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本文共146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泱泱大国、震古烁今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每一件文物都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印记,我喜欢透过它们去触摸历史的厚度、温度。

——《国家宝藏》·王刚

自周王伐纣立国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王朝从建立到破灭,历经风雨七百九十一年。周朝的国祚绵长得益于周公制礼作乐,定下一整套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今天阿幺就带大家走进那个诸侯群雄纷争、逐渐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感受一丝周礼的余韵。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这便是今日的主角——曾侯乙编钟。它沉眠于地下千余年,一朝觉醒,便敲出了铿锵有力、绵绵不绝的回响。时至今日才我们得以看到:这套铸造雄奇的编钟,为我们还原了来自2400年前的周朝礼乐制度。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全套曾侯乙编钟由多达65件青铜乐钟和钟架组成。编钟钟架由长、短不同的两根桐木立面垂直相交,共三层八组,气势恢宏;钟架重1665公斤,其上承负着重达2755公斤的钟体和挂钟构件,历时2400年之久,依然伫立如故。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整架编钟放置有序,条理分明,使钟架达到最饱和状态,也给演奏者以适宜演奏的便利,充分体现了当时乐师构思的巧妙和严谨。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编钟铸工考究,纹饰精细,且在墓坑积水中长期浸泡而毫无锈蚀,至今仍闪耀着青铜的光泽,这种罕见的抗锈蚀能力令人惊叹不已。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钟身复式钮密布,钮饰上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卷龙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细观编钟,鼓部均浮雕蟠龙纹,铸制尤为精细别致;二层横梁两端花卉立体,技艺精湛。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矫健有力的青铜螭虎作为钟钩架盘附其上,威势非凡、正气凛然;编钟底层横梁两端铸有透雕龙身,首、身、尾鲜明清晰,眼、鳞、爪刻画得惟妙惟肖,与彩绘大梁浑然一体。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全长10米左右,上下3层;底层的立柱是一个头戴圆冠、仪容英俊的青铜佩剑武士,巍然托举着横梁。他身着左衽服饰,其腰间紧束宽带,胸前长带飘逸,穿着十分讲究。铜人立柱与厚重的钟梁形成一体,有着稳重牢固的作用。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钟上两对蟠龙对峙,龙首回卷、双目外鼓,长舌卷曲外移、口生獠牙,龙身阴刻纹饰精美;铜人圆形底座上,周身环绕浅浮雕蟠龙纹,侧卧十六条高浮雕蟠龙,龙身之上又盘绕七八条形态各异的小龙,气势磅礴。

文物的魅力,就是当你站在它面前,好似交汇了时空,与先人对话。作为目前所出土保存最完美、铸造最精美的编钟,当你静静的观赏它,就像与2400年前铸造此钟的曾侯乙神交已久,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千古绝响——三起三落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这便是礼制之器。曾侯乙编钟作为永久禁止出境的重宝,它出土至今,面向众人只奏响过三次。便是这余韵绵长的绕梁三声,让世界各国考古界为之倾倒,让我华夏的礼乐之邦的美名更加当之无愧!

‘老戏骨’王刚为何要拜这口大钟?!「上」

第一次奏响:1978年8月1日

编钟出土三个月后恰逢建军节,演奏便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商》、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为落幕。

第二次奏响:1984年10月1日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殇》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7月1日

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由国家特批用编钟敲响了大型交响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

曾侯乙墓除了出土了成套编钟,还有青铜尊盘、青铜错金编磬、青铜鹿角立鹤、青铜大尊缶、青铜联禁铜壶、云纹金盏、九龙凤玉挂饰等国之重宝【阿幺会在下期文章详细介绍】。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甚至连他的曾国都未曾留下一笔,但他却在2400年后的今日大大有名——他是曾侯乙。或许他生前不算得志,但从其墓葬上可以预见,他的生活是豪华的,他陵寝内的随葬品至今震动着世界。

号声鼓起、编钟奏响,诸侯争霸的厮杀感扑面而来。每当看见曾侯乙编钟荒古庄重的画面、每当听到悠远沉绵的编钟回响,都不禁让人热泪盈眶。时隔千年,战国时代的先民向我们致礼,雄浑的钟鸣之音一经现世震惊中外。而作为华夏子民,这一刻的我无比自豪!因为这,便是国之重器!这,便是大国气韵!

注:曾侯乙,按照之前阿幺给大家说过的周朝命名方式(详情参照‘苏妲己’),曾应该是他的氏;‘侯’是他的社会地位,他曾经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诸侯,是封地在曾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讳,而据史料推论,曾国贵族为姬姓,所以他的全称应该是‘来自曾国的名为姬乙的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