的第一份申请。”齐世勤说,自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天,他就有入党的梦想,“这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愿望”。

40年坚守书写乡村教育的春华秋实——记西峰区彭原镇芦子渠小学教师齐世勤

其实,这些年,齐世勤写了几份入党申请书,只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党员的标准,还要再努力,所以一直没有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今年我60岁了,时不我待。”随着年龄的增老,随着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齐世勤想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更强烈了。他期待并想象着,自己带上党徽,向党旗宣誓的庄严时刻。

有人说:一个人用一生去做一件事,哪有不成的。齐世勤就是这样,坚守在乡村,奋战在教学一线,把一颗赤诚之心放在了芦子渠小学,放在了他挚爱的三尺讲台上,用一生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了希望的田野上……(刘新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