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王剛爲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本文共1460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泱泱大國、震古爍今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每一件文物都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文化印記,我喜歡透過它們去觸摸歷史的厚度、溫度。

——《國家寶藏》·王剛

自周王伐紂立國到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王朝從建立到破滅,歷經風雨七百九十一年。周朝的國祚綿長得益於周公制禮作樂,定下一整套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的西周的禮樂制度。今天阿么就帶大家走進那個諸侯群雄紛爭、逐漸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感受一絲周禮的餘韻。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這便是今日的主角——曾侯乙編鐘。它沉眠於地下千餘年,一朝覺醒,便敲出了鏗鏘有力、綿綿不絕的迴響。時至今日才我們得以看到:這套鑄造雄奇的編鐘,為我們還原了來自2400年前的周朝禮樂制度。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全套曾侯乙編鐘由多達65件青銅樂鍾和鍾架組成。編鐘鍾架由長、短不同的兩根桐木立面垂直相交,共三層八組,氣勢恢宏;鍾架重1665公斤,其上承負著重達2755公斤的鐘體和掛鐘構件,歷時2400年之久,依然佇立如故。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整架編鐘放置有序,條理分明,使鍾架達到最飽和狀態,也給演奏者以適宜演奏的便利,充分體現了當時樂師構思的巧妙和嚴謹。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編鐘鑄工考究,紋飾精細,且在墓坑積水中長期浸泡而毫無鏽蝕,至今仍閃耀著青銅的光澤,這種罕見的抗鏽蝕能力令人驚歎不已。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鐘身複式鈕密佈,鈕飾上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捲龍尾,其上一對引頸對銜。細觀編鐘,鼓部均浮雕蟠龍紋,鑄制尤為精細別致;二層橫樑兩端花卉立體,技藝精湛。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矯健有力的青銅螭虎作為鍾鉤架盤附其上,威勢非凡、正氣凜然;編鐘底層橫樑兩端鑄有透雕龍身,首、身、尾鮮明清晰,眼、鱗、爪刻畫得惟妙惟肖,與彩繪大梁渾然一體。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鍾架是銅木結構,全長10米左右,上下3層;底層的立柱是一個頭戴圓冠、儀容英俊的青銅佩劍武士,巍然託舉著橫樑。他身著左衽服飾,其腰間緊束寬帶,胸前長帶飄逸,穿著十分講究。銅人立柱與厚重的鐘梁形成一體,有著穩重牢固的作用。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鐘上兩對蟠龍對峙,龍首回捲、雙目外鼓,長舌捲曲外移、口生獠牙,龍身陰刻紋飾精美;銅人圓形底座上,周身環繞淺浮雕蟠龍紋,側臥十六條高浮雕蟠龍,龍身之上又盤繞七八條形態各異的小龍,氣勢磅礴。

文物的魅力,就是當你站在它面前,好似交匯了時空,與先人對話。作為目前所出土保存最完美、鑄造最精美的編鐘,當你靜靜的觀賞它,就像與2400年前鑄造此鐘的曾侯乙神交已久,那種震撼是無以言表的。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千古絕響——三起三落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周公制禮作樂,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這便是禮制之器。曾侯乙編鐘作為永久禁止出境的重寶,它出土至今,面向眾人只奏響過三次。便是這餘韻綿長的繞樑三聲,讓世界各國考古界為之傾倒,讓我華夏的禮樂之邦的美名更加當之無愧!

‘老戲骨’王剛為何要拜這口大鐘?!「上」

第一次奏響:1978年8月1日

編鐘出土三個月後恰逢建軍節,演奏便以《東方紅》為開篇,接著是古曲《楚商》、外國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最後以《國際歌》的樂曲為落幕。

第二次奏響:1984年10月1日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週年,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作曲目《楚殤》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響:1997年7月1日

1997年為慶祝香港迴歸,由國家特批用編鐘敲響了大型交響樂《交響曲1997:天·地·人》。

曾侯乙墓除了出土了成套編鐘,還有青銅尊盤、青銅錯金編磬、青銅鹿角立鶴、青銅大尊缶、青銅聯禁銅壺、雲紋金盞、九龍鳳玉掛飾等國之重寶【阿么會在下期文章詳細介紹】。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甚至連他的曾國都未曾留下一筆,但他卻在2400年後的今日大大有名——他是曾侯乙。或許他生前不算得志,但從其墓葬上可以預見,他的生活是豪華的,他陵寢內的隨葬品至今震動著世界。

號聲鼓起、編鐘奏響,諸侯爭霸的廝殺感撲面而來。每當看見曾侯乙編鐘荒古莊重的畫面、每當聽到悠遠沉綿的編鐘迴響,都不禁讓人熱淚盈眶。時隔千年,戰國時代的先民向我們致禮,雄渾的鐘鳴之音一經現世震驚中外。而作為華夏子民,這一刻的我無比自豪!因為這,便是國之重器!這,便是大國氣韻!

注:曾侯乙,按照之前阿么給大家說過的周朝命名方式(詳情參照‘蘇妲己’),曾應該是他的氏;‘侯’是他的社會地位,他曾經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諸侯,是封地在曾國的國君;‘乙’是他的名諱,而據史料推論,曾國貴族為姬姓,所以他的全稱應該是‘來自曾國的名為姬乙的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